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不如巧(2 / 2)

謀斷九州 冰臨神下 1899 字 2021-02-13

曹神洗搖頭,嘆息道:「我是為了自家安全。我拿東都官庫討好義軍,如今官庫已空,我還是要將百姓交到匪徒手中,沒有半點辦法。」

曹神洗一時沒忍住,直呼義軍為「匪徒」。

徐礎也不生氣,「『東都養活許多百姓』,這句話不是我的,是將士們以後要對我說的話,而我還沒想好如何回答,因此特向曹將軍請教,而曹將軍剛才的回答……」

「那是一時氣話,不算數。」曹神洗馬上改口,「劫掠東都雖然能讓義軍得到糧食,但是會盡失民心。義軍山頭林立,一旦搶到糧草,必然留在自己手中,再不需仰仗吳王,吳王將失軍心。民心、軍心同失,吳王憂矣。」

「曹將軍這番話頗有謀士之風。」徐礎贊道。

「我不是謀士,說實話而已。吳王找我出主意,我自然想到什么說什么。」

「請喝酒。」

徐礎先飲,曹神洗喝一小口,放下杯子,「為吳王計,必須盡快突圍,去往它方搜糧。據我所知,這些年四方旱澇頻仍,糧食大都歉收,百姓手中余糧不多,唯有官倉尚還充實。各地官倉,又屬益州最豐,益都王橫征暴征,雖然惹得天怒人怨,但也的確留下不少積蓄。」

「曹將軍將我支得好遠。」

「吳王久在東都,這些事情你也應該有所耳聞。吳王若以為占據東都就是天下之主,我也無話可說。」曹神洗還是想說,略一停頓,繼續道:「萬物帝駕崩,新帝倉皇逃躥,事情都生在東都。」

徐礎點頭,又敬一杯酒,「益州要去,東都也不可輕言放棄。」

「東都乃四戰之地,欲稱霸者,必來爭奪,吳王留下的人少則無益於事,留下的人多則不足以攻占益州。事不可兩全,吳王需有取舍。」

「嗯,先不著急,待我擊退鄴城官兵,再做取舍。」

曹神洗嘆了口氣,接著喝酒。

又是幾杯下肚,徐礎道:「曹將軍,我還有一事請教。」

「吳王請說。」

「當初前梁名將如雲,為什么是成帝張息獲得眾將支持?」

曹神洗沒想到吳王會問到如此久遠的事情,想了一會才道:「先帝禮賢下士,與諸將都是性命之交,因此獲得支持。」

「能說得詳細些嗎?」

曹神洗又想一會,「吳王要詳細,我還真說不出什么,先帝風姿如同天授,令人一見傾心,早在很久之前,我們就相信他必然能當皇帝。」

徐礎笑道:「如此明顯的事情,前梁皇帝為何看不出來?」

「前梁皇帝並非沒有戒心,幾次想害先帝都沒成功,反而令先帝更得人心。這種事情真的要由天定,凡人爭不得。」

徐礎問不出什么,只得改變方向,「曹將軍曾與大將軍生過誤會,險些刀兵相見,張息帝是怎么解決的?」

曹神洗明白過來,「梁、晉二王相爭,吳王沒辦法平定?」

「勉強平定,但是無法消除隔閡。」

曹神洗難得笑了一下,「第一,我與大將軍並非『險些』刀兵相見,而是真動了手,若說『險些』,是我『險些』死在大將軍手里。第二,我與大將軍從未消除隔閡,多年來彼此不信,若非如此……唉。」

曹神洗長嘆一聲,若非如此,東都官兵也不會莫名其妙地敗給義軍。

「但是你們二人至少表面平和,沒再生爭奪。」

「因為我一直忍讓……吳王想聽的不是這個,而是想知道先帝是怎么讓我忍讓的?」

徐礎點點頭。

事情往往如此,看別人做很容易,自己想起來也很容易,只有在做的時候才知道困難重重,渴望得過來人的指點。

曹神洗想了很久,不知不覺喝了三杯酒,手中杯子一空,徐礎就立刻斟酒,不催不促,耐心等老將軍想明白。

曹神洗抬起頭,「吳王剛才問我,為什么是先帝得到眾將支持?」

「對。」

「我想吳王的這個問題就提錯了。」

「嗯?」

「吳王不如問我,為什么眾將到了最後都不想當皇帝,而是甘願為人臣?」

徐礎眼前一亮,拱手道:「請曹將軍指教。」

「因為眾將多多少少都試過,實不相瞞,就是我,早年間也曾有過野心,但是或早或晚我比較早一些,大將軍晚一些眾將都明白自己不是當皇帝的料。橫在前面的障礙太多,解決一個又是一個,沒完沒了,直到大家都感到厭倦,只剩下一個人的時候,問題就都解決了。」

「剩下的一個人是張息帝。」

「對,所以我說『天授』,先帝未必堅持得最久,但是恰到好處,就在眾將心生厭倦的時候,他正野心勃勃。所以吳王問先帝如何解決我與大將軍的紛爭,其實先帝幾乎什么都沒做,沖到軍營將我們訓斥一通,是我與大將軍不願再爭,順勢和解。吳王不巧,正處於群雄並起之時,晉王、梁王皆懷野心,便是神佛親自出面,也化解不了。吳王想當『最後一個』,唯一的辦法就是堅持得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