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撐起一片天空(2 / 2)

拼搏年代 白色十三號 1686 字 2021-02-17

膠帶剩下的不多,綁了五棵樹就沒了。

呂冬去別的地方繼續找知了猴,果園找完一圈後,勸老娘回去睡覺,他換了手電去河岸上。

找到麥稈餌,拉住施工線,將泡透的麥稈拖上岸。

手電照下去,幾條大小不一的螞蟥,緊緊貼在麥稈上面,其中一條能有十公分長。

這些小東西滑滑膩膩,手感相當不錯。

它們承擔了河兩岸少年們眾多的童年樂趣。

除了盤成團當彈力球,還可以放在女生鉛筆盒中。

呂冬表示,這種事跟他沒任何關系,他也就放過癩蛤蟆。

螞蟥一旦吸住東西,撐死都不松口,不能拿火去燒或者用鞋底扇,又沒有酒精和肥皂水,呂冬只好連著一小點麥稈,扔進水袋。

撥開麥稈,里面也有,不足五厘米的一律不管,大的全部取下。

一捆塗血麥稈,呂冬收獲大螞蟥八條。

第二個少點,也有七條。

比起拖水葫蘆,省時省力。

雖然沒有新的雞血,呂冬還是把麥稈扔回水里,鐵嬸之前說過,明天一早還會殺雞。

回果園,所有螞蟥一起放在破瓦盆里,總共七十多條。

呂冬喝點水,略微休息一會,又一頭鑽進果林里,先去看纏膠帶的樹。

成了!有用!

五棵樹上全都有知了猴,最少的一只,最多的六只,全都在膠帶以下打轉,根本爬不上去!

這抓起來,輕松寫意!

其他樹上,只能繼續用笨辦法找,呂冬決定了,明天賣掉抓到的,先去買膠帶!

會不會阻礙果樹長粗,卻不用擔心,胡春蘭早就說了,這一季果子之後,國光樹全都會砍掉,明年縣里推廣紅富士。

他家也沒法承包了,等不起紅富士結果子。

十二點的時候,呂冬頂不住了,塑料桶里的倒進大盆,打手電騎著二八大杠回老屋睡覺。

有收獲就有動力,第二天不到五點半,呂冬就出門來到果園,快速吃過早飯,騎車帶上兩捆麥稈和施工線,趕到養雞場取了雞血,加上昨晚兩個麥稈,換地方下了四個餌窩。

然後,准備去泉南城區。

先騎自行車去賣知了猴,再換乘公交去西市場。

這樣來回能省五塊錢車費。

老中巴轉轉悠悠挨村拉人,走得也不快。

東外環去西市場,比呂家村到東外環遠很多,騎自行車要倆小時,來回一塊錢公交費不好省,真要騎車過去,這一天也不用干別的了。

知了猴好說,裝塑料桶里泡著,捆後車座上就行。

螞蟥卻不能這樣。

去西市場要坐公交車,隨便帶上去,司機有可能不讓上車,中途萬一出點事,說不准就變成生化恐怖事件。

呂冬拿來人造革黑色手提包,先把螞蟥裝厚方便袋里,撒點水系上,扎幾個氣眼,再裝進手提包,乍一看上去像裝著貴重東西。

中途開包撒點水,到十里堡再撒點水,以螞蟥的生命力,堅持到西市場小意思。

找水杯灌上水,呂冬騎上自行車趕往泉ns區。

過了高速橋洞,呂冬向西穿過大學城,大學城在快速建設,路上拉土拉沙的車很多,一陣風吹來,灰頭土臉。

比起昨天的涼爽,今天太陽高掛,天氣炎熱,呂冬數次停車喝水,汗還是止不住從頭上流下來,沖刷過臉上的灰塵,留下一道道難看的黑泥印子。

呂冬小臂在額頭上擦過,手臂成了黑的。

很熱,很苦,也很累,呂冬弓著身子用力往前蹬,頭腦反而格外清醒。

曾經就一每日為房貸和生計奔波,再普通不過的人,

重回九八,像他這種無背景、無資金、無學習成績的三無小人物,想要改變命運,有些時候真要拿命去拼。

騎野馬100摩托的人呼嘯而過,呂冬多少有些羨慕,燒油果然比燒糧食跑的快。

一輛拉渣土的卡車駛過,速度不算快,後車斗上抓著個騎自行車的人。

「哥們!」那人看呂冬滿頭泥汗,好心喊道:「還有個位置,趁司機沒注意,快點!」

呂冬忍住沒去,好意提醒:「注意安全!小心剎車!」

渣土車遇到緊急情況剎車的話,後面的人就要親車屁股了。

烈日與灰塵下,還沒看到東外環的影子,呂冬就喝光了一大杯子水,卻沒有半點尿意,水幾乎都排了汗。

一身球衣早已濕透,沾染上灰塵,紅色快成了黑色。

但呂冬並不孤單,一路上像他這樣的人很多很多,有太多人騎著自行車,乃至用雙腳趕路,努力為自身,為後面的家撐起一片天空。

這也讓呂冬進一步認識到,現在他只是底層眾生中的平凡一員。

因為正大拍賣而起的一點浮躁,消散的無影無蹤。

一個小時又十分鍾,來到十里堡市場,呂冬在自行車區鎖好車,喉嚨干到冒煙,掛著手提包,提著水桶到門衛室外找了一個水龍頭,禮貌的跟看門大爺說了一聲,先洗了把臉,又張嘴湊到水龍頭下面,灌了一陣涼水,瞬間舒服了許多。

悲哀的是,為解熱解暑圖一時爽快,涼水喝得太多,呂冬提著水桶進市場,能感覺肚子里有水來回晃盪,還咕嚕嚕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