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司馬穎的想法(2 / 2)

大晉太宰 青山鐵杉 1587 字 2021-02-16

統領洛陽禁軍平亂之後,司馬季對關中一點不了解,根本不知道已經少了不少百姓,加上著急回到薊城,沒呆多長時間就拍屁股走人,還自認為自己解決的很不錯。

現在燕王的畫皮全被司馬穎拆穿了,只不過他沒想到找司馬季算賬,而是先把梁州刺史羅尚找來,詢問漢中現在到底有多少流民。

羅尚現在已經年近五旬,就已經成為一州刺史,這個年齡其實在晉朝的刺史當中,倒不算是多么高齡,他在幼年時就成為了孤兒,被叔父羅憲撫養長大。羅尚善於撰寫文章。最初被荊州刺史、建威將軍王戎征召,與劉喬共同擔任建威參軍,王戎很信任他們。

太康元年,在晉滅吳之戰中,王戎派羅尚與劉喬共同協助平東將軍王濬進攻吳國重鎮武昌,吳國的江夏太守劉朗、督武昌諸軍虞昺都投降。

「當初劍閣被封鎖,堵住了南下的流民,現在雲集在漢中的流民有三萬多戶,這些流民和本地的百姓時常爭斗,這一點我也知道,可是沒有朝廷首肯,我也沒有辦法。」羅尚聽了司馬穎的詢問之後,也是一樣的無可奈何。

這些流民停留在梁州,羅尚心中當然也不願意,可現在關中還沒有恢復,人家不願意回去,聽說益州富庶想要南下,朝廷又不願意,他這個一州刺史被夾在中間,也沒什么好辦法。

「這樣!」司馬穎明白了羅尚的為難之處,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三萬戶的人,要知道漢中郡本地人口不過一萬五千戶,一下子涌進來兩倍左右的人口,他一進漢中就發現這里的混亂,自然不足為奇。

三萬戶的人口啊,司馬穎陷入了沉思當中,他可不是司馬季那個不出幽州的土包子,多年以來在洛陽,耳聞目睹之下,司馬穎比呆在自己封國的燕王懂的多的多。

洛陽有整個掌管天下的朝臣,這些朝臣當然知道眾多封國的具體情況,天下這么大,每個大州當然是不同的,所以眾多封國的情況也不一樣,類似燕國那種戶籍不足的封國,一共也沒幾個,比司馬季還缺人的,只有原來的遼東國,遼東國已經撤藩了。

司馬季的燕國只是特例,在上一任燕王還在的時候,甚至需要合並北平、上谷、廣寧三個郡,才湊足了兩萬戶的戶籍,造成了這么人多地少的怪胎封國,燕王的封國沒人,封國的所有戶籍都是司馬季的食邑。

其他封國並不是這樣的,中山國有三萬戶,中山王司馬睦食戶只有五千;平原國有戶三萬一千,平原王司馬干食戶只有一萬一千;梁國有戶一萬三,梁王肜食戶只有五千;東平國有戶五千,東平王司馬楙食戶只有三千。

這些封國的戶籍還有很大一部分歸晉朝的地方官管理,並不是全部都歸封國。它們才是一般封國的真正情況,司馬季瞪著大眼睛找不到人,只能代表他自己。

而司馬穎的情況和一般的封國相同,益州七個郡,戶籍多數的蜀郡、廣漢、犍為、文山四個郡是他的封地,一共有十六萬戶,屬於他的食邑則有十萬戶。

現在眼前有三萬戶的流民,司馬穎不由得想得多了,侵吞戶籍發展己身,在武帝時期就已經有諸侯王用這招來積累財富,不過無一例外都遭到了訓斥。雖然不會落得什么身首異處的待遇,但備受叱責打壓是肯定少不了的。

恰好這一點一般諸侯王根本不能接受,人家都准備去洛陽呢,根本不在乎封地。這和司馬穎目前的處境恰恰相反,他已經被踢出洛陽,只能指望著封國了。

現在關中流民雲集漢中,不想返家,就如同是無垠之水,似乎正對司馬穎的胃口,不做點什么都對不起上天,做出一副艱難的考慮之後,司馬穎還是決定壯大己身,開口對著羅尚道,「這些流民雲集漢中,相互仇殺造成這么多的問題,不如刺史和本王一起上疏,帶一些流民進入蜀地安家落戶,漢中也留下一部分流民,兩地一起講流民解決,這樣可好。」

本來他是想要把流民全部帶走,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留下一些人在這,保持宗親聯系,說不定以後還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