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入黨(1 / 2)

天下豪商 大羅羅 1657 字 2021-02-16

「老師,你不該收下蔡注的《三經新義》、《字說》、《易解》、《論語解》和《孟子解》。」

當武好古和米友仁、西門青一同離開蔡府,往武家而去的半路上,米友仁皺著眉頭和武好古說話,似乎是在埋怨自己的老師。

「不就是幾本書嘛,」武好古有些不以為意。「元暉,你要覺得不好,別看就是了。」

此時宋朝的科舉也受到了新舊二黨爭斗的影響,在舊黨當權時就以詩賦取士,而在新黨上台後又會改成經義取士,搞得天下士子們無所適從。

經義取士就是做文章了,和後世人們印象中用一篇八股文章決定舉子前途的科舉考試就差不多。

而用什么樣的經義去取士呢?自然就是新黨的創始人王安石本人的學說——荊公新學了。主要就是《三新經義》和《字說》,其中《三新經義》即《詩義》、《書義》、《周禮義》。另外,由其他新黨大老攥寫的《易解》、《論語解》和《孟子解》也是科舉考試有可能用得上的經義。

而這些經義的本質,就是用王安石和其他新黨要人對孔孟之道的理解。

按照舊黨人物們的看法,認為王安石和新黨的這種做法是將孔孟之道偷換成了自己的思想,因此極是反感。

「有甚好不好的?」米友仁嘆了口氣,「這些都是荊公新學的書籍,是眼下的士林之宗,又有王荊公之婿蔡元度的注釋,當然是科場利器。只是我們得了蔡門的學問,差不多就是蔡氏一黨了。」

什么?什么?拿了幾本書就入黨了?這入黨的門檻也忒低了吧?

武好古不大確定地問:「我們……我們現在就是新黨了?」

「不是,現在還不是。」米友仁道,「我們若是讀了蔡氏注釋的經義後得以高中,那無疑就是蔡學士兄弟的門生,就是新黨中人了。」

原來入黨還是有門檻的,必須中進士,或者文官官階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入新黨。要不然最多就是個新黨走狗。

「哦,」武好古松了口氣,「那你著甚急啊?你我現在可還沒高中呢。」

「這不是很快就要大比了嗎?」米友仁皺眉道,「萬一中了,就得去蔡府稱謝遞門生帖,日後就是蔡京一黨了。」

武好古心想:這倒是個問題,蔡京是奸臣啊,自己要是入了蔡黨,那不也成了奸臣了?

米友仁還在往下說:「其實天子若是身強體壯,成為蔡京一黨也是無妨的……上面有人,官也容易做。可現在官家的身體可不大好,萬一又是太後臨朝,可如何是好?」

向太後是舊黨的後台,如果讓他垂簾聽政,那就肯定要盡斥新黨中人。到時候米友仁和武好古說不定也跟著吃瓜落。

而且米友仁又是親貴圈子的人,天然就傾向舊黨,現在有可能被打上新黨標簽,自然非常忐忑——別鬧到最後里外不是人!

不過武好古不大擔心這事兒,因為他知道蔡京在徽宗一朝可是極盡榮華的。而且向太後好像也沒垂簾太久,估計也不長命……多半到不了自己高中,向太後就已經過世了。

「莫擔心了,」武好古笑道,「進士可不易得,為師怕是沒恁等學問,這一科是不想了,你好好用功或有希望。還是先把進士拿到手,別的事情以後再說吧。況且,你就算中了進士,多半也是個司戶參軍或是主簿之類的官兒,有甚好怕的?做上幾年,端王總歸親政了吧?」

米友仁想了想,點點頭道:「老師說得也對……還是先把進士拿到手為好。不過進士殊不易得,光靠自習還是不成的,須有名師教導。」

「名師?」武好古皺皺眉,「何處可以尋到名師?」

武好古一開始並不認為自己可以走科舉上升的路線——實際上他現在也沒走這條正道,他走的是做生意加拍馬屁的邪道,但是當他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後,已經開始覺得一個進士身份是很有用的。

哪怕是倒數第一的正奏名進士(宋朝還有特奏名進士,這個是用來安撫屢試不中的窮措大的,有名無實,一般不會給職官),也能大大方便他日後辦學和交游官場。

當然了,尋著正途,他是不可能高中的,哪怕得到了蔡京給予的「科舉秘籍」。可是宋徽宗要幫著開掛的話……進士還是可以搞到手的。

不過,武好古的文章也得過得去啊!要不然宋徽宗的掛也不好開啊。

「老師,讓我想想。」米友仁思索道,「國子監和太學里面有些名師的……那些民間書院的先生不行,他們的所學應付不了科舉。」

王安石的《三新經義》對民間書院的打擊很大,因為民間書院往往代表各個學派,譬如關學、洛學、蜀學,各自都對孔孟之道有自己的理解。

而且,大家對孔孟之道的研究,都是建立在漢、唐以來研究的基礎上的。可王安石推出的《三新經義》否定了漢、唐以來的研究,稱為:「先儒傳注,一切廢不用」。這也就否定了大量民間儒學書院多年積累的研究成果。

道理誰對誰錯且不論,但是要應舉就不得不去鑽研王安石的學問了。所以國子學、太學、各地府學和州學這些官學,就成了學習「應試」的荊公新學最好的場所。

不過武好古根本不可能去上太學和府學,不是進不去,而是沒這功夫。

「老師,」米友仁想了想說,「我幫你想想辦法,等您從遼國回來,一准幫你找個能教做文章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