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63部分閱讀(2 / 2)

我要做皇帝 未知 5947 字 2021-02-14

前世之時,劉榮死後,當初他的太子領地里的百姓自發的到其靈前哭泣者數以千計,守靈者十幾戶。

小豬的羽林衛。最初的班底就是從他的太子領地里選拔的良家童子訓練出來的。

劉徹的皇帝老爹現在的貼身侍衛和衛隊,也基本是從當初的太子領地里選出來的。

論忠誠和忠心,再沒有其他地方能比自己直轄領地。受自己恩惠和恩德的百姓更高的了。

毫不誇張的說,每一個漢室太子的基本盤最初都是從自己的太子領地中發祥而出的。

因此,在劉徹眼中,眼前的這些百姓不僅僅是他的百姓,更是他將來的忠臣的搖籃。

劉徹看了看,這兩三千人中,孩子占了大概四五百人的樣子。其中男童大概兩百人上下。

於是他道:「多謝父老鄉親的抬愛,孤無以為報」

「書雲:蒙以養正,聖功也從即日開始。孤會讓人在前面的皇庄之中每日開講,教授識字斷文,凡思賢苑中四歲以上,十四以下的童子皆可前去聽講」劉徹拋出這個重磅炸彈。

頓時百姓們就嗡嗡嗡的議論起來。

讀書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知識和前途呢

望子成龍是中國社會的傳統。

但是

大部分人卻有些猶豫。

要供養一個脫產的讀書人。那可是很難的

別的不說。家里因此少一個勞動力,那影響就大了去了

在此時,半大的孩子也會開始在田間幫忙了,十二歲左右就能跳水翻地了

人人都知道讀書好,但誰也沒辦法保證自己家的孩子讀了書就一定能有出息。

而地主和豪強富商,能將孩子送去讀書,甚至不惜血本,那是因為他們賭的起。老大讀書讀不出來,那就老二上。老二不行,老三可以,總有一個能出頭。

但農民,尤其是佃農們賭不起,一旦失敗,就是整個家族的悲劇的開始

劉徹想了想,索性就再拋出一個福利,他道:「請父老鄉親不要有後顧之憂,所有前去聽講的童子,孤每日提供一餐,另外,每五日休沐一日,可以讓童子們回家幫忙」

劉徹看著百姓,深情的道:「請各位父老鄉親好好記住孤的話:知識,改變命運」

在後世,知識未必能改變命運。

但在這西元前的時代,知識卻是一定能改變命運的。

一個識字的人,最起碼都能給大商人做個賬房掌櫃什么的,有出息的能當官,甚至封侯拜相。

朱買臣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

但劉徹也知道,他現在能做的最大程度,也就是僅次而已了。

以他太子的身份,給這思賢苑實行一個義務教育,就已經是他的極限了。

再想普及和擴大,那就是找死了

即使他以後當了皇帝也是一樣

因為,這時代的財政收入和生產力根本承擔不了如此大規模的教育制度。

劉徹以後當了皇帝,能做到的最大的極限和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建立幾所國家大學,專門培養精英,同時鼓勵民間私塾的發展,進行一定程度的政策傾斜和補貼。

剩下的,就得等什么時候殖民全印度了,靠著印度的財富和資源,或許能支撐起一定程度的掃盲運動。

劉徹回過頭對顏異道:「這事情,交給卿去負責,卿去安排,舍人和洗馬以及其他諸臣,輪流來思賢苑給孩子們掃盲,制定一個輪值表,將來此教授,計入一年一度的考績之中去」

雖然太大規模的義務教育,劉徹干不了。

但是小范圍內的掃盲和教育,他還是可以承擔的。

像現在給思賢苑的孩子們掃盲,將來在他的太子衛隊里普及知識文化,教授兵法什么的,還是可以的。

想要一口吃個胖子下去,肯定會噎著,但循序漸進,一點一滴的改變,卻是完全可以的。

不說別的,就是單單學小豬,將來編練八校尉作為骨干,在這幾千人的精銳中普及知識文化,然後用個十幾年時間,就能培育出幾萬人的有知識懂兵法的軍官。

靠著這些人做骨干,什么事情做不成

當然,這些是很遙遠的事情。

暫時來說,打著蒙以養正這個政治正確的幌子,在思賢苑里玩義務教育掃盲,誰都不敢說他什么。

「諾」顏異一聽連忙點頭。

但心里卻有著別的心思在轉悠。

「教農夫之子」顏異撓撓頭,感覺有些別扭。不過,當初他的先祖在孔子門下求學時,同窗之中好像也有很多出身低賤的人。

這么一想,顏異也就能理解了。

畢竟,儒家的口號是有教無類。

但黃老的汲黯跟法家的張湯,卻是多少有些不舒服了。

給泥腿子上課沒有過的事情啊

要不是劉徹是太子,站在哪里頂著,一臉堅決,張湯真想勸說一下。

倒不是他看不起農民。

而是張湯覺得,這些泥腿子的孩子不懂禮數,更不知尊卑,也不是很聰明,能學的會先賢的思想,理解的了商君的意思嗎

第兩百六十三節 不教而誅是為罪1

時光飛逝,轉瞬,田里的粟米熟了,就要到收獲季節了。

同時,一年也走到盡頭了。

思賢苑中,太子庄園。

兩百多個童子,人人穿著嶄新的新衣,規規矩矩的席地而坐,一雙雙充滿了渴望和求知的眼睛,目不轉睛的看著站在庄園草地正中的一位身穿著錦衣的男子,他們的老師太子率更令張湯。

「跟著我一起念:蒼頡作書,以教後嗣。幼子承詔,謹慎敬戒」張湯指著用炭筆寫在木板上的字,一個一個的教著童子們。

劉徹則坐在庄園的一間雅居之中,看著這一切。

「倉頡作書,以教後嗣。幼子承詔,謹慎敬戒」轉瞬,爽朗的朗讀書聲傳入耳,幾乎將劉徹拉回那兩千年後的世界仿佛回到了學校的校園之中。

當然了,此時的啟蒙教育,跟後世沒法比。

基本上,在啟蒙這一塊,此時,無論貴賤,全部都是從倉頡篇五十五章開始學起的。

所謂倉頡篇,其實就是漢初長安的書師,根據從秦宮竹簡里找出來的李斯所著趙高所著加上太史令胡毋靜所做的整理合編而成。

總共五十五章。

基本上長風文學 www.lwen2,這五十五章學完,就能算一個識字的人了,可以去學習諸子百家的著作了。

這還是很有意思的,特別是漢室建立後新編的五十五章。每一章都是不多不少六十字。

「這些童子這十幾天學的怎么樣」劉徹問著身邊兩個放在這庄子里充作監督和後勤工作的宦官:「可有發現特別聰慧的」

劉徹對於他心血來潮建立起的這個皇庄啟蒙學苑還是挺上心的。

除了沒有自己赤膊上陣外,其他一切能做的都做了。

如今,整個太子宮上下大臣。除了剛剛來上任的太子太傅少傅和詹事,這三個他使喚不動的人外,其他人都被他趕著五到十人一組,輪番來這里給童子們上課啟蒙。

今天算是今年的最後一堂課了。

接著就是秋收,然後,這一年就過去了。

「回稟家上」一個宦官小心的答道:「孩子們都學的挺認真的,其中有十幾個特別聰明的。如今已經差不多能寫會認第一章了」

「哦」劉徹點點頭,對於這個成績,劉徹也不知道該怎么說。

漢字尤其是古代漢字是全世界最難懂也最難學的文字。

沒有之一。

復雜的結構。完美的構造加上繁多的筆畫,使得自古以來,學會漢字的讀寫,比之其他語言都要難上數倍。

這固然不利於啟蒙教育。

但是。一旦學會了漢字。那么,最起碼平均智商是完爆西方的字母文字教育出來的渣渣。

簡單的來說,中國漢字從設計到使用,都是專屬精英的。

先人們設計和使用漢字,一開始就是給精英階層甚至是統治階級准備的。

自然,作為代價,漢字的難學難懂也就不可避免了。

當然了,這些難處。先人們早就注意到了。

從甲骨文到小纂,從小纂到隸書。再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漢字幾千年的演變史都說明了,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知識普及的需要,我們的先人一直在努力,從未放棄過自我更新和進化。

但總歸萬變不離其宗。

即使是後世的天朝,歐米鬼畜學起漢語來,還是一個個的喊難。

所以,這些思賢苑里的孩子,能在十幾二十來天時間里,學會六十個字,簡直就是天才了

劉徹蒙學的時候,花了一個多月才算認齊第一章的六十個字呢

不怪劉徹的前身腦子笨,實在是此時的蒙學一上來就直接是困難模式。

後世有人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要直接學小學六年級的內容的嗎

在劉徹的眼中,難度差不多就是後世小學六年級的語文難度了,甚至還要高

但沒辦法,此時的啟蒙教材就一本。

學完倉頡,直接就是大學的內容了,一堆丟過來

只能說,在西漢當學生,特別不容易。

但相對的,學出來了,就不用愁就業問題了。

反正,現在就算是關中的各縣,地方上的亭長什么的,也是一堆文盲。

甚至縣衙的衙役,識字的也是鳳毛麟角。

將這個問題擱到一邊,劉徹把王道喊過來,問著:「王道,少府衙門那邊跟內史衙門那邊准備的怎么樣了孤要的倉庫和人手都准備好了嗎」

劉徹沒辦法,不得不在秋收開始之前就跟內史還有少府這兩個衙門打好招呼。

因為,這馬上就是九月了,九月過去,這一年就結束了。

跟大天朝差不多,每到年底,漢室各衙門就會開始突擊花錢突擊辦事。

天朝的衙門突擊花錢是為了花光預算,省得來年預算撥款不夠。

現在漢室的衙門也差不多是這么一個原因。

但,漢室衙門倒不是為了向上頭伸手要預算。

而是,漢室衙門的各項日常支出和薪水的發放,是從賦稅里抽的。

根據劉邦定下的規矩,漢室朝廷所有衙門上到丞相府,下到地方的縣衙,一切支出都應該量出而入。

簡單的來說,就是上一年你這個衙門花了多少錢,下一年你能攤牌下去的雜稅啊徭役什么的就是在這個框架里。

這個問題呢,一時半會也解釋不清楚。

簡單的用一句話概括。大概就是,每個郡縣每年衙門的修繕,道路的整飭。水利設施的維護還有衙役和差役的薪水,朝廷是不負責的,由地方官員自行解決。

所謂自行解決,當然就是征稅徭役什么的了。

譬如說,漢律規定,芻藁稅的一部分可以算做地方衙門的收入不用上繳中央。

而顯而易見,假如你今年花錢花少了。那明年這部分抵扣和留存什么的也就相對的減少了。

官僚們怎么會允許出現這種錯誤

加之每年朝廷都會在每年歲首的十月進行考績。

於是,跟大天朝一樣,每到年底。漢室各個衙門,包括三公九卿,都會開始突擊花錢,突擊辦事。

反正。一句話。就是死,也不能讓來年衙門的日子變壞

更加不能讓自己的官帽有危險。

這是官僚的本質決定,不由個人意志而轉變。

「回稟殿下,少府那邊的倉庫和地方都已經騰出來了,另外,還有牛車三百輛馬車兩百輛,也已經准備好了,至於內史衙門那邊。也都安排好了,由備盜賊都尉劇孟率領內史司曹的衙役從旁協助」王道低頭答道。

少府跟內史這么積極配合。當然不全是看在劉徹這個太子的面子上了。

劉徹只是一個太子,面子還沒大到讓這兩個龐然大物這么積極的全心全意的協助。

而是這事情對他們有好處,突擊花錢,突擊辦事嘛

劉徹這么一弄,就等於給這兩個衙門背鍋了。

萬一考績的時候,差那么一點,劉徹閉著眼睛都能猜到他們會把責任往他這個太子身上推。

但是沒辦法,想要馬兒跑,怎么能還不給馬吃草

「孤知道了」劉徹點點頭,這個問題他自然是早有心理准備的。

「傳孤的命令」劉徹站起來:「讓關中七十五縣以及長安九市的擅權三日後來孤的思賢苑一會,孤要與民同樂」

「諾」王道點點頭。

漢室太子,常常都會在自己的宮苑中招待關中甚至關東的地方豪傑與名流。

這屬於太子的日常活動,基本上不會讓人太過注意。

但是,劉徹自打回了長安後,一直就在調閱少府衙門的文檔和內史衙門丞相府御史大夫衙門的記載。

從枯燥的文檔中,劉徹對平賈制度更加深入的了解。

根據少府的記載:諸司市常以四時中月實定所掌,為物上中下之賈,各自用為其市平,毋拘它所。眾民賣買五谷布帛絲綿之物,周於民用而不讎者均官有以考檢厥實,用其本賈取之,毋令折錢。萬物昂貴,過平一錢,則以平賈賣與民。其賈氐賤減平者,聽民自相與市,以防貴庾者。

這么看的話,平賈制度似乎是一個物價的自我調節機制。

但實質上,這個制度比想象中復雜的多。

因為,許多交易實際上本非是錢貨的交易。

農民出售或者購買的東西,也並非是完全拿錢的。

打個比方,某農民挑著一百石粟米來到集市。

其實,他並不是想把這一百石粟米變成錢,而是來購物的。

這樣一來,他首先得先把米賣給米店,然後再拿錢去購買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但是,大多數農民大字不識一個,這么復雜的流程,他們通常懶得去走。

於是,這個農民是直接挑著米到他所想買的東西的店鋪購物的

那他的米跟他所購買的商品之間的價值衡量,就需要一個裁決者。

而這個裁決者通常就是該市集的擅權。

而市場是多變的,商人是狡詐的,為了防止市集的商人勾結起來,於是,在平賈之外,還有個官方的定價,各市集所有商品,官方都會給出一個官價。

但官府有多坑爹,跑過衙門的基本都知道。

通常衙門制定官方價格,只為一件事情,那就是對自己有好處。

打個比方,某縣縣令自己家栽種了某些經濟作物或者他名下有某個產業又或者他受命需要購買某個商品。那這官價肯定就是照著這個官員的利益來制定的了。

就像賣炭翁里描述的那樣,一車碳。千余斤半尺紅菱一段綢,系向牛頭充碳直。

所以,擅權們實際上最常做的一個工作就是代表商人與官府衙門交涉。

官府定價太離譜。擅權就會使用自己的特權,要求與衙門商談,然後談出彼此都能接受的價格來。

看上去是不是充滿了民煮自由笵

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這里面的貓膩,多的讓人發指

基本上,有良心的擅權。會多多少少考慮一些百姓的利益。

而沒有良心的。

官商勾結,聯手起來給農民一個剪刀差,使勁的盤剝農民。

在少府內史丞相御史大夫各衙門封存的案卷之中。因為這樣的問題而被查出和判刑的各地擅權和官僚數不勝數。

至於後來劉徹的弟弟劉彭祖依樣畫葫蘆,以諸侯王之尊親自下場,派人跟地方官府還有商人們搶食,這自然就激起眾怒。直接被捅到朝廷上。廷議上,以至於小豬都要派出使者持節清查。

從這個例子,劉徹就能想象,他要是想動這些人的奶酪,這些人指不定就要跳起來跟他對著干了。

這是很簡單就能推測出一個結果。

在利益面前,這些家伙恐怕沒幾個會甘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利益被人搶走,哪怕這個人是太子

因為,劉徹現在要動刀子的地方。是糧食啊

而糧食與蠶絲,是農民最大的兩個可以出售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