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68部分閱讀(1 / 2)

我要做皇帝 未知 5995 字 2021-02-14

些小人物的意見根本不重要,他們從來就不是主導力量

如今,這世界,真正當家做主的,是天子,是掌握著槍桿子的將軍們和東宮的太後。

只要皇帝老爹支持他,東宮太後支持他,將軍們支持他。

這些人再怎么不滿,敢說出來嗎

在宦官的引領下,劉徹來到了宣室殿前。

他如往常一樣,在殿門問安,然後在得到許可後,走進宣室殿之中。

此時,宣室殿里,除了皇帝老爹穩坐於御座之上外。

其他大臣也一個不差的坐在各自的位子上。

「兒臣劉徹恭問父皇安」劉徹走到殿中,恭敬的叩首。

「起來吧」天子劉啟揮揮手,吩咐左右:「給太子賜座」

於是,劉徹就在兩個宦官的引領下,在老爹身下左側坐了下來。

剛剛坐穩,屁股都沒做熱,劉徹就聽到,自己的老爹問道:「太子,昨日在思賢苑中是否說過商人於國不無裨益這樣的話」

對於這樣的問話,劉徹自然早就猜到了。

他起身躬身拜道:「回父皇,確曾說過」

這話一出口,頓時,整個大殿的人都議論了起來。

對於漢室的大臣來說,商人=末業=下賤的職業,這樣的觀念可謂根深蒂固,歷來都是政治正確的

但是,另一方面,越來越迅猛發達的工商業,民間越來越多土豪的出現,讓他們必須正視商人的力量的崛起這個問題。

無論是當年的賈誼,還是現在的晁錯,他們的成名作,也基本都是在闡述這樣的問題。

朝廷的大臣們自然也早就知道,在事實上。商人的地位隨著他們財富的增加在迅速的增長。

某些地方,有錢的商人的派頭比徹侯國君都要大,都要風光

可是。除了強調農本這個概念外,真正拿得出手的政策,並不多。

為什么

一則,怎么處理工商業與農業之間的問題,以及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不僅對於漢室,就是整個中國。也是頭一次碰到工商業的發展和增速超過農業的問題。

理論上當然是農本。

但現實中,卻不可能真的按書上所說的那樣去處理。

要知道,如今天下蓬勃發展的工商業。涉及的人口不是幾千,也不是幾萬,而是數以百萬計

在這個問題上,稍有不慎。處理不當。就要引發大問題。

二則,誰背後沒有金主

拿了別人的錢,怎么能說別人的壞話

所以,大多數臣子,雖然都知道問題很嚴重,但,誰都不想揭開這個蓋子,更不願意面對這個問題。

即使晁錯。當年大喊著什么貴粟論,但現在。也不再提及那個問題了。

而劉徹的那個表態,可謂開歷史先河了。

不管怎樣,劉徹都是漢室第一個真正直面了工商業與農業之間的問題的第一個皇室高層。

無論如何,不管怎么樣,大臣們都無法繼續保持冷靜了。

「請家上解釋」晁錯第一個站出來,出列問道:「臣愚鈍,不解家上之意」

廷尉張歐立刻緊隨其後,出列拜道:「臣惶恐,不明家上意欲何為」

就連袁盎也道:「家上所言,臣聞所未聞,敢請指正」

劉徹知道,這些大臣已經是很給他面子了。

錯非之前劉徹一直擺出來的就是仇商的姿態,一副一定要壓制工商業的模板,恐怕此刻,潮水一樣的彈劾就已經將他淹沒了。

實在是,這個問題太敏感了。

已經上升到了意識形態的高度。

想想看,後世嗡嗡嗡的時候,忽然跳出來一個家伙說米帝可以跟我們大天朝一起愉快的玩耍,這個家伙恐怕不是坐土飛機,就是得見識一下專政的鐵拳了。

天子劉啟卻不像大臣們那樣。

他半閉著眼睛,不發一言的靠在龍榻上面,實際上,他已經知道了劉徹昨天的全部發言和前因後果。

這些事情,不止他安插在劉徹身邊的眼線發來了匯報。

就是今天早上,顏異也跟他完完全全的匯報了一切經過,和劉徹的一些思路。

對劉徹的那些想法和計劃,作為皇帝,作為天子,作為劉徹的老爹,劉啟是用一種樂見其成的態度在等待著的。

其實,劉徹搞出這些事情,一點都不出他的意料之外。

老劉家的太子,要是能安安穩穩的宅在太子宮里,那才叫奇怪了

甚至,此刻,劉啟看著劉徹,竟有一種頗為欣賞的想法。

在劉徹身上,他仿佛看到了他年少輕狂時的歲月。

年輕人,有想法,有沖勁,這是好事情

所以,天子根本不想干預。

對天子劉啟來說,劉徹的那些事情,做成了,那是皆大歡喜。

對於如今的天子劉啟來說,在他的潛意識里,他甚至希望,劉徹能把事情搞大。

因為只有這事情大了,他才能看清楚,這朝廷里,究竟誰是忠臣,誰是騎牆的,誰是二五仔

至於失敗

誰沒失敗過

沒經過磨礪的雛鳥,怎么有振翅高飛的那一天

「朕的時間不多了」天子劉啟看著劉徹,在心中想著:「劉徹啊,你要爭氣,朕只能扶著你再走幾年了,幾年之後,這個國家就可能要靠你了,這江山社稷,你是否能承擔呢」

前不久,他差點在宮里摔倒了。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信號

這說明,他的抵抗力和精神,都在衰退。

而在這個時代,男子四十是一道坎,更別說,他這樣的一國之君了。

因此,他不得不讓劉徹開始真正的接受暴風雨的洗禮,讓他的這個繼承人,學會怎么在風雨中尋找安全的地方,怎么識別忠臣和二五仔,怎么駕馭群臣武將。

所以,他悄悄的給劉徹的計劃里加了一點料。

他的想法很簡單,趁著自己還能掌握局面,先給劉徹掃清諸侯,留下一個沒有隱患的國家,同時,盡可能的磨礪這個兒子,讓他在幾年內就成熟起來,即使發生意外,也能立刻掌握大權,駕馭群臣,收拾兵權。

這次的事情,只是開始。

以後,慢慢的,他會讓劉徹這個太子參與政務,參與軍隊,跟將軍們交流。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會慢慢的去觀察朝廷的大臣,反復考驗和試探那些大權在握的臣子,看看他們到底是個什么心思。

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來說,他所做的一切,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保證政權的順利過渡,劉氏的統治地位不受任何威脅。

在這過程中,任何意外和威脅的苗頭,只有一個下場。

「此泱泱者,非少主之臣」

簡單的來說,所有的臣子和一切的事情,都是他手里的棋子。

這么想著,天子劉啟就慢悠悠的開口道:「太子,給諸臣和朕講講,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說那樣的話太子難道不知道,強本弱末乃是我漢家的國策嗎」

劉徹聞言,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拜道:「回稟父皇,兒臣一刻也未忘記,我漢家的根本,在於生民,生民之道,在於農本」

劉徹抬頭看著自己的老爹,他很清楚,現在這個時候,就是他這個太子,發出自己的政見和執政思路的最佳時機。

大臣們能聽懂的,能跟上他的節奏的,自然可以在他未來登基後獲得一席之地。

聽不懂的,跟不上的,劉徹也絕對不會等他們

劉徹轉身看向晁錯,道:「孤曾讀過御史大夫所作之,其篇首便是:故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飢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以開其資財之道也」

劉徹笑著問道:「未知孤可曾記錯」

晁錯聽聞,頓首道:「鄙作陋言,竟蒙家上熟記,臣與有榮焉」

但晁錯心里卻是打著鼓,不知道劉徹葫蘆里賣的到底是什么葯

第兩百七十三節 新思維2

劉徹微微一笑,看著群臣,心里思量了一會,繼續道:「誠如晁公所言: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無擇也」

晁錯和賈誼兩人先後所上的針對工商業與農業問題的奏疏,也是劉徹敢說商人於國不無裨益的底氣所在。

其實,在漢室,特別是最近二十年以來,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到了商人是怎么迅速膨脹起來的。

於是,怎么處理工商業與農業之間的關系,怎么定義兩者在國家行政中的地位,就成了全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

在這個問題上,裝鴕鳥,顯然不是劉氏的思維方式。

而且,天下人又不傻。

這經商致富,毫無疑問比種田有前途得多了。

那怎么控制和抑制工商業的發展速度就成了擺在每個政治家面前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賈誼晁錯,算是開路先鋒。

這兩者的思維和思路,奠定了漢室對於工商業與農業政策的基調。

正如晁錯在十幾年前的那道貴粟論中所言,想要讓天下人,特別是農民都去種田而不去經商,單單靠拼命喊種田好啊種田好,就是種田好,是沒用的。

得讓老百姓知道種田的好處以開其資財之道

因為百姓的治理是很復雜的事情,統治者應該知道,百姓追逐利益,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欲望,就像水向下通過低窪流向東南西北一樣趨利如水走下,四方無擇也。

這就是貴粟論的核心思想。

同時也代表了統治階級對於工商業越來越興旺的形勢的態度。

漢家到目前為止,都很清醒。

假如百姓種田的收益不能養家糊口,那他們肯定就會去經商,然後就會造成種種社會問題。

而一味的裝鴕鳥。假裝看不到這些問題,遲早會引發大亂

這天下的秩序都可能會被打破

正是因為清醒的認識到了這些問題,是以。二十年來,漢家天子輕徭薄賦。根本用意就是要跟工商業爭奪人口,讓百姓種田能保持溫飽。

但是,不管是晁錯也好,還是賈誼也罷。

他們限於時代的局限性,都只能看到三五年的發展趨勢。

三世為人,劉徹很清楚的看到了未來的發展趨勢。

事實上,就是在當下,一場農業革命也正在悄然發生。

關中和天下的許多富庶地區的地主家庭。農具開始鐵器化了,同時,耕牛也開始被運用。

而今後數十年,這場革命將席卷全國,並延綿數百年。

而在這其中,起了關鍵性推動因素的,恰恰就是天下的鐵器商人。

為了賺錢,正是這些家伙,不斷的推動和改良鐵制農具,使之很好的適應了農民的需要。

而且。劉徹很清楚,未來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必然是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口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從事其他事業。

因為。人口會越來越多。

不管劉徹怎么努力,也沒辦法在他短暫的人生之中發展出近現代農業。

沒有農業工業化,土地的產出就沒辦法養活所有的人。

至於寄予厚望的印度殖民地,終究只是一個野望而已,能不能做到,還是兩可,即使真的成功了,底層的百姓又有幾個能分潤到殖民地的好處

是以,必須給即將到來的人口爆炸找到一條出路。

而。工商業是一個不錯的去處。

當然,這些東西是不適合拿到台面上來說的。

在中國古代。自有一套政治游戲規則。

劉徹整理了一下思路,對著大臣們道:「孤嘗讀史書。昔太公望封於營丘,其地惡,人民寡,於是太公勸民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民眾歸之,強至而幅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聯袂而往朝矣,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於是恆公乃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在古代中國,政治家不管做什么都得從古代找例子來作為自己政策的政治正確性解釋。

劉徹舉的是史實。

諸子百家,人所公認的聖賢之事。

管子更是漢室歷代天子推崇的大賢達,當此之時,人所公認的人臣楷模。

無論是黃老還是儒法,其經濟政策其實大抵都是從管子的思想中延伸而來。

跟後世的孔子差不多,這時候的管子就是一個籮筐,什么東西都能扯上去。

劉徹看著大臣們,問道:「公等皆名臣,漢家肱骨,博聞廣識,當今天下,是個什么局面,孤不說,諸公也看到了」劉徹站起身來,對著晁錯張歐袁盎三人問道:「何以管仲能以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我漢家卻無此惠反受其累」

聽了劉徹的這些話,大臣們都低下頭,有些臉紅。

漢家對商人喊打喊殺,喊了二十多年,結果,商人在朝廷的喊打喊殺中越發興盛起來。

其產業不斷擴大,規模像滾雪球一樣,一年勝於一年。

這些商人賺了錢,不是大肆買房置地,就是揮霍無度。

朝廷沒有得到好處,農民也沒有得到好處。

不管是賈誼當年的政策,還是晁錯當年提出的貴粟論,到今天,事實證明,它們已經破產了。

只是礙於當道之人,執政者,沒人敢當面說出這個問題。

但,人人都清楚,這漢室的商業經濟政策,已經到了必須要進行改變的時候了

是以後來小豬當政,所推行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幾乎全部落實了下去。

實在是人人都知道,再不改變些什么,那這個天下就要完蛋了。

如今,劉徹以太子身份,正面提出這個問題,竟無人能給一個正面的答復。

劉徹笑了笑,看著這些沉默不語的大臣,他知道,他已經拿回主動權了。

於是,向前一步,跪下來叩首道:「父皇,臨邛賈人程鄭氏與卓氏,日前找到兒臣,言願獻錢十萬萬,以通褒斜道,這就是兒臣所說,商人於國,也不無裨益的由來」

此話,立刻就像一顆石子掉進水里,馬上就引發了強烈的震盪。

十萬萬錢

漢室一年財稅收入也不過四十萬萬錢

這筆錢相當於漢室一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所有的大臣,都不可避免的呼吸急促起來。未完待續

ps:抱歉今天卡文了。。。只能2000了

第兩百七十四節 新思維3

錢是個好東西

不管是嘴巴上嚷嚷著黃金白銀即不能吃也不能穿的晁錯,還是其他人。

都很清楚,沒有錢,任何政策都沒辦法推行下去。

大道理講的再怎么天花亂墜,搞不到錢,就只能淪為紙上空談。

晁錯為什么能崛起,為什么能被人看重

因為他搞的輸粟捐爵,為漢室緩解了邊關缺糧的窘狀,還弄到了一筆不菲的財政收入。

劉徹看著被他帶來的那個消息轟得七葷八素的大臣們,微微笑著問道:「諸公以為,這樣的商人,算不算於國有所裨益」

當然算了

早在先帝之時,開通褒斜道,打通關中與蜀郡水上聯系的構思就已經被人提出來了。

這個工程提案,只要是漢室兩千石大臣,就沒有不知道的。

概因為,褒斜道一旦開通,意義非凡。

不單能連通關中與漢中蜀郡,使得兩地從此天塹變通途,蜀郡漢中所產之糧食食鹽鐵器絲綢能暢通無阻的進入關中。

更能通過長江水系,將來自關東的漕糧,由蜀郡轉運至關中。

僅次一項,每歲就能讓數萬個家庭少服徭役。

就更別提,一旦褒斜道開通,褒水與斜水至少能灌溉沿途數千頃土地,使大量百姓受益。

當此之時,褒斜道工程,就像後世的三峽工程一樣,是國字號的重點項目。

二三十年來,漢室朝廷多次組織多個衙門調查考察。

但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最後不了了之。

在這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耗資太大了

即使刨除徭役征調來的民工和刑徒,最起碼。就還要砸進去起碼數千萬錢

至於民夫和刑徒的話,沒有個一兩萬人,別想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