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夜行第215部分閱讀(1 / 2)

錦衣夜行 未知 5859 字 2021-02-15

下蓑衣,露出一身織錦斗牛過肩紋補的武官袍服來,領頭一人向夏潯抱拳施禮:「卑職侍衛上直軍明甲將軍烏傷,見過國公爺」

夏潯一看他那身斗牛服,就曉得必是宮廷來人了,再一聽他自報身份,果然是宮中侍衛,不由聳然動容:「諸位將軍冒雨而來,京里出了甚么大事」

四位天威將軍雖然披著蓑衣,可是因為冒雨一路趕來,走了這么遠的路,身上照樣濕透了,腰間佩刀的銅吞口上,雨水滴答而下。烏傷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扶刀欠身,恭聲道:「今春以來,連下暴雨,蘇州松州嘉定湖州一帶盡成汪洋一片,百姓離散,哀鴻遍野,皇帝憂心如焚,急詔國公回京,主持賑災事」

夏潯驚道:「蘇松一帶,水患如此嚴重么」

烏傷苦笑道:「卑職只是奉旨傳諭,詳情不盡了然,不過看皇上和諸位大學士的模樣,恐怕蘇松水患,比卑職所言,有過之而無不及」

聽這將軍言辭,還是讀過幾天書的,夏潯一聽再不猶豫,立即道:「我馬上與你們回京」

烏傷一怔,問道:「國公不候今日雨歇么,這等暴雨,國公」

夏潯道:「我這個國公,可不是身嬌肉貴的紈絝子,二愣子,馬上備馬備蓑衣」

「是」

二愣子答應一聲,舉著傘就沖進了雨里。

夏潯回身對謝謝道:「事情緊急,我就不向眾人一一告辭了,一會兒你告訴大家一聲,不必牽掛。孩子在這玩得痛快,我看你們也隨意些,就在這里多住些時日吧,反正我一時也不在京里。」

謝謝從小沒少吃苦,自然明白連綿暴雨,對她如今這樣的人家,不過是給孩子增加了些玩樂的興趣,可是對那些地里刨食的窮苦百姓,是多么沉重的打擊,當即答應一聲,溫柔地囑咐道:「老爺注意自家身體,切莫勞累過度。」

夏潯答應一聲,不一會兒,二愣子匆匆趕來,稟報說已經備好了坐騎,同時還攜來了雨具,夏潯就在廳口穿戴整齊,與四個同樣重新披起蓑衣的宮廷衛士快步走去。

思雨站在樹下看得清楚,稚聲便問:「爹爹,你去哪兒」

夏潯微微停了一下,對她笑道:「爹爹去給你們抓泥鰍」

思祺馬上舔舔嘴唇,奶聲奶氣地接口道:「黃蟮好吃」

夏潯哈哈大笑:「你這饞嘴小貓兒,成爹爹去給你捉一條大黃蟮回來」說著已腳步匆匆地離去。

夏潯很急,他在社會最低層曾經度過一年多的時光,他甚至一路討著飯從湖州趕到青州,對社會最低層的窮苦百姓生活非常了解。他更在濟南城里,親眼看著無數人活活餓死。他不是鐵石心腸,神經更沒有堅韌到鋼絲一般,那地獄般的一切,深深銘刻在他的心里,也曾幾度被噩夢驚醒。

他很清楚,在這四五月間,青黃不接的時候,如果遭遇一場大水災意味著什么,百姓家里沒有多少余糧,一旦被洪水一沖,更是顆粒無存,那是要死人的,而且每一天都會死人,早去一刻,他就能挽救許多的生命,這已無關國運無關朝堂無關未來,就是為了當下那些受苦受難的貧民百姓,冒雨而行的辛苦還不能忍受么

這是一個人最朴素的感情

何況,這受災地區里面還有湖州,這么多年來,雖然他的義父早就死了,他也早就離開了湖州南潯的那個小村庄,可他從來不曾忘記過那里,只是憚於被人識破身份,他沒有親自出現在那里。當家里發達以後,他早就授意家里,對那里的鄉親進行各種的慈善和捐助,這些事,一直由謝謝來做。

如今他的「家鄉」遭了災,他自然更加焦急。

下雨了又下雨了

下雨了又是好大的一場雨

河滿了,江滿了,池塘湖泊全滿了,連井水都憑空升高了三尺。

這才四月中旬,接連的幾場大雨把湖州府變成了一片沼澤,田地被沖了,秧苗淹死了,低窪地帶已經變成了一片汪洋,有那士紳組織民船去營救災民,劃著船兒過去看,水面上只隱隱露出一片片的屋頂,有那僥幸存活下來的難民站在屋頂上叫喊著,哭泣著,有的不等船兒靠過去,就轟然一聲房舍倒塌,人就砸進水里不見了蹤影。

地勢高的地方,水淹最低也有一尺,農民以車淘水來救田地,奈何那大水一片,不斷流淌,以車救水不過是杯水車薪之舉,如何能救得了到最後,那淘水推車的百姓精疲力竭地倒在地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全家的希望浸泡在汪洋里,仰天痛哭。

湖州城外,無數難民扶老攜幼地趕來,向城里逃荒。湖州知府常英林處斷果決,立即下令封了城門,不放一個難民進城,然後由官兵護送著,派人在四城外放糧賑災,比水稍稠比鏡子還亮的稀粥只施了半天,便宣布湖州府已盡了全力,城中無糧施舍了,然後對城外百姓再也不管不顧。

那些難民,青壯的還可勉強跋涉,再掙扎到其他地方去向善心人乞討求活,可那年老體衰者和牽著抱著孩子的婦人怎么辦城里自有一些無良的富紳大戶,悄悄找到常知府,請他派兵護送,出城去難民里挑揀,專選那年輕貌美的姑娘,當場簽下賣身契,入府為奴,也算是為難民們做些「善事」。

這樣的家奴價錢低廉,品色又好,運氣好的說不定還能買個才貌俱佳的大家閨秀,回去後白天指使她做這做那,晚上喝兩口小酒,對她做這做那,豈不快哉常知府很佩服這些商人的頭腦,便叫自己的管家也跟出去,還真搜羅了幾個原本是士紳人家的姑娘小姐,買回來做了自己的丫頭。

當然,這些事得秘密進行,城里還是有不少官紳,整天抗議他封閉府門的作法要求出城賑災的,其中還有人自願捐獻米糧,這些人的腦殼真是壞掉了,常知府對此不屑一顧,他「勉為其難」地接受了這些富紳捐出的糧食,答應由官府出面去賑災,好歹把這些人對付走了。

至於那些捐出來的糧食么他把府庫的庫底子打掃打掃,用那摻了沙子的一點陳糧去城門外煮了半天粥,就算是對士紳們有所交待了,官紳們捐出來的新糧當然送進了自家的庫房。

那些被富紳們買回去明為作婢,實則是通房丫頭的姑娘們已經算是好運氣了,大部分人可沒有這樣的福氣,一部分人見機得早,一見封城禁入,立即逃往他處乞討,暫時還不致死,可是老弱病殘諸多婦人,包括一些不死心的百姓,依舊賴在城下,結果城門死活不開,又無粒米接濟,等他們想走時,已經無力逃走了。

無奈之下,許多人以袖蒙面,就在城頭守軍的注視之下,跳了護城河。還有那婦人,手里牽著一個娃兒,背上背一個娃兒,指著城頭痛苦詛咒一番,然後一塊兒跳進河去,變成了至死還緊緊擁抱在一起的一家浮屍

常知府急呀,他是真急呀一會兒功夫就起了滿嘴的水泡。

這一場大水,蘇州松州嘉定湖州一帶皆遭水患,情形都很嚴重,但是最嚴重的,要數他這兒。他這湖州府,並不是周圍江河最多的地面,也不是地勢最低窪的地方,災情如此嚴重,緣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工部撥來修繕河道水利的錢款,十有八九都被他揣進了個人的腰包。

常知府急呀,他是真急了一會兒功夫眼睛都紅了。

湖州府的百姓上繳的糧賦被他貪墨了許多,全指著今年秋收時,再好好盤剝一番去堵塞漏洞呢,結果這一場大水,朝廷要是下旨免了遭災地區的糧賦,他可怎么活啊他拿什么去堵這虧空啊

怕什么來什么,上頭果然傳來消息,朝廷要派欽差大臣巡視災區,放糧賑災了,同時還要核查各地收災情況,以便朝廷據此核減各受災地區的糧賦,這個「壞消息」傳來,「愛民如子」的常知府登時就起了一嘴的水泡。情急之下,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妹婿紀綱。

要說這妹婿,算是他往自己臉上貼金。因為他舅舅一家早幾年遭了瘟疫,一家子就剩下這么個表妹,投奔了他來,看在表妹帶來的那么多家產的份上,再加上拒親不救的惡名他擔待不起,常英林就收留了表妹。去年秋上紀大人到湖州公干,常英林盛情款待,之後一杯葯酒,把表妹送進了紀大人的卧房。

紀大人很喜歡,回頭就把她做了妾,表妹雖然懷怨,可已失身於人,也只得嫁狗隨狗了,就這么著,常英林算是與紀大人攀上了親戚,沖著這門便宜親戚,紀大人還未必管他,但他盤剝的那些金銀,有一大半孝敬了紀綱,紀綱能不管么

於是,常知府匆匆修書一封,著人火燒屁股般地送進京里去了

第664章 賑災

謹身殿里,匆匆趕到的夏潯正靜靜地聽著眾大臣們向皇上奏報賑災事宜。

京里接到蘇松一帶送來的消息之後,立即緊急籌措救災物資,開始做賑災准備,現在已經稍稍有些眉目了。

正在說話的是戶部左侍郎夏原吉,夏原吉道:「糧食是第一要務,留夠京師存糧之後,已然籌措了一筆糧草,同時正從其他各地由水陸兩道往京師運糧。蒙聖上恩准,暫停京師各酒坊釀酒之業,又擠出了一批糧食,然則」

夏潯蹙眉道:「暫時這些,仍是杯水車薪,受災地區太大了,這些糧食運過去,恐怕賑濟不了多久。」

朱棣沉吟道:「這樣吧,從京師府庫中,再多撥五十萬石糧」

夏原吉動容道:「皇上,一旦京師斷糧,恐時局之不穩,較之蘇松受災還要嚴重」

朱棣頷首道:「朕自然明白」

他對戶部尚書郁新肅然道:「夏原吉去蘇松賑災,你在京里全力調配,一方面,要務必保證蘇松百姓不致餓死,同時也得保證各地起運京師的糧食及時運抵,若是出了差遲,朕唯你是問」

郁新也是一個年輕干練的官員,建文朝時,他還剛剛入仕沒有多久,只是都察院里一個年輕的御使,只因建文帝執意削藩,而當時滿朝文武多不敢言,這郁新卻是年輕氣盛,屢次上書反對,並且敢與黃子澄方孝孺等一干建文重臣當庭抗禮辯駁,朱棣登基之後感恩圖報,大力提拔,如今已是戶部尚書了。

郁新肅然道:「臣必竭盡所能,不負皇上厚望」

內閣大學士解縉與幾位內閣學士耳語一番,躬身說道:「這連番大雨,致使蘇松變成澤國,鄉下地方,大多受災嚴重,恐怕是無糧可收亦無存糧可用了,臣以為,那些大城大阜,還是頗有存糧的,朝廷賑災,受災地區亦當自救,各地府庫存糧,都已先取來賑災,同時,各城阜大戶人家的存糧,也可借來先用,這樣的話,缺口當不致太大」

朱棣道:「這一點自無問題,朕登基之初,就曾頒詔,各地但遇水旱災害,先開府庫賑災,後向朝廷報賬,災害如此嚴重,諒那地方官員無人敢違旨意。還有,各地運來的糧食,方便運往蘇松的,可就近運去,憑條子向戶部報賬。嗯,再從相近的沒有受災的地區賒一些地方留糧去賑災,明年出糧地區的徭役,由受賑地區來出工,以工還糧也就是了。」

楊榮道:「蘇松一帶本是水鄉,水鄉百姓皆通水性,朝廷還可組織調撥一批船去,由受災百姓中的青壯組成船隊,一方面搶救困在洪水中的百姓,一方面捕撈魚蝦荷藕等可以食用的東西,亦可用以充飢。另外,蘇松本是我朝產糧重地,如今卻受此災害,春種作物恐已全面絕收,應當盡快籌措宜於晚種的糧種,俟洪水退卻,便組織百姓盡快補種,彌補損失」

眾官員紛紛獻計獻策,太醫院正文締自然也不甘示弱,忙拱手道:「皇上,我太醫院派遣蘇松等受災地區的醫士郎中也都召集齊全了大澇之後,必有大疫,須得防范為先,他們會督促地方,盡量為災民准備開水,阻止災民食用從水中打撈出來的牲畜,他們還攜帶了一批葯物,只是這些葯物的儲備不足,還須從兩廣雲貴地區籌集黃蓮等急用葯物,這些臣會親自督辦的」

工部尚書則道:「臣已派人等待籌集草席蘆葦衣物被褥,暫解災民一時之需,接著還會調撥大木檁條運去,召集工匠赴災區就近燒制磚瓦,在洪水退卻後,幫助百姓重建家園」

朱棣聽了連連點頭,欣然道:「眾卿同心協力,天災雖大,相信也可將損失減至最小」

都察院御史俞士吉是此番赴蘇松賑災的三把手,他是都察院的人,主要職責當然是負責法紀方面的事,監督賑災人員以及地方官員,防止有人趁機發國難財,利用賑災物資急於發放,帳目無法記載詳細清楚的機會趁機貪墨。

此時也找個機會插嘴道:「臣想請皇上多派幾位都察院同僚往受災地區去,臣起自微末,非常清楚一些地方的事,正所謂任你官清似水,無奈吏滑如油,但凡大災,不畏王法趁機貪墨的貪官污吏總是有的,受災地區,許多衙門業已被大水沖個清光,要急於賑災,許多官吏要一人身兼多職,平時的規矩章法都顧不得了,若是其中有人貪墨,臣只擔心人手少了,無法明察秋毫」

朱棣冷笑道:「朕明白百姓的救命糧,自有那黑心的官中賊層層克扣,賑糧哪怕千萬石,落到百姓口中十不足一的情形也曾有過。哪怕法刀高懸,依舊利欲熏心,悍不畏死的,這般情形,古今如一,奈何陳瑛主持都察院,離不得京城,吳有道正身患疾病,黃真又在遼東還沒回來」

說到這里,朱棣心中暗生悔意,他又想起肖祖傑來了,不錯,是有人說肖祖傑酷厲殘忍,執法過嚴,可是什么樣的官兒,只要擺到合適的位置,都能發揮最大的作用,眼下這種情形,若是肖祖傑在該多好這位人稱冷面寒鐵可止小兒夜啼的酷吏往受災地區的官場上一擺,不知要嚇得多少貪官不敢伸手

朱棣暗暗嘆了口氣,說道:「所以,監察一事,依舊由你負責,不過朕會從監察院調集盡可能多的人,與你一同前往災區。」

說到這里,他看了一看匆匆趕到,袍裾還滴著雨水的夏潯,容顏一緩道:「朕為何要楊旭總攬賑災全局就是給你撐腰去的,旁的事他要管,有貪贓不法事的,他當然也要管蘇松地區,原本是我大明最富裕的地區,地方富裕,更易滋生貪腐行為。而能在蘇松地區為官的,大多是背景復雜人脈錯綜,後台硬得很,你俞士吉鎮不住他們,我這不是給你請來一尊壓陣的大神么」

朱棣剛剛說了一句玩笑話,神情便又凜然起來:「楊旭,朕與你王命旗牌,總攬災區一切事宜,三品暨三品以下大員,但凡違法,盡可先斬後奏這個得罪人的活兒,別人來不了,朕就交給你了」

夏潯連忙躬身道:「臣遵旨但凡貪墨賑糧的冒領賑領的囤積居奇的,種種不法事,只要犯到臣的手里,臣絕不輕饒誰敢奪百姓的救命糧,臣就替皇上要他的命」

朱棣振奮道:「好甚好有你這句話,朕就放心了」

他吁了口氣,放緩了聲音又道:「楊旭,朕要你去賑災,不只是為了替百姓們從那貪官污吏手中多爭一口糧食,還有一件大事要你去做」

「皇上請吩咐」

朱棣道:「大災之後,一是易生瘟疫,這是天災;還有一樁,就是易生盜賊,這就是人禍了。有那走投無路者,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做要生出大亂子,你此去災區,要善加撫慰百姓,未雨綢纓,免生事端,如果一旦有那身懷異心者趁機蠱惑災民叛亂,亦不可手軟,定要迅速撲滅,避免蔓延」

夏潯這才知道皇帝刻意要自己去賑災的原因,皇帝思慮如此之深,所思所想,確實比他全面,也比他深遠,忙鄭重地答應一聲,同時向皇上闡述了自己的意見:「皇上,臣平素做事,一向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一次卻不同。今日天色已晚,臣想明日一早便與各位賑災宣撫大臣先赴災區在糧草運抵之前,我們先趕到那里,可以先組織地方自救,組織地方士紳百姓捐款捐物,同時也可穩定人心,讓百姓們知道,朝廷沒有忘了他們,皇上沒有忘了他們,援助他們的糧食衣物一應物什,很快就到,以安民心」

朱棣欣然道:「好,就這么做吧」

君臣眾人又議了一陣兒,便各自散去忙碌了,內閣學士們統籌全局,需要考慮的方方面面最細,這些在方才的廷議之後,都要羅列出詳細的章程,盡快叫各部照章去辦,時間不等人,他們得回去連夜弄好,明天一早皇上就得發廷諭。

因為大家都忙,也就各行各事,顧不得客套了,夏潯離開謹身殿,徑往前面行去,卻也沒有官員再圍上來吁寒問暖。行到前殿一角,剛要拐去宮門,旁邊路上靜靜站著一位年輕的文官,一見他來,立即迎上前來,微笑著躬身道:「下官見過楊少保」

這是一個身著青袍的官兒,頭戴雜色文綺,胸前補服綉的是鷺鷥,乃是一名六品文官,看年紀也就三十五六歲上下,五官端正,眉目清朗,頜下三縷微髯,叫人一見便心生好感。在宮里頭,這么小的官兒可不多見,夏潯不由一怔,奇道:「你是」

那官兒笑容可掬地又施一揖,恭聲道:「下官楊士奇,東宮左中允」

夏潯前世聽說過楊士奇的名聲,三楊之中最是有名,不想竟在這里遇見,如今竟還是一個六品小官,不覺十分意外,他專注地打量了楊士奇幾眼,這才問道:「啊,原來是楊中允,中允特意在此迎候,可是太子殿下要召見我么」

第665章 夜間語

楊士奇躬身道:「少保國之重臣,正身負要任,太子則是國之儲君,此時實不宜相見,太子特命下官來,只是告訴少保,太子將太祖高皇帝和當今皇帝皇後娘娘例年所賜禮物及一部分俸祿拿出來,購置了糧米一萬兩千石,雖然杯水車薪,無濟於事,也可為國公稍壯行色,國公幾時啟程赴蘇松賑災,還請示下時日,下官自會將糧米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