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鄉約、鄉兵、鄉學(1 / 2)

天下豪商 大羅羅 1613 字 2021-02-16

「我倒想看看武崇道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蘇轍臉上浮著笑容,坐在開封府城外的接官亭內,面前一張案幾,上面置了幾個酒菜。

和蘇轍對面而坐的,正是他的長子蘇遲,另外蘇轍的次子蘇適則打橫作陪。

蘇轍是來給自己的長子蘇遲送行的。蘇遲剛剛從西北三路轉運使的位子換到陝西路轉運使上,雖然是平調,但是陝西路轉運使眼下可是很容易出政績的。

因為陝西基本上不再是沿邊地區了,因此就要從高度戰備向和平狀態轉變。數量龐大的西軍需要裁減整編,壓在陝西百姓肩膀上的徭役、兵役也需要大大減輕。

而這些工作,都要依靠陝西路轉運使司從中運作。

另外,由於陝西的安撫使路在西夏崛起後就被撤銷,改置了六個經略安撫使。不過陝西路轉運使卻一直存在,而且在陝西六路單獨設置轉運使(陝西六路不是一直有自己的轉運使,而是有時設立,有時取消)的時候,陝西路轉運使也作為它們的上級存在。

所以陝西路轉運使司,也可以看成朝廷節制陝西諸軍的最後底牌轉運使司卡著西軍的軍餉,還卡著安置弓箭手的官田。

這一次在整編裁減西軍的行動中,陝西路轉運使司也將揮重要的作用。因為將陝西六路兵權集中於一個經略安撫使司顯得威權太重,所以朝廷依舊沒有恢復設立陝西路經略安撫使,但是卻設立了一個陝西六路總軍機房也就是只有參謀部,沒有司令部,這樣意味著六路總軍機房一樣是個臨時設立的衙署。

而陝西路轉運使司則會臨時負擔起陝西經略安撫使司的職責,和總軍機司一起負責整理西軍。

不過這件事情要做成也不大容易,畢竟西軍在幾十年的戰爭中已經養成了一定的勢力。不少軍頭在朝中也有靠山支撐,不會輕易被整理的。所以整軍這事兒也就拖拖拉拉,一直拖到現在也沒什么進展。

蘇遲卻知道武好古的手段,笑著對父親道:「大人,武崇道敢去接這個差事,那就一定有辦法的……」

「整理西軍當然難不倒武崇道,可是這事兒對他有多少好處?他現在已經是文臣的眼中釘了。再去整頓西軍,得罪那群西軍將門,是不是樹敵太多了?而且武崇道是推掉明明可以建功的西北三路宣撫,去當這個得罪人的陝西六路總軍機。你說他到底在盤算什么?」

蘇轍並不大看好安西之戰,向遠離中原的安西進軍,分明是步了唐朝的後塵。不過萬幸的是西征的主力是河西蕃軍,大宋朝廷需要付出的非常有限,而且即便河西蕃軍一旦戰敗,朝廷還可以趁機吃掉河西軍。不過武好古如果做了西北三路宣撫還是會陷在靈州,這樣他就難以顧及東邊的雲台學宮和沿海市舶制置司了……

可是武好古卻情願去陝西干得罪人的整軍,也不願意去靈州就任西北三路宣撫。

夾在傳統的儒家士大夫和新派的實證學派之間的蘇遲,當然知道武好古的處境,也明白父親的心思。不過他卻不想和武好古為敵:「不管他盤算什么,只要能將西軍整理妥當,對國家總是有好處的。」

蘇遲其實是在和稀泥。

在對待實證學派的問題上,蘇轍家的父子四人,卻是立場迥異的。蘇轍看到了實證學派動搖國本(國本就是士大夫)的危害,因此想努力遏制。而他的長子蘇遲卻認為實證學派「雖無德行,但有大道」,而且「大道在德之上」,所以實證學派的勝利是不可能阻擋的沒有人可以用德戰勝道,兩者的高度完全不可相比。

至於將學派之爭變成權力斗爭,蘇遲就更加不屑了,在他看來天大地大都沒有道理大。況且,玩弄權術也不是自家老爹所擅長的,而武好古現在又能夠批量培養實證人才和精悍武官。就算武好古倒了,他培養的人才還是會成長起來,早晚占據朝廷的中樞。

既然實證學派不可戰勝,那么反對還不如與之同流合污……這樣自家將來說不定也能當上相公。

至於蘇轍的次子蘇適,干脆成了實證學派的干將之一,現在接替了米友仁接掌界河市舶司。

而蘇轍最小的兒子蘇遜,也和父親一樣反對實證學派。不過他並不是站在官僚的立場上反對,而是作為一名儒家學者在反對武好古的學說,試圖從釋道玄學之中汲取思想,去反對實證主義和理性主義。

「武崇道的學問雖然有可取之處,但其一味精進求成,忽視立德。又進用過,不過七八年間,就已經門徒眾多,良莠不齊。且實證學派所需財帛過多,使之不得不立足大埠商市,以巨商大工為本,長此以往,天下必不為士大夫與共!」

蘇遲暗暗嘆了一口氣。

蘇轍的這番話,肯定是很有道理的。以實證學派眼下就擁有的人才和錢財,再有個十年二十年,肯定能顛覆本朝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