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104部分閱讀(2 / 2)

我要做皇帝 未知 5946 字 2021-02-14

但是

首先,能寫故事的人,豈是什么窮酸秀才

曹雪芹要不是他家早年巨富,他能有那么好的底子寫紅樓夢

施耐庵錯非不是張士誠的幕僚,能寫出三國演義

在這西元前的時代,能把宮廷秘聞寫成小說,段子的人,又豈是等閑之輩

像是太宗孝文皇帝時期,那首著名的一尺布,尚可縫,兄弟兩人不相容的歌謠,那是不知政局變化的農民能做出來的背後沒有熟悉宮廷尤其是皇帝本人性格的人指點,誰能寫出這樣一首准確的捕捉到皇帝心理的歌謠來

還有那本著名的西京雜記對漢庭典故順手拈來,不是在漢宮待過的人,誰能寫出來

再一個,在這個普羅大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還在為每日果腹之物奔波勞累的時代,除了那些閑的蛋疼,百無聊賴的貴族勛臣和富豪,誰他媽有那個閑工夫去寫這些玩意

所以。實際上小說家們全部都是貴族土豪,也就可以想象了。

劉徹在名單上看了一下,基本上,出現在名單里的列侯,大部分都是些已經沉寂了起碼二三十年的老字號列侯。

「大概是太過寂寞了吧」劉徹心想。

然後他就下令,道:「傳令:命寧陵候呂臣。臨轅候戚觸龍堂陽候孫德入宮覲見」

「諾」王道立即領命而去。

不過半個時辰,三位身穿列侯冠袍的大臣,就相繼入宮。

他們乍然被從家里傳召到宮中,心中,都是忐忑不安。畢竟,他們這些列侯,在長安城里,屬於早就被遺忘的那一群人了。

最近三十年來,也就只有新君即位,天子駕崩,太後薨去這些時刻,他們才會被召進宮中。

恩。除此之外,似乎就只有犯了大罪,將要被問罪的時候。才會有機會見到天子

因此,見了劉徹,立刻就叩首:「臣等奉詔覲見陛下,未知陛下詔臣等可有吩咐」

劉徹卻是笑意吟吟的看著這三個列侯。

這三位列侯,都很年輕。

最重要的是,封國食邑。都很少

最多的是寧陵候,食邑一千戶。最少的是臨轅候食邑不過五百戶,就是有些關內侯。食邑都比這位列侯多。

在漢室,食邑戶數的多寡,是直接關系到列侯本人及其家族生活品質的。

即使是食邑戶數最多的寧陵候,歲入也不過二十萬錢,即使加上賞賜和封國產業的油水,最多三十萬錢。

這么點資本,別說是在列侯圈子里逞能炫富了,就是關中本土的豪強地主階級也表示,我不服

這年月,隨便在長安近郊的地方買個庄園就是上百萬錢

就是新開發的陽陵地區,一畝耕地價格也多達三萬錢

是以,這三位列侯,除了那套太常衙門給他們置辦的列侯冠袍外,可謂身無長物,看著,而這三人的樣貌,看著也跟鄉下的土財主差不多。

唯一的區別,大概就是,他們從未下過地勞動過,所以皮膚白皙,頭發整潔。

劉徹揮揮手,道:「三位愛卿免禮,來人,賜座」

待得這些人落座後,劉徹才微微沉吟道:「朕今日詔三位愛卿前來,是有一件事情,要托付給三位愛卿,不知三位可願為漢家江山效力」

「臣等夙興夜寐,以為陛下效死而生」三位列侯雖然遠離政治很久了,但是,這種表忠心,拍胸脯的技能還是有的。聞言,立刻就出列叩首,一副要給劉家做牛做馬一萬年的架勢。

劉徹呵呵一笑,道:「卿等忠心,朕知矣」

三人中,地位比較高的寧陵候呂臣微微抬頭,小心的問道:「不知陛下,有何事差遣臣等」

劉徹站起身來,嚴肅的面朝劉邦的長陵方向拱手道:「朕昨日夜半做夢,夢見高皇帝對朕曰:小子徹朕創業艱難,賴上帝加恩,致有天下,方今海內承平,靡靡之風四起,列侯勛臣,斗雞走狗,以博戲為業,朕甚痛之,女且好自為之朕於是驚醒,乃見床前天子劍出匣自鳴」

「朕乃知之,此高皇帝托夢示警也」劉徹揮揮手,王道立刻會意的捧著證據與傳國玉璽一樣,被視為劉氏天子威權象征的高皇帝白蛇劍,走到三位列侯面前展示。

呂臣等三人一看那柄傳說中高皇帝斬白蛇起義的聖劍,立刻就匍匐在地,不停的叩首。

這種假借祖宗名義,偽托鬼神之名的把戲,劉徹玩起來,可謂是得心應手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沒有人能拆穿他,也沒有人敢拆穿他

劉徹看著寧陵候呂臣,道:「呂卿,爾祖夷候以舍人從高皇帝於成留,先破曹咎成皋,又以都尉擊陳烯,高皇帝以為良將也,因功封為寧陵候」

他又看向孫德,道:「孫卿,爾祖哀候赤公。以中涓從龍,起於沛,以將軍擊項藉,雖有滎陽至敗,然百折不撓。終卷土重來,再以郎與項藉戰,勝,為上黨郡守,擊陳烯,有功。封為堂陽候」

劉徹這話說完,孫德與呂臣已是感動的稀里嘩啦,泣不成聲。

似他們這樣的列侯,最榮耀的,不就是祖先的功績

劉徹卻接著道:「戚卿。乃祖堅候腮公,同樣乃名將也,以單騎守薊城,阻匈奴鐵騎於外,安民生於內,致功為列侯」

劉徹忽然提高了聲調:「祖宗創業艱難,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致有今日漢家之盛,朕嘗聞鄉間長者曰: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源者思其源」

這話立刻就挑動起了呂臣三人的心思。

對於列侯們來說。每天錦衣玉食的生活,使得他們心中其實普遍都存在著極大的不安全感。

這種不安全感來自於劉家天子簡單粗暴的對待,以及他們自己本身與祖宗的差距。

特別是呂臣等幾乎被主流遺忘的列侯,心中的這種不安全感尤其強烈。

他們擔心,有朝一日,天子一句話。就把他們的爵位給收回。

那樣的話,一家老少。就全都要去喝西北風了

看看留候瓚候,這些失去了候國的昔日風光人物。就知道,一旦出現了那樣的事情,他們的下場會怎樣

留候瓚候,有大功於社稷,只要長安的天子還姓劉,遲早都會給他們復家,重新封侯,譬如去年,先帝就重新封了瓚候的後人。

但是,他們這些默默無聞,泯然眾人的列侯怎么辦呢

劉徹的話,自然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更重要的是,作為天子,劉徹的講話,也毫無疑問,激發起了他們心中的熱血。

呂臣等人立即就叩首,道:「陛下聖明」

劉徹笑了笑,道:「朕聽說,三位愛卿,都曾托名寫過一些坊間的故事段子」

然後,他不等這三人回答,就繼續道:「不用急著否認,朕即叫卿等來,自是查清楚了的朕命卿等前來,也與此事有關」

「三位愛卿善寫故事,橋段,朕想請三位愛卿,整理漢室立國以來的功臣名將事跡,將之錄於竹帛,傳於萬世,使後人,永永不忘先祖創業艱難,飲水思源,知今日盛世之根」

給開國將帥功臣立傳,寫他們的光輝偉績,光榮往事以及偉岸的人格。

這種事情,在後世,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干。

即使人類希望,民煮燈塔,也照樣落櫻神斧,開國聖賢,全部聖人,人格魅力mx。

劉徹豈能落於人後

這種洗腦的工作,不僅僅要重視起來,而且還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戈培爾說過:只要謊話說了三千遍,自然就成了真理

而且,這只是個開始。

以後隨著戰爭的開始和准備,相關的輿論工作和宣傳工作也要到位。

劉徹可不希望,出現什么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言論。

這些天,他已經糾結自己的幕僚智囊團,在討論,怎么樣在秦代的軍功勛爵名田宅的基礎上,進行改革,以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

最主要的方向是兩點。

一點是,必須保證,軍人立功後其待遇不至於讓人寒心。

否則,前線戰勝,後方傷殘退役軍人卻落得一個孤苦終生,甚至陣亡軍人遺孤無人撫養的局面,那老百姓誰還願意當兵啊

前世小豬後來不得不放棄傳統的征兵制,甚至放棄邊郡的全民義務兵役制,改以募兵為主要手段,就是因為,征兵征不到合格的兵源了。

而導致兵源匱乏的原因,就是軍人的功勞與待遇不相符合。

為國效死,為國陣亡的軍人得不得合理的撫恤和照顧。

還有一個就是,將秦代的軍功勛爵名宅田制度,改成軍功折錢。

目前劉徹的思路是:左庶長以上,依舊授田封爵。

左庶長以下,按不同等級,每年發給一定的錢糧補貼,同時相應的軍功可以免除一定的徭役。

另外,傷殘陣亡退伍軍人的相關福利與制度,也要出爐。

總而言之,在以考舉士子逐漸取代舊有的軍功貴族官僚集團的同時,劉徹不希望,這個民族的尚武精神因此被打擊。

相反,劉徹想要讓軍人的地位,至少保持秦代的水准,甚至,超過秦代的水准。小說我要做皇帝將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qdre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未完待續

第三百九十七節 津關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d」並加關注,給我要做皇帝更多支持

呂臣三人在聽說天子只是讓他們寫故事後,自然就一口應承下來。,

劉徹於是任命這三位列侯為石渠閣待詔,賜予宮籍,准許他們進入石渠閣,查閱相關的文獻典籍。

當然,劉徹也不會傻乎乎的就真個放手讓這些家伙去寫。

相應的大綱與思路,劉徹都幫他們擬好了。

這部大漢英雄傳走的是後世封神演義的路子,統而言之,就是秦朝暴虐,所以高皇帝受命於天,斬白蛇起義,四方豪傑,天地鬼神,皆同心同力,劉氏得天下,是正義,神聖,且注定的事情。

至於為什么會這樣

這就不是讀者們所需要知道的東西了。

為了防止這三個家伙寫著寫著就跑題,去寫八卦。

劉徹下令,從自己身邊調去四個機靈的侍從協助處理著書過程的雜務。

這四人,都是劉徹還是太子時,就已經在他身邊的侍從。

能力雖然不怎樣,但勝在忠心,勤勉。

另外,劉徹還下詔,這本書,每寫完一個篇章,都必須遞到他案前,由他過目審閱。

將此事布置好差不多就到了六月中旬。

這一日,剛剛下過小雨,太陽就已經迫不及待的出來顯示自己的存在感。雨後的長安,依舊悶熱無比。

劉徹處理完政務。放下手中的筆。

他按著習慣,來到石渠閣旁的陰涼樹林中。活動筋骨,鍛煉身體。

身為穿越者。他自是清楚,身體才是一切的本錢。

想要活的久,就得常鍛煉,還得按時作息。

他與他的皇帝老爹不同。

先帝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一天十二個時辰恨不得全拿來處理政務。

而劉徹則是規劃的很好。

每天最多看兩個時辰的奏折,然後開兩個時辰的會議。

而且中間必然會有一段適當的休息時間。

不僅如此,每天早晚,他都會鍛煉一下自己。

早上晨跑打打自創的太極。

黃昏時分,則來這石渠閣附近的樹林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每五天。劉徹必去一次上林苑游獵。

一般,除非有突發的緊急大事,掌燈以後,劉徹就不會再看任何奏折。

他就像一個後世的公務員一樣,謹守著這些規矩。

如此一來,他的身體,自然比自己的皇帝老爹,好得多。

他至今,沒怎么感冒傷寒過。

年輕的身體。也因為常常鍛煉,而變得強壯。

只是

任何事情,只要跟皇帝沾邊了,自然而然。就會變成政治。

像劉徹現在這樣,在樹林中散步,身邊也跟著兩個尚書。向他匯報著天下各郡的報告。

此時的尚書,遠沒有後世一品大員的地位。

他們在漢室的官僚體系中。不過是個類似皇帝秘書的地方。

一直都是打醬油的存在。

但劉徹上台後,就開始重視尚書台。

他首先任命了自己的心腹顏異。兼任了尚書左仆射。

然後,又提高了尚書的政治地位,將尚書的秩比從四百石,提高到了八百石,准許他們參知政事,意思就是可以在朝會發表意見。

這一套措施下來,劉徹發現,自己的權柄得到了大大的加強,許多以前,皇帝不好說,說了掉身份的事情,現在可以指使這些小蝦米肆無忌憚的說了。

最重要的是,通過尚書們,劉徹得以從丞相衙門,搶來一些對基層政策的話語權。

同時,劉徹還在盤算著拆分內史衙門。

現任內史田叔,年紀大了,精力也沒有那么強,最重要的是他是劉徹的自己人。

因此,劉徹通過田叔,已經悄悄的在內史衙門內部,進行了一定的改革。

最主要的改革措施就是,在內史衙門下面,分設了京兆伊左馮翊右扶風三個新設機構。

分別對口管理長安城及城郊地區長安以東的地區以及長安以西的地區。

田叔卸任告老後,這三個機構應該就成熟了,可以獨立成衙門。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更加有效對關中各縣進行管理,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分配。

不然,單靠一個內史衙門,要管理整個關中七十二縣,差不多四五百萬人口,總會有力有未逮的地方。

而且,內史衙門經過五十四年的發展,早已經積重難返,不把它拆散了,將來可能要出簍子。

「陛下,江都王急報」劉徹正在聽著那兩個尚書給他說著天下郡縣的監察御史們匯報的各種事情,王道急匆匆的走過來,手里捧著一封密封的奏疏。

劉徹接過來,將蜜蠟解開,拿出里面的帛書,一看,不由得呀了一聲。

到底是兄弟齊心啊

劉閼當這個江都王才一兩個月,居然這么快就出成績了。

根據劉閼的奏報,他到任江都國後,立即就執行他這個皇帝大兄的旨意,首先,就是重新整理江都國國內的造船業,現在,已經有三個大型造船廠開始復工,預計年內,就可以造出大型的內河的樓船,兩年之內,就可以嘗試建造用於近海巡邏和捕撈的船只。

只是,劉閼說,當今之世,海船技術最強的,是齊國和膠西國,尤其是膠西國,已經有了一支規模不小的近海捕撈船隊,因此,劉閼希望劉徹這個皇帝大兄能下詔從齊國和膠西國,抽調工匠,支援他的造船大業。

報完喜,劉閼就開始訴苦了。

什么江都悶熱,臣弟思念陛下雲雲。

又什么遠離中國,思鄉之情巴拉巴拉的。

最主要的就是,劉閼告了一狀。

被他告狀的人是曲周候儷寄和弓高候韓頹當。

這兩位在去年平叛戰爭中立下了大功的將軍,居然霸著津關,設置關卡,收取關稅,嚴重阻礙了他這個江都王恢復國內生產,還惹得整個東南怨懟四起。

劉徹看完奏疏,撓了撓頭。

他想起來了,前些時候,儷寄上書建議,重新設置津關,以備將來。

這個事情,劉徹問過丞相周亞夫。

周亞夫的回答是:津關事關東南安穩,太宗孝文皇帝時為羈絆吳逆,許以恩義,故罷,今復,理所應當。

劉徹當時沒當回事,也就許了。

現在看來,這里面水深的很啦

連周亞夫,都跟儷寄韓頹當合起伙來了

嘿嘿

劉徹冷笑了一聲,不動聲色的將劉閼的奏疏收起來,對王道吩咐道:「去,把石渠閣中的東南地圖給朕拿來,要太宗孝文皇帝十二年前的」

津關是在太宗孝文皇帝十二年所罷。

劉徹想要了解這個事情,自然就要找當時的檔案了。

他想了想又道:「再去把太史令喚來」

除了司馬談誰還能對這些事情更清楚呢小說我要做皇帝將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qdre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