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9章 征服,1226(2 / 2)

天下豪商 大羅羅 2047 字 2022-07-27

向兄長行了軍禮後,別克帖兒就快步下了指揮台,然後策馬向炮兵陣地飛奔而去。到了炮兵陣地上,他猛地勒住韁繩,胯下的大食駿馬前蹄揚起,後後腿站立,發出一聲嘶鳴。

所有人都扭頭望去,只見別克帖兒高舉著令旗,然後猛地麾下:「開火!大蒙古的勇士們,大汗正等著你們的大炮摧毀黑暗契丹的城堡!天理保佑大蒙古!」

十二門巨型攻城炮組成的炮群同時抖動起來,火光先噴吐而出,然後才是如雷的轟鳴,硝煙也彌漫開來,轉眼之間,布魯薩城的外圍的城牆各處,就升騰起來塵土碎石!

炮聲響起的時候,耶律直魯古也渾身一抖。

他這時正身處布魯薩城的最高處——布魯薩城中心的王城中央的塔樓之上。這里的視線非常開闊,不僅可以看清城外蒙古人層層疊疊的聯營,還能看見馬爾馬拉海上的蒙古艦隊。

「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

一個光明天理教的主教正站在直魯古的身後,苦苦相勸著。

「大汗的條件是非常優厚的……如果等到布魯薩城的棱堡被攻破,您就沒有最後的籌碼了。即便是聖女,也沒有辦法在大汗跟前為您說好話了。」

轟轟……

又是一輪炮擊,巨大的石彈猛烈撞擊在了布魯薩城的城牆上,又是一陣煙塵斗亂。

耶律直魯古雖然懦弱,但也是久歷戰陣。見多了大炮轟城的事情,自然有了經驗,知道布魯薩城的城牆禁不住這種程度的炮擊。

現在布魯薩城內已經沒有多少能戰的契丹勇士了和大石近衛軍戰士了。一旦城牆被突破,契丹的末日就到了。

直魯古長嘆了一聲:「好吧,你趕緊出城去和鐵木真說,只要他願意給我們契丹人一條活路,我願意做他的臣子……」

布魯薩城的投降只是被後來的歷史學家稱為「1226年大征服事件」的開始!

按照後來的埃及著名的政治學家尼可羅.馬基亞維利在他的名著《論鐵木真的最後十年》中的敘述:這位出生在歐洲的征服者,在1226年大征服事件中的行為,向我們充分展現了一位真正偉大的君主是怎么在狐狸和獅子之間互換角色的。

同時,鐵木真使用誘騙和欺詐手段奪取東羅馬艦隊的事件,也讓我們看到了亞歷克修斯皇帝的愚蠢。而愚蠢對於大權在握的君主而言,就是最大的罪過……而我們這些人都是他的愚蠢罪過的受害者的後代。

……

被尼可羅.馬基亞維利批判犯下愚蠢罪的亞歷克修斯這個時候正站在高大堅固的君士坦丁堡城牆上,用最絕望的眼神看著馬爾馬拉海上的蒙古海軍。

蒙古海軍從哪個方面來說都不能算強大,根本不是埃及海軍或者威尼斯、熱那亞海軍的對手。哪怕是比薩和阿爾馬菲共和國的艦隊,也足以摧毀馬爾馬拉海上的蒙古人……如果它們在馬爾馬拉海的話!

即便它們不在,單單依靠東羅馬帝國小小的海軍,也可以讓數量更多,但是還不能很好運用戰船的蒙古海軍遭受慘重的損失。

可是亞歷克修斯皇帝卻一廂情願的認為自己可以和埃及女王一樣,成為蒙古大汗的朋友。

而為了證明自己是值得信賴的朋友,皇帝不僅放任蒙古海軍進入馬爾馬拉海,還眼睜睜看著蒙古人在達達尼爾利亞布署了重炮。更愚蠢的是,皇帝還命令自己的羅馬艦隊作為友軍加入了圍攻布魯薩的大軍之中,絲毫沒有想到布魯薩城內的契丹皇帝會在最後時刻屈膝投降。更沒有想到蒙古人會在布魯薩城投降後的第一時間對海灣中的羅馬艦隊下手!

失去了艦隊的羅馬當然沒有辦法阻止潮水般的蒙古大軍跨過馬爾馬拉海,登上東羅馬帝國最腹心的領土了。

渡過馬爾馬拉海的蒙古大軍很快就掃清了君士坦丁堡的外圍,並且在1226年10月攻克了東羅馬帝國在君士坦丁堡附近另一處重要據點哈德良堡(亞德里亞堡),將君士坦丁堡和東羅馬帝國的其余領土隔絕開來,將之變成了一座孤零零的存在的城堡。

對於蒙古人排山倒海一樣的攻勢,准備不足,而且也沒有多少實力阿歷克修斯皇帝束手無策,除了死守險要的君士坦丁堡,就是派出使者向自己名義上的妻子埃及女王索菲亞一世,還有羅馬城的教宗求救。

他希望可以有一支新的十字軍前來拯救岌岌可危的第二羅馬。

如果埃及女王和西方的普世教會教宗不能及時派出援兵,君士坦丁堡這座西方文明的守護之城,恐怕會在未來的一到兩年內淪陷。

第二羅馬,多半也將就此淪亡!

可惜犯有愚蠢罪行的亞歷克修斯皇帝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羅馬教宗和埃及女王,其實早就在等待著第二羅馬的落日了。

等的都有點不耐煩了!

因為教宗和女王,都自認為是羅馬帝國遺產的第一繼承人。

在教宗看來,只要君士坦丁堡陷落,羅馬帝國的法統就理所當然要回到羅馬城了。

這樣普世教會宗主和羅馬皇帝就應該合二為一了。

而在埃及女王索菲亞一世看來,在第二羅馬滅亡後,羅馬的法統理所應當由埃及繼承。

因為如今的埃及王國本來就是由羅馬帝國的皇室建立的,而且羅馬人(其實是希臘人)也是埃及社會的中堅力量。

而且女王本人還擁有羅馬帝國奧古斯塔的尊號,還是羅馬皇帝亞歷克修斯一世的妻子。

這個世界上還有誰比索菲亞一世更有資格在亞歷克修斯之後,成為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呢?

當然了,索菲亞一世真正看重的並不是羅馬皇帝的頭銜,而是真正在意大利淪陷後支撐著羅馬帝國的基礎——希臘!

東羅馬帝國的法統無疑來自羅馬帝國,但是它的內核卻是希臘。

希臘語早就是東羅馬帝國的通用語言,君士坦丁堡城內的居民大多也是希臘人。

而希臘同樣也是東羅馬帝國的經濟基礎,希臘出產的絲綢,克里特島上的橄欖油,都是極有價值的貿易品。

最後,希臘還可以為埃及王國提供最寶貴的資源——信奉基督教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