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南敵北迎(2 / 2)

謀斷九州 冰臨神下 1755 字 2021-02-13

徐礎笑了兩聲,卻無法反駁郭時風的說法,沉默一會才道:「所以你要我定下破敵期限,逼降世將軍與荊州軍盡早決戰,以求兩敗俱傷,令降世軍無力再反,是也不是?」

「吳王高見,此計甚妙。」郭時風拱手後退一步,將「功勞」都歸於吳王。

徐礎可不想要這份「功勞」,「現在還不是定內的時候,降世軍既然還沒有反叛的跡象,我不能提前給他們定罪。」

「雖無跡象,卻有必然之勢,吳王……」

「不必多說,很快我有重要的事情要交給郭先生,你得親自跑一趟。」

「何事?去哪里?」

「別急,郭先生去休息,明早來見我。」

「是。」郭時風告退,走向大廳門口時幾次要停下腳步,轉身再次勸說,最後都忍住了。

等郭時風走出去,譚無謂道:「這位郭先生說得很有道理啊,降世軍自成一派,因為一連串的意外而歸入吳王麾下,若受到挑唆,必生反心。」

「那也是先應對挑唆者,而不是降世軍。只為防止可能發生的反叛,就自斬手臂,有何好處?」

譚無謂想了一會,點頭道:「吳王說得也有道理。」

譚無謂說起排兵布陣以及天下大勢時頭頭是道,一到別的事情上就沒了主見,聽誰的話都有道理。

徐礎笑道:「咱們接著談論,譚將軍還沒說你的超常之策呢?」

「我不是吳王之臣,按理說不該給你出謀劃策。」

「咱們只是清淡,你的『謀策』我一概不用就是。」

「一條也不用?」

「不用。」徐礎肯定地說。

「那好。荊州軍南來,戰勝之道卻不在南邊。」

「哦?難道要在北邊打敗荊州軍嗎?」

「正是。」

「哈哈,果然『超常』。譚將軍以為北方會有敵軍與荊州軍呼應?」

「北方有沒有呼應我不知道,這取決於鄴城郡主有多大本事,能不能說動各方諸侯。我只從大勢論兵,東都四戰之地,意味著防守時必須四面堵塞,潼關、孟津、虎牢、武關等等才是東都真正的城牆,不守此四處,東都所能依賴者,無非僥幸。荊州軍南來,已占武關,奚家若是聞風而逃,則是不知情而來,無足懼也,若是急來攻城,則是也要搶僥幸之功,亦不足畏也,若是駐兵數十里以外,憑險自守,則是有所待也。所待必非荊州,亦非西邊的秦、漢之軍,必是北、東兩個方向,東邊有寧軍,即使擋不住東軍,也能牽制半個月、一個月。唯有北邊是東都目前最大的缺口……」

譚無謂突然閉嘴,臉色不太好看。

「譚將軍怎么不說下去了?」徐礎詫異道。

「言多必失,我還是……告辭,我還是回去面壁思過吧。」

徐礎明白過來,笑道:「譚將軍擔心晉王也會參與圍攻東都,你的話會破壞晉王之計?」

譚無謂十分尷尬,「吳王說了,你不會用我的『謀策』,看你是否守信。」

「我是守信之人,但我若是早就派軍去奪守孟津,不算違背諾言吧?」

「吳王早就派人了?我怎么沒聽說?」

「許多人都不知道,所以你沒聽說。東都之圍一解,我就派出一支軍隊去搶占孟津,向潼關、虎牢也都派出斥候查看情況。」

「吳王確有遠見。」譚無謂拱手,神情稍緩,「總之孟津才是重中之重,守住這一點,則東都可活,守不住,則東都……就看吳王還能不能僥幸了。」

「僥幸一兩次就夠了,我不存奢望。」

譚無謂又來了興致,「孟津只在此時重要,擊退荊州軍之後,潼關將成重中之重,吳王若不能盡快過關奪取秦州,則東都依然勢危。秦州只是一足,尚不穩固,還需奪漢州,兩足稍穩,若能同時占據南荊、北並當中的一州……哦,並州不要占,去占荊州吧,三州為後方,則東都才算穩定,能夠放手一搏……」

徐礎點頭。

譚無謂說了半天,吳王不再發問,也不接話,他覺得無趣,再次告辭,「總之荊州非勁敵,無論鄴城郡主能不能聯絡群雄,吳王都要小心北邊。我真的不能再說了,告辭。」

譚無謂匆匆離去,出了議事廳,一個勁兒自責,覺得今天的話說得太多,對不住此刻不知身處何方的晉王。

徐礎卻是如獲至寶,立刻派人找來梁王,一見面就道:「事態緊急,我就不多說了,請梁王立刻帶兵前往孟津,無論如何也要守住大小兩城。」

馬維大為驚訝,「北邊也來敵軍了?」

「現在不知,我曾將蜀王部下支去孟津,以防他們在城里鬧事,現在看來這是失策,他們沒有守城之志,必壞大事,因此要請梁王速去。孟津獨當一面,非梁王我不敢托付與他人。」

「既然如此,我這就調兵出發。」

馬維還是沒太明白,徐礎卻已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