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劍斬張邦立(1 / 2)

在胡慶言接到消息的時候,明王府中,墨白同樣驚色一閃,直接站起身來:「瞿國昌死了確定」

「玉清山的人盯的清楚,瞿國昌府中有哭聲傳出,門口禁衛進去後,隨即便馬不停蹄直奔宮中。現在看來,張邦立提前撤人,不是撂挑子,而是已經做好了動手的安排。」6尋義點頭道。

「那就錯不了了,能搞清楚張邦立究竟怎么殺的瞿國昌嗎」墨白問道。

「還不清楚,張邦立之前警告過,不准玉清山的人進入國公府。所以玉清山的人一直在外面盯著,並不清楚府中的情況。不過能夠確定,張邦立之前派往瞿國公府外圍的人,已經全部撤走了,一個都沒留下,這事應該是瞿國公府內部人干的,看來張邦立在很早以前就在瞿國公府埋了釘子。」6尋義沉聲道。

墨白眼中閃爍了一下,點頭道:「我本來還有些擔心張邦立做事不妥當,才安排玉清山的人盯著,以防出意外。如今看來,此人並非沒有本事,瞿國昌身為四大輔政大臣之一,身邊不但有內衛保護,更有著禁軍護衛府門,想要殺他並不容易,想無聲無息的除掉他,就更是難上加難。張邦立竟能輕而易舉的除掉他……」

說到這里,墨白看了6尋義一眼,語氣深沉道:「我們明王府現在形勢比以前好了,可府中上下切不可有驕兵心態,不論是軍閥、旗蠻,還是國朝,能夠在這亂世出頭的勢力,都非泛泛之輩,我們若放下了警惕之心,怕是遲早翻船。」

6尋義聞言,也神情微凝,完全同意墨白的看法。

說實話,這一次張邦立的出手,確實讓他刮目相看。

一直以來,對於張邦立,6尋義心里的評價並不高。

因為張邦立與明王府打的交道著實不少,從當初明王出走,到明王在明珠現身,再到明王回京,諸多事來,張邦立面對他們明王府很少占到便宜。

再加上,先帝正是在張邦立的輔佐下,才將國朝搞到了如今地步,所以一直以來,明王府對張邦立這個人並不怎么敬畏。

可經此一事,卻是不得不讓他警醒,國朝的力量確實深不可測。

至少在這京城,明王府行事應該越小心。

墨白沉吟片刻,忽然站起身來:「我入宮一趟。」

「現在入宮」6尋義臉色卻當即一變。

「嗯,我若不走一趟,張邦立怕是危矣!」墨白點頭,望向宮城方向,沉聲道:「這個人還有大用,必須保他一命,另外,瞿國昌之死,老九究竟會怎樣,實在難說,這關頭不能出問題,我必須親自走一趟。」

「萬一新君那邊起了魚死網破之心呢」經張邦立一事,6尋義當真謹慎起來,搖頭反對道:「殿下此時入宮,乃是置自己於險境,此事屬下反對。」

墨白微默,隨即搖頭:「危險是有,但該闖的時候還是要闖,如今國朝已經不是老九一個人的,我既然插了手,就必須能扛得住,也必須讓胡慶言那般人看見,我敢扛事的態度。欲戴王冠,必成其重,越是這種時候,我們越要站出來扛事。否則在他們眼里,我與老九又有什么區別」

6尋義聞言,看著眼前身影,終是沒有再勸,卻是抱拳道:「屬下請求同往!」

墨白卻只是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國朝的天該本王頂,如果本王沒頂住,那明王府的天就得你來頂!」

6尋義一呆。

墨白的身影卻是一閃,消失不見。

6尋義追出來兩步,隨即站在原地,看著遠方,久久未動。

御書房內。

書案翻到,各種物事一片狼藉。

老九絲凌亂坐在龍椅上,氣息粗重,滿臉戾氣,雙手拄著一把寒光閃閃的青鋒長劍,正雙目凶光閃閃的緊盯著下方正跪地不起,額頭觸地的張邦立。

胡慶言和德王二人,沒有跪,卻是站在一邊,連大氣也不敢出。

尤其是先進來一步的德王,此刻額頭上的冷汗仍然在不斷滑落。

他和胡慶言之前的擔憂並沒有錯,瞿國昌之死,確實讓本就不甘的老九徹底爆了。

方才他進來,才開口勸諫了一句,就差點直接被已經氣到狂的老九,冷不丁的一劍砍來,若非是坐在角落蒲團里的真人反應快,出手盪偏了老九的劍。

見此情狀,德王滿臉蒼白,哪里還敢再勸慰半句。

可即便是真人出手了,很欲狂的老九也不管不顧了,大聲怒斥真人,今日要么助他斬盡奸臣賊子,要么便讓這臣賊子弒君。

隨後便直接下令禁衛將德王拉出去砍了,好在是胡慶言和張邦立趕來的及時,否則只怕現在德王已經橫屍當場。

上方已氣到癲狂的老九,在聽聞張邦立主動承認瞿國昌是他所殺的之後,才終於心思清明了一些,不再去管德王,而是死死盯著張邦立,半晌都未再有動靜。

險死還生的德王,好一會才從驚懼中回過神來,此刻看著跪伏不起的張邦立,眼中終於浮現驚色,目光緩緩側移看向胡慶言。

胡慶言有覺,轉眸與他對視了一眼,隨即輕輕點頭,表明事實如此。

德王眼中頓露驚色,竟果真不是明王干的

瞬息後,他又抬眸小心的看向坐在龍椅上雙手持劍的老九,心中竟突然升起一陣慶幸,只默默念叨:「還好不是明王,還好不是明王。」

不止是他,他身邊的胡慶言想起剛才進來時,已是命懸一線的德王,與雙目赤紅,如同要吃人一般的陛下,同樣是心中余悸不斷。

老九的狂怒比他之前預計的還要凶猛,若非是張邦立跳了出來,今日想要靠勸諫了事那是妄想,怕是唯有再來一場以臣逆君的宮變了。

他雖然已經做了這個准備,但不到萬不得已,他又何願如此,古往今來,有幾個當面逆君的臣子,有過好下場

兩人心中余悸稍平之後,看著那跪伏在地,不言不語的張邦立,又是頭疼不已。

心中思量著這事若真是張邦立干的,那照眼下陛下的怒火來看,張邦立的下場幾乎可以預知了。

四大輔政,瞿國昌已經死了,若再死一個張邦立……

不管平時各自立場如何,終究還是一陣兔死狐悲之感襲來,令二人心中沉重萬分。

可有什么辦法,站出來保張邦立嗎

恐怕是不行的,不願受到牽連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他們實在不願和陛下走到那一步,如果能用張邦立的頭,平息陛下的怒火,那也……只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