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封神:妖亂國殤》(2 / 2)

管叔鮮、蔡叔度、成叔武這些姬的弟弟取名都差不多,第一個字是代表封地,叔是弟弟,最後一個字才是名字。

所以周叔旦(周公旦)也叫姬旦。

哭倒長城的孟姜女指的就是姜家大女兒,孟指兄弟姐妹中的老大。

至於「邑」指代什么,那些歷史學家自己都沒有個共識。

伯邑考還是叫伯邑考,畢竟要按照觀眾的認知,姬考喊著就不順耳。

還有各個角色之間的稱呼,也都在普通觀眾能理解的范圍內盡量符合事實。

要不然不同的角色喊一個人用了不同的稱呼,那把觀眾都搞迷糊了,總不能打一行字幕解釋吧。

那群人可不好哄,不過一切都有制片人和導演在,唐安也不用操心。

整個團隊都是國內頂級的,大大小小十多名擅長各種業務的專業制片人,足夠把這部戲給把控好。

唐安也就看了一下大概的劇情,細節方面取決於吳爾善腦子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畢竟寫出來的東西和腦袋里的東西不可能一樣,正故事框架沒有問題就行。

角色的人設,各個角色的戲份和側重,這次是重點。

畢竟人物太多了,處理不好的話劇情就會出問題。

還有角色的設定也關乎道演員的選角,這么復雜的一部大片,不可能因為遷就演員而更改人設,那目前的人設基本就確定了演員的特點。

比如姜子牙的外形,壯年、中年還是老年。

要是換了四五年之後,換個導演,估計全都是年輕的演員,好好的古典神話給拍成古裝偶像劇了。

那就真是災難了。

不過吳爾善肯定不可能會那樣做。

看完之後,唐安揉了揉腦袋,放下劇本喝了口水。

楊宓也把劇本大概看了一遍,而後抱著唐安的胳膊,略帶討好地說道,「安哥,你看我演妲己怎么樣?」

唐安有些無語地搖搖頭,「得了吧,外形就不合適。」

「怎么不合適了。」

楊宓嘟嚷著道,「妲己要妖媚而不失純真,我化妝也可以啊,而且古裝扮相不差吧。」

「就算按描述還說的過去,但是符合這個特點的演員也有很多種類型,妲己還是算了吧。」

唐安又笑道,「要不你到時候去試鏡看看,選誰是吳爾善的事。」

楊宓撇了撇嘴,「吳導還不是聽你的。」

唐安道,「這是他的片子,我不會干涉,他選什么演員我也不會干預。」

這方面唐安還是相信吳爾善的,而且這么大個制作,吳爾善也會慎之又慎,畢竟這可以說是關系到他的前途了。

三部曲,二十億的制作費,長達四五年的周期,壓力太大。

別說哪個明星和他關系好了,就算他親兄弟也沒用。

再說了,導演就像是廚師,不同的菜和調料做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

盧釧原本的《九層妖塔》本來是想用一直和他合作的劉業,以劉業的外形和演技,簡直是完美契合,這片子也不至於這么爛。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當時寶島力推的趙游亭拿到了這個角色。

沒有合適的演員,導演也難辦。

選角的事就讓吳爾善全權做主,唐安到時候看著點就行了。

楊宓也不糾結這事了,這么多年來她還不了解唐安,選角的事情從來只看合適與否。

「那安哥你覺得找哪些人來演合適呢?」楊宓又問道。

「一時半會拿想的出來,不過吳爾善在我這劇本上備注了幾個角色的構想,申公豹他想找黃博,然後唐國牆老師演比干、商容、聞仲中的一個,飛廉、姬昌、伯邑考這些角色都有幾個備用的人選,其他幾個重要的主演他也在考慮。」

黃博演申公豹,真是有什么丑角都想著人黃博啊,妥妥的外貌歧視。

只是唐國牆演聞仲的話,那不就成了封神版的諸葛亮嗎,就是不拿扇子了。</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