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86部分閱讀(2 / 2)

我要做皇帝 未知 5977 字 2021-02-14

但他卻不知,他搞出來的考舉,盡管黑幕重重,背後有著太多的利益交換和取舍。

但至少,維持了表面的公平公正。

對於當今的年輕人來說,爭強好勝,就是刻進他們靈魂中的一個符號。

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強,殺人犯法,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大有人在。

而對於豪強士紳地主們來說,自己家的子弟,繼續種田肯定不是出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嘛。

吃朝廷飯,戴官家帽,出入威儀,方是大丈夫所為。

只是奈何舉薦門檻太高了

即使天生的影帝,聲望從小就開始刷,若無好的運氣,那起碼得刷到三十歲,才夠資格被地方郡守舉薦。

而當今之世。只要進了官場,那就是鐵飯碗。

若不犯錯。幾乎可以世世代代都繼續當官。

這個買賣可比種田有前途得多了

是以,考舉一推出。那立刻大受歡迎,士紳地主豪商們覺得,這是一條不錯的青雲之路,而且說出去也有面子。

像顏異的家中長輩,現在逢人就吹牛逼說:吾家小子不才,自三千士子之中,獨取考舉第一,號為頭甲

別人一聽說,三千士子中的第一

這可了不得,立刻就是一臉仰慕和憧憬。

濟南顏家過去半年,慕名前來拜師的學子如過江之鯽,其中徹侯子侄,不在少數,甚至有諸侯王子弟,屈尊降貴,前往聽講。

至於年輕人

隨著當初參加考舉的士子各自回家,然後,他們自然是不肯自降身價,貶低自我。

怎么辦

抬高對手唄

什么非戰之罪啦的借口紛紛被琢磨出來。

然後,為了自尊或者說虛榮心,他們又大肆宣揚考舉錄取後的榮譽。

什么太子親拜之,唱名誇街,榜下捉婿等等橋段都被這些人拿著到處宣揚。

許多鄉下的土霸王,何曾聽說過這樣的場面

頓時都被說的心癢難耐。

尤其是他們聽到,為搶顏異為婿,公卿大臣都要撕破臉了。

聽著這些故事,許多自認為頗有才能以為自己懷才不遇的少年英雄,哪里還安奈得住

回家以後就告訴父母,自己要安心讀書,靜待下輪考舉,一舉揚名,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大名,讓長安的徹侯公卿貴族紛紛拿著自己的女兒來誘惑。

特別是考舉的題目被人到處宣揚了之後,這樣的風氣頓時就更加濃烈了起來。

看完考舉的前兩題,許多人都是意氣風發,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這樣的題目,我上我也行啊」

簡單到只要識字就能答的試題,不知道激勵了多少人,發奮讀書,誓要成為顏異第二。

也就是第三次的題目,稍微難了一些,至於那道算術題,則是愁掉了許多人的頭發。

然而,任何事情,再怎么難,一旦被人公之於眾,群策群力之下,就再非難題了。

時下,不知道多少學派家族都在潛心研究那道試題。

劉徹不知道這些,但他卻知道,一次性要錄取數百人,而且進的都是國家機構,擔任基層或者中層官吏的考舉,肯定不能跟去年一樣了。

去年的考舉,他靠著先知先覺和熟知人物,可以從士子里選那些被歷史證明過一定能成才的人才,所以,成績才這么好。

而今次考舉,不僅僅錄取人數暴增。而且,關鍵是,這些人都是要去擔任許多關鍵位置的官吏。

錄取一個兩個草包。還可以解釋成人有失足,馬有失蹄。大面積的草包,那就丟人丟到姥姥家了。

是以,這次考舉,在試題方面,要能做到有專業性和目的性,淘汰掉那些不適合當官的家伙。

當然,因為錄取的都是要去辦實事的中下層官吏,所以。考什么詩書經典,那是大炮打蚊子,在素質上,還是得跟上次一樣,識字會算術,邏輯清楚,思維清晰就夠了。

又不是選宰相,還得看能不能熟背經典。

更不是選博士,沒人要求錄取的都是飽讀詩書,在一方領域有著權威的大能。

這么想著。劉徹就問道:「諸卿以為,今次考舉,該當如何」

劉徹這話一出。作為考舉的受益人,顏異等人相互對視一眼,無論他們出身何派,但,他們的身上永遠打著考舉的標簽。

無論世人如何評價考舉。

他們這些人,永遠是考舉的衛道士

因此,顏異寧成鄭當時主父偃四人立即出列拜道:「臣等以為,考舉,事關重大。當仔細斟酌,定下方針步驟。再選名師博士,總攬百家。出題選士」

要說民間沒有考舉的壞話,那是騙人的。

最起碼,現在坊間流行的那句「如此簡單,我上我也行」深深的刺激了顏異等人。

誰願意被人如此輕慢

自古以來,文人之間的斗爭,比戰場上的廝殺還激烈。

因此,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和清名,顏異等考舉眾早就私下里有過共識,下次考舉,題目一定要請名師出題不可再讓世人輕慢考舉。

劉徹不知道還有這么一個情況,他聞言,皺了皺眉頭,揮揮手道:「又不是選三公九卿,選的俱是具體辦事的佐吏,因此,實干為先,諸卿還是好好想想,怎么樣為國家選好人才」

這次考舉,劉徹目測,大概可能有上萬人來到長安參考。

來自五湖四海的士子,這一次將齊聚長安。

因為不同後世的科舉。

科舉要經過鄉試院試,從秀才舉人什么一路打怪升級,最終取進士,成就官位。

而考舉,則沒有篩選的程序,只要是個讀書人,家里有錢,出得起盤纏的,都可以來長安參考。

這其中利弊,劉徹也權衡過。

最終,劉徹認為現在的模式,利大於弊。

最起碼,考舉選出來的人,更有可塑性和發展前途,比起科舉選出一幫子原教旨主義,讀書讀傻了的清流強太多了。

劉徹一直認為,同樣一個人,讀二十年書,然後取中進士,與讀十年書,然後做十年佐吏,最後同樣主政一方,最終兩者的成就可能天差地別

就連貪污,後者都比前者更有技術含量

而且,天下英才豪傑匯聚長安,由此還能帶動長安的經濟發展。

與之相比,付出的安保支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顏異等人見到劉徹態度堅決,也不好再說什么。

只能問道:「敢問家上,今次考舉,定在何時」

劉徹笑了一聲,答道:「暫時還未定下時間,不過,大抵當在七八月間,至遲不會晚於今歲歲末」

劉徹計劃,逐漸的將考舉定期化長期化和制度化,使之逐漸取代舉薦制度和貲官制度。

劉徹可是有著野望,在將來,所有的低階官吏全部自考舉出。

這樣,就可斷絕門閥世家的出現可能。

劉徹想了想,又拋出一個重磅炸彈,道:「太尉前日上書天子,請求今歲,立武考舉,為軍中選五十位隊率,諸卿,也好好想一想,怎么樣才能在考試這個框架里,選出五十位堪用的隊率」

周亞夫想通過考舉模式來選用中層軍官,早不是什么新聞了。

自去歲以來,周亞夫就一直在積極推動此事,寄希望通過考舉的模式,選出足夠合用的年輕軍官,完成他的那個騎兵化的夢想。

而武將不同文官。

文職工作,識字算術合格,腦子不傻,基本就能善任,即使笨一點,只要夠勤奮,也能彌補。

當初,曹參主政漢室,就專門任用一些沉默寡言的老實人,照樣做出了成績。

而武將則不同了。

不識字沒關系,但不懂地理,不識天時,不懂軍隊的基本常識,那就要命了

更何況,選的還是隊率

隊率是漢室軍隊中的中堅力量,開國以來,許多鼎鼎大名的人物,都是從隊率起步,進而封侯拜相,成就偉業的。

譬如申屠嘉,就是自隊率而起,進而位列丞相的典型。

是以,漢室尤為重視隊率的培養和選用。

一般,非將門世家的子弟,很少一上來就能出任隊率的。

絕大部分的隊率,都是軍功起步,靠著斬首和立功,得以出頭。

這一次,通過考舉的模式,選派隊率,可謂是恆古未有

然而,太尉周亞夫,狹平定吳逆叛亂的蓋世大功,提出此議,沒有人能再進行阻擋了。

就連天子,也沒有任何思索,就直接答應了周亞夫的這個要求。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二節 重賞

眾臣聞言,均是大驚。

考舉再次舉行,他們已經有所心理准備了。

漢室的政策,很少半途而廢,尤其是有著成績的政策。

但是,像現在這樣規模瞬間爆炸的情況,卻是從未有過的

而且今次如此重要的事務,他們這些太子屬臣,居然可以插手,更是讓眾臣驚訝。

當年,晁錯以太子家令的身份主持輸粟捐爵,就已經讓許多人震驚了

此時,汲黯與張湯兩人,俱是心潮澎湃。

當年,晁錯主持輸粟捐爵,借此一飛沖天,今上即位,立即簡拔為內史,身為九卿之一,短短三年,遷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這樣的故事,足夠讓他們兩人為之心向神往。

汲黯與張湯對視一眼,他們分別從對方眼中看出了一個訊息這次考舉,就是他們兩個為自己正名的機會

汲黯甚至看到了張湯眼中流露出來的堅決的神色。

而他,更是握緊了拳頭。

在心中暗暗發誓:「這一次,我定會讓人知道,我汲黯,不是幸臣,而是真正的能臣」

最近半年,隨著汲黯與張湯火箭式的提拔。

這士林輿論之中,自然難免有些眼紅嫉妒之人,說些酸溜溜的話。

別的話,也就罷了,由他們去嚼舌頭根子了。

但是

幸臣這二個字,汲黯是絕對絕對不能接受

他是個驕傲之人,更是一個重視自己的清名聲譽,重於性命之人。

安可忍受這樣的詆毀

是以,這一次,他發誓。要用成績來為自己正名,好叫世人知道,他非是靠著拍馬逢迎。才有的今天。

他汲黯,汲長孺。是有真材實料,可以濟世安民的真正人才。

是胸有韜略的未來新星

而不是,靠著拍馬溜須,甚至奴顏婢膝,才有的今日

另外一側,張湯的想法,卻又不同了。

幸臣就幸臣罷

法家從來不重虛名。

為達目的,區區詆毀之語算的了什么

當年。商君李悝吳子申子等諸賢為了實現自己的道理和理想,所背負的污名和詆毀,何曾少過

倘若,這一個幸臣的罵名,於他前途無礙,他也懶得去反駁。

只是,偏偏,漢家傳統,背負幸臣之名的臣子,仕途將無比艱難。而且,難以掌握大權。

譬如,先帝時鄧通權傾朝野。宰相不能制,但,始終不曾為人看重,連九卿都不曾擔任。

至於趙同,袁盎一言,使其喪命。

至於本朝,晁錯能坦然出任御史大夫,而周仁,卻只能屈居郎中令。為眾臣排擠,為主流所不容。

這就是。幸臣與大臣之間的區別。

而他想要洗脫幸臣的罪名。

最好的辦法,就是干出一件讓旁人無從置喙的大事。

就如晁錯當年主持輸粟捐爵一般。一舉改變世人的觀感。

這一次的考舉,恰恰就是一件足以改變世人對其觀感的大事

同樣一件事情,同樣的決定,但在劉徹所不知的地方,汲黯與張湯的出發點,已經截然不同

劉徹卻暫時沒有心思去考察自己臣子的心態。

身為太子,這太子宮的主宰。

他有著太多的事情需要去觀察和考慮。

是以,他只是微微擺手道:「諸卿回去以後,好好想想,今歲考舉的事情,拿出一個條程來,集思廣益,共同探討具體的細節和解決之道」

劉徹伸出三只手指,道:「以三月為期,最遲在夏季之前,諸卿需得拿出一個具體得安排條略出來,不然,朝野將以為孤無人矣」

劉徹當然清楚,像一個萬人規模的考舉,還附帶著武舉的考試,即使是後世,也足夠一個地級市的政府為之忙上半個月了。

更何況此時

因此,他並不認為,張湯等人馬上就能拿出條程來即使真的拿出來了,那劉徹反而要懷疑,這些家伙是在忽悠他了。

「諾」諸臣紛紛跪下來叩首稱是。

「襄平侯的事情,諸卿聽說了吧」劉徹進入下一個議題,看著眾臣,問道:「諸卿都來說說看,這個事情,孤當如何回稟父皇」

劉徹這話一出,汲黯張湯等人,紛紛面露難色。

襄平,這是一個自漢立國之時,就已經存在的候國,屬於功臣追封候國。

當年,紀成戰死,高祖劉邦立國後,感懷其忠義,於是追封其為襄平侯,令其子紀通嗣位。

傳承至今,襄平侯一系已經過了兩代。

俗話說的好,富不過三。

當襄平侯傳至這一代的紀嘉的時候,出了一個大問題。

紀嘉有個兒子,叫紀恢。

這就是個二百五,紈絝子弟。

而紀嘉,則是那種相對正統,比較安分的老派人物,對紀恢是橫看豎看,怎么看,都不順眼。

於是,去年九月,紀嘉忍無可忍之下,上書朝廷,以紀恢無德為理由,廢除了紀恢世子的身份,改立次子相夫為世子。

這下,徹底惹毛了紀恢。

這貨居然干出了一件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事情。

吳王劉濞起兵以後,紀恢就在長安散布漢軍必敗的悲觀言論。

倘若這樣也就罷了。

這貨還堂而皇之的宣布要起兵響應劉濞。

本來,這就是個鬧劇

長安人人都知道,這紀恢就是個瘋子,神經病,二百五。

也沒有人搭理他。

但是,這貨日前居然跑到了御史大夫衙門前。公然叫囂要謀反。

嗯,一個人單槍匹馬,來到御史大夫衙門前。喊謀反,詛咒君父。

這等於天朝有個官二代。跑到了天安門前,中南海前,舉著牌子大喊,gcd下台,這就是找死啊

縱使晁錯眼睛瞎了,耳朵聾了,也不可能放過此人。

於是,紀恢鋃鐺下獄。

整個過程。紀恢沒有反抗,沒有掙扎,反而面露微笑。

經過審訊,紀恢對於他的罪行供認不諱,他也坦承,他這么干,就是要弄死他爹紀嘉和他弟弟紀相夫。

他就是要把那個看不起他的老爹和那個搶了他位置的弟弟拉下水。

不得不說,這紀恢果然是個瘋子,神經病。

但是,問題隨之而來了。

紀恢的行為。大逆無道,必然是要腰斬棄市的

但是,按照漢律。謀反詛咒君父,夷三族

也就是說,紀恢的罪行,無論他老爹和他的弟弟,母親甚至外祖父家族,是否知曉,是否贊同,是否參與,一律株連

要是堅持依照法律來辦的話。紀恢的老爹和弟弟還有母親以及整個襄平侯家族,統統要處死

倘若是別的案件。那也罷了。

但此案,卻是給漢室朝廷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

紀恢的行為。分明就是故意要報復紀嘉和紀相夫。

倘若依照漢律執行。

紀恢腰斬,其家族全部死罪

那么以後,有人在爭奪家產或者對父母的安排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