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遠交近攻(1 / 2)

大晉太宰 青山鐵杉 1597 字 2021-02-16

「扶持起來一個聽話的,慕容氏也會老實一點。」司馬季一打眼看著楊馨道。

「所以夫君盯上了那些林中人么?」楊馨一聽就明白了司馬季的意思,低聲道,「讓他們來牽制慕容氏么?」

「越是對我們抱著學習態度的勢力,其實越難對付。原來的高句麗人是如此,南征期間的林邑人也是如此,這其實和戰斗力沒有關系。」司馬季活動了一下脖子,深沉的道,「能打的不一定能活,能活的早晚能打。眼前這些不同的胡人,越是落後越好對付,吸收勿吉部落肯定比吸收鮮卑部落容易的多。」

真給這些部落時間,早晚都會難纏,就比如中國和北方勢力對抗了太長時間,導致南方小國一直在韜光養晦,隋唐之後歷代中原王朝南下都站不住腳,因為早在幾百上千年的時間中,人家都已經把該學會的都學會了。

司馬季向來不覺得匈奴是多強的對手,只有一點匈奴不錯,那就是它是一個統一的部落實體,至於其他的么?所謂幾十萬控弦之士和一般的牧民沒什么區別。沒有生產力只知道搶劫,因為搶劫積累起來的力量,漢朝真的正面應對遲早會拖死匈奴。

不過鮮卑已經有一點不一樣了,鮮卑六部大部分的部落還是不生產,但類似慕容氏這種已經開始靜心學習,北方的這些勢力遲早都會進入到學習的階段。所以隋唐之前那些所謂數十萬控弦之士就是數十萬牧民,隋唐之後說的就不是牧民了,那是真正的軍隊。

指望北方部落永遠像是匈奴骨頭磨箭頭、皮甲當盔甲肯定不行。幸運的是鮮卑現在是分裂的,以後分而治之並不是不可以。晉代是一個少見的朝代,中國歷史很有意思,沿著長城一線,你分裂我就分裂,你統一我就統一。

戰國時期七國混戰,匈奴在北方也在東征西討,等到漢朝建立,匈奴也差不多成了實體。隋唐應對突厥和後來的回紇、宋朝面對遼金。晉朝算是趕上了好時候,自己本身勉強出現了後遺症巨大的統一,北方鮮卑六部還在分裂。

司馬季有點怕自己參與八王之亂的時候,一個不留神,這些鮮卑部落開始兼並。事實歷史也是這么發展的,中原一片戰火,鮮卑也在自相殘殺,大概幾十年後慕容氏擺平了東部鮮卑,便開始集合大軍南下了,那時候中國北方早不在晉朝手中。

現在對勿吉部落來說,他們至少比晉朝低上兩個層次,鮮卑算是比晉朝在文明程度上地上一個層次,勿吉部落肯定容易吸收。鮮卑人心中可能還有點民族意識,勿吉人不敢說一定沒有,但因為文明太低一時間可能意識不到,等到意識到的時候說不定語言都忘了。

「就算是幾十個部落都有一萬人,也不過幾十萬人,況且他們根本沒有。」司馬季微微一笑,史書當中記載的什么一聲令下控弦之士數十萬,都是記錄蒙古高原的勢力,東北這邊么,遼金決戰的時候,完顏阿骨打傾巢出動才不過兩萬人。

「馨兒馬上讓人給張達李山去送信,要不我去一趟吧。」楊馨說著就要起身。

「坐下!大冬天的去做什么?」司馬季眼睛一瞪道,「冬季不要去北方,你是弘農人,根本不知道冬天當地的情況,別給自己找事做。」

楊馨聞言立刻坐下,心中還是很甜蜜的,司馬季一看也沒必要再科普零度濕冷和零下三十度的干冷有啥區別了,區別很簡單,後者會死。好處就是嚴寒磨練意志,他相信一旦把勿吉人收為己用,就是一把尖刀。

在其他人眼中,司馬季和楊馨不過是談情說愛,不敢距離太遠也不敢靠的太近。起身攜手從涼亭里出來,司馬季對著護衛問道,「你覺得能不能推廣的開?」

「殿下,這種重弓需要聯系的時間不短,只要勤加聯系的話,也是可以推廣開的。」護衛低頭抱拳,一五一十的說著自己的想法。

其實這就是難度很大的婉轉說法,司馬季也能聽明白,中原人對弓箭手的需求是軍陣作戰,要弓箭手射的遠、同時還要射的快,進行大規模的覆蓋。這是中原王朝大軍集結之後需要的效果,清弓這種越近越好,一旦命中非死即殘,其實比較適合騎兵。

如果步兵使用這種弓箭,面對覆蓋過來的箭雨其實是十分吃虧的,所以使用這種弓箭的步兵身上盔甲必須要堅固,快速頂過箭雨覆蓋,所以最好是騎馬,清弓後來被定義成騎馬重步兵的最佳利器絕對有道理。

而且清弓射箭的時候震動很大,非常容易射不准,只有真正常年累月練習的人才能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