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撼山易,撼高家軍難 十三(1 / 2)

天下豪商 大羅羅 1613 字 2021-02-16

位於沙漠之中,以盛產青鹽著稱的鹽州白池城內的官署,現在已經掛上了大宋興靈宣撫處置使,管勾朔方、鄜延、環慶、涇原、熙河、河西六路軍事,同知樞密院事高俅的節旗。

白池城內外,戒備森嚴,大兵雲集。城關內外,往來的都是報馬急遞,將涇原、熙河、河西等路的消息源源不斷的傳遞過來,又從鹽州的高俅帥府傳回大宋的中樞開封府。

朔方路和陝西路的兩個轉運使司,同樣派出了官吏在白池城設置了轉運判官衙門。朔方、鄜延、環慶、涇原、熙河、河西等五路安撫使司,也都在白池城設立了官衙,除了朔方路的童貫親自坐鎮之外,其余五路的閫臣也都派出了心腹機宜在白池城聽用,每天都得一大早去高太尉的轅門聽鼓,接受一道道高宣帥傳下來的命令。整個西北六路的大軍,似乎都已經在戰無不勝的高太尉的統一指揮之下了。

而高太尉統領這支龐大而分散的大軍的方式,說起來也非常簡單只要會罵人,會寫自己的名字,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因為武好古「留給」他的軍事機宜指揮是相當給力的!

幾十名西軍小將出身,在兵學司學堂呆了四年(包括一年騎士訓練),又在西北戰場上歷練了兩年的軍事機宜們,現在被分成了幾個都,分別負責「作戰」、「訓練」、「軍令」、「後勤」、「情報」,各司其職,各管一攤。

各種各樣的「方略」在最短的時間中被他們擬訂出來,提交到了其實看不大懂的太尉高俅面前,只等他批示後用了官印,就能下執行了。

這種帶兵指揮的方式,對於宋朝的文武官員來說其實也不是特別新鮮。因為各地的安撫使都能征辟幕職,擁有不少機宜為自己出謀劃策。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宋朝的安撫使們總喜歡使用文士作為自己的機宜安撫使可不是轉運使,主管的是軍務,卻用一幫沒有軍旅經驗的文士出謀劃策,效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戰場什么樣都沒見過,出的主意能管用那絕不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一支軍隊並不能靠奇謀立足。日常的嚴格管理,戰場上的周密布置,才是真正能立於不敗的關鍵。而這些事情是不能靠外行去做的!

順便再提一下,後世的和戲劇之中,也經常能看見一堆搖鵝毛扇子的軍師再給大將軍或是大軍閥們出謀劃策。這其實反應的就是宋朝開始實行「文武殊途」後的情況,在宋朝之前,文武官員並不殊途,沒有一點武力值的文士當然也有,或許也會出現在軍旅之中,但絕對不是主流。在那個時代擔任幕職的大多都是貴族或大士族的門客家臣,誰會養一堆沒有什么事干能力,只會文采風流的家臣門客?就算要裝大文豪也是大士族大貴族自己去裝啊。哪有花錢雇一群底下人來裝逼的?

因為有一群不裝逼,能實干的軍事機宜。鹽州城內外,現在只剩下了一片大宋少有的肅殺和嚴整之氣。這可不是一個將帥的經驗在揮作用,而是一個幾十人的團隊在協助,所有人都兢兢業業,全身心灌注在這場戰事之上,當然能將所有的一切都調度的井井有條。

其中最能立竿見影的,就是作為朔方軍主力的六將新府兵的組織和訓練了。同武好古離開朔方路的時候相比,這支軍隊不僅更加嚴整,而且規模也更大了除了「戰斗府兵」之外,「輔助府兵」也全部到位,配屬到了各將、各部、各營。

一直困擾高俅、童貫的騎兵,也已經得到了解決。在軍事機宜們的建議下,朔方路撫司實行了「騎士職田制」,用多達2ooo畝的朔方路土地使用權(4o年使用權)招募騎士。不僅陝西六路的漢人騎士可以應募,各地的番人騎士一樣可以應募。

於是一個多月內就有數千人投到了高太尉旗下,總算是把新府兵六將所需的騎兵營補齊了,而且高俅的5oo黑甲選鋒騎還被保留了建制,成了直屬高俅的一支甲騎部存在。

再湊齊了騎兵和輔兵之後,單是新府軍六將的總兵力就已經達到了五萬之眾!

另外,三直軍現在也沒有被調回開封府,而是由楊可世率領,繼續在高俅麾下聽用。不過人數已經大大減少,只剩下了不到45oo名猛士,5oo-6oo名騎士,還有輔兵和輔助騎兵,總數不到8ooo。

現在六將府兵和三直禁軍,還有從鄜延路調來的一部精銳騎兵,都已經匯集在了鹽州白池城,總兵力達到了62ooo余人。

可以說是空前強大,隨時可以越過沙漠去佯攻興靈,以配合河西、熙河兩軍去解救被困於秦王川的高永年和種師極所部。

……

在鹽州白池城中的街道之上,馬蹄鑾鈴之聲疾響。數騎銀牌急遞快馬加鞭飛奔而來,路上巡邏的士兵紛紛閃避,不敢絲毫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