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上(求收藏,求推薦)(1 / 2)

天下豪商 大羅羅 1322 字 2021-02-16

「元暉,你覺得那位馬植如何?他能和我朝的儒生相比嗎?」

武好古和米友仁交談的話題又轉向了馬植,這位遼國來的漢人大族子弟到哪兒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馬植?」米友仁笑了笑,搖搖頭道,「老師,您怎把他和儒生想到一塊兒去了?」

「怎么?他不是儒生嗎?他可是精通六藝,多半還師出北朝名儒吧?」

「師出名儒?」米友仁還是搖頭,「老師,雖然遼國這些年也開始崇儒了,不過他們的儒和我朝的儒還是……還是有些不同的。」

「哦?」借著昏暗的燭光,武好古看著米友仁,似乎在等待他的結論。

「我朝的儒業以德為重,以文次之,所修的是文德。」米友仁說,「而北朝的儒業,卻偏重武略,教養出來的不是大儒,而是謀臣軍將……這等人物自是有些用兵治國之才的,但是有才而無德,卻是國家取亂的根本!

遼朝有馬植這樣的儒生,恐怕不是國家之福啊!」

武好古點點頭,米友仁所言非虛,馬植這樣的人的確不是遼國之福!

米友仁接著說:「另外,儒業若是兼修六藝,所育之人雖允文允武,但是研習六藝的花費太高,普天下又有多少人家可以負擔?若儒業以兼修六藝為上,又如何承擔教化萬眾之則?

而萬眾百姓中的佼佼者若不能修儒,又如何科舉入仕呢?如果沒有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通天之梯,這天下英雄可就……」

科舉的目的並不全是為了取材,而是為了搭起一部通天梯,讓天下英雄都沉迷到經義文章中去。

只有這樣,大宋王朝的內部才容易安穩!

米友仁笑了笑,又說:「而且科舉入仕之途是很難的,一千個讀書人里面也不見得有一個能中進士。那些考來考去都考不中的儒生,要個個都和馬植一樣文武雙全,滿腹韜略……天下還能太平?」

答案肯定是不能!

馬植這樣的「大儒」是既可以攘外,又可以亂內的!如果沒有足夠多的攘外機會可以給他們揮,那他們就是一個個定時炸彈!

如果大宋有幾萬個十幾萬個馬植這樣的「儒」,契丹、女真是不怕的,就是鐵木真來了也未見得能討好,可是內亂大約也要來了。

漢以強亡的根源,大約就是曹操、袁紹、劉皇叔、諸葛亮這些「漢儒」本事太大了。

「可是遼國眼看就要大亂,」武好古思索著說,「遼國的大亂遲早要波及到我朝,沒准就是一場天下大亂,若是我朝沒有一大批允文允武的儒生可以擔負天下興亡。

只怕這大好的河山,就再沒有太平安逸的日子了!」

米友仁瞧著年紀和自己仿佛的武好古,很有一些哭笑不得,「老師,您還真是……真是心懷蒼生啊。」

「怎么?」武好古望了眼自己的學生,「你難道不知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米友仁的臉色頓時鄭重了一些,「這話說得好啊,不知是哪位鴻儒所言?」

這八個字是清末大儒梁啟在顧炎武的名句:「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上總結歸納出來的。

不過武好古不能和米友仁提梁啟和顧炎武的名號,於是想了想,就在自己的記憶中找到了一段《列女傳》上的典故,他正色道:「昔日魯漆室邑之女亦知夫魯國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禍及眾庶,婦人獨安所避乎!

你我皆是官宦之後,讀書之人,焉能不知天下興亡與眾庶禍福之關聯?若天下有傾覆之難,你我還得悠游逍遙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