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 部分閱讀(1 / 2)

置不了六十萬人,但至少可以安置半人口。剩下的半,我看是不是上書陛下,把他們遷到河東

謝明立即反駁道,如果陛下同意把災民遷到河東,還不如就近把他們遷到河內河南,就是豫州也可以。陛下為什么要花費許多錢財把他們千里迢迢地送到並州陛下是擔心災民暴亂,禍亂京畿啊。這是陛下遷移人口到並州的最主要原因,戍邊屯田不過是個借口而已。另外,河東現在已經有了八萬黃巾軍,十二萬屯田兵,王屋山還有白波黃巾的殘部在活動,在這種情況下,陛下和朝廷會同意把災民遷到河東那不是花錢找禍事嘛。陛下有意把典農都尉府改為典農中郎將府,還不就是為了安撫黃巾軍和屯田兵,擔心他們鬧事。還有,河東的人口本來就很多,汾河兩岸的荒地也都被典農都尉府征用做了軍屯用地,河東已經就沒有多余的土地安置災民了。要安置六十萬災民,只有並州自己想辦法。

張燕看著唐放,驚喜地問道:「西河還有地方可以墾荒」

由黃巾軍主管的太原和上黨兩郡下子來了六十萬災民,這讓張燕束手無策,要不是他上面還有鎮北將軍府頂著,他幾乎要崩潰了。

唐放點點頭,說道:「從墾荒開始做起,直到屯田成功,我們要耗費驚人的錢財。因為早期必須要開荒,要開挖溝渠,否則沒有可耕種的地,也沒有灌溉耕地的水。太原和上黨兩地的屯田就沒有這個麻煩,因為前人給我們留下了足夠多的荒地和溝渠,給我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錢財。」

李瑋說道:「西河屯田,不但解決不了六十萬災民的生存問題,還給並州增加了巨大的錢財負擔。更嚴重的是,它的耗費會直接葬送太原和上黨兩地的屯田。並州可能因為這個花錢的無底洞而被徹底拖垮。所以我認為西河屯田的錢除非由朝廷開支,否則,我們絕不能行此下策。」

丁原聽說要在西河屯田,心里非常緊張。西河歸他管轄,如果徐榮和趙岐同意,他就有得忙了,而且還不定能忙出什么好處。旦災民在西河暴亂,他就徹底完了。他的身份可不能和李弘張燕趙岐三人比。這三人個比個牛,自己算哪根蔥所以丁原急忙跟在李瑋後面反對,而且反對的聲音還特別大,理由也特別充分詳細,他明確提出用收復北方四郡的辦法來解決並州和北疆的所有問題。最後他說,相比出塞作戰收復失地,我們的耗費要比在西河屯田少得多,而且,我們奪回北方四郡之後,可以勞永逸地解決並州的人口和土地問題,可以穩定整個北疆,可以解決胡人頻繁入侵問題,甚至還可以鼓舞民心,重振大漢天威。

左彥立即反駁道,北疆的危急形勢並沒有因為雁門關大戰的勝利而得到任何改善。現在將軍大人還在幽州奮戰,麴大人還在長城要塞平叛,目前不要說出塞作戰了,就是能保住幽州中部的郡縣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丁原說,如果將軍大人在幽州平定了叛軍,收復了漁陽和盧龍塞呢

左彥說,既便將軍大人在幽州大勝了,但出塞作戰需要多少錢需要多少軍隊需要多少糧草輜重需要多少民夫需要多長時間的准備我們辦得到嗎

丁原說,去年的西疆大戰,今年的雁門關大戰,鮮卑人都敗了,而且他們損失慘重,應該沒剩下多少鐵騎了現在北疆的軍隊人數占有絕對的優勢。將軍大人有數萬鐵騎,張大人也有九萬黃巾軍,出塞作戰的軍隊數量絕對不成問題。民夫就更不是問題了,現在我們手上就有六十萬災民,再加上去年逃難進關的北方四郡的百姓,我們至少可以征集三十萬到四十萬人的民夫。出塞作戰的確需要很長時間的准備,但如果我們現在開始做准備,到明年春天就差不多了。

左彥追問道,打仗用的錢呢糧食呢軍械呢

丁原想了下,說道,從本朝大軍過去出塞作戰的經驗來看,如果將軍大人帶十萬大軍出塞,從春天打到秋天,用七到八個月的時間,大概需要消耗軍資五十億錢到六十億錢,如果有超出的話也不會超出很多了,因為我們的目的只是收復四郡失地,打到陰山就可以不打了。至於糧食,今年十月各地州郡秋收之後,我們就可以大量購買囤積了。還有就是軍械,我記得你們鎮北將軍府不是擴大了晉陽軍械作坊,還在安邑新建了個很大的軍械作坊嗎由這兩個作坊日夜趕制,再加上從各地州郡武庫里征調批,數量上應該綽綽有余。

左彥搖頭苦笑,問道,錢,最關鍵的是錢,這幾十億錢從何而來

丁原臉色的興奮之色頓時掃而光,不做聲了。

左彥嘆了口氣,無奈地說道,這仗不是我們大漢國打不起,這幾百萬災民也不是我們大漢國沒有能力賑濟,而是這錢都不在我們大漢國的國庫里,這糧食也不在我們大漢國的糧庫里。邊是邊郡丟失,難民哀號,邊是金錢如山,糧食發霉。這就是今日的大漢國。我記得本朝武皇帝的時候,也碰到過今天這種情況,武皇帝要打仗,卻沒錢,大司農府少府都沒錢,於是武皇帝生氣,鹽鐵官營了,巨商富賈也被抄殺了。但今天大漢國的情況卻比武皇帝的時候要好,因為陛下手里還有錢,少府庫里還有錢,還有很多很多的錢。就拿這次賑災來說,陛下和少府就出了三十億錢,按道理有這三十億錢,賑災基本上就夠了,但為什么陛下和朝廷還要讓六十萬災民背井離鄉千里迢迢遷移到並州呢

為什么大帳內的人心里都清楚。

左彥接著說道,這是天災,更是人禍,就象這戰火紛飛的北疆,其緣由不是胡人的入侵,而是大漢國的人禍。但陛下和朝中的大臣們猶嫌我大漢國的人禍不足,更把六十萬災民遷到這旦夕不保的北疆來,大漢國危矣。他看看丁原,搖頭道,如果此時再出塞作戰,大漢國不是危矣,而是非常危矣。

他鄭重地看看帳內眾人,大聲說道,攘外必先安內。此時正值大漢為難之際,國內動盪不安,我們即使有這六十億錢,也不能出戰。本朝初年為平匈奴之禍,文景兩代皇帝隱忍幾十年以穩定國內,直到武皇帝時國泰民安了,才開始出塞作戰。先祖的致勝之道,難道還有錯

第卷立馬橫槍篇第九章 風卷殘雲 第四節

張燕看到眾人為是否出塞作戰爭論不休,十分生氣,他說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六十萬災民的吃飯生存問題,不是出塞作戰的問題。出塞作戰收復失地即使是解決這六十萬災民的唯途徑,但那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冬天,而災民馬上就到,今年災民怎么辦明年災民怎么辦

他指著鎮北將軍府的幾位高級掾史問道,鹽池和鐵礦還要不要人軍械作坊還要不要人能解決點是點,你們盡快想辦法,不要再亂扯氣了。他又看看徐榮,問道,要不要征詢下河東王大人的意見,把我們的困難對他說說,看他能不能幫助我們安置些災民接著他拱手對低頭沉思的趙岐說道,老大人,你再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從民屯再擠出點田地來

丁原沮喪地說道,張大人,你不要只顧災民的肚子,六十萬災民還要有地方住,還要有衣穿才能活下來啊。另外,為了防止發生瘟疫造成災民大量死亡,我們還要征募醫匠,要購置葯材。錢,現在我們急需的是錢,是地,但我們卻樣都沒有。

趙岐猛地睜開眼,抬頭望著徐榮說道:「徐大人,你們鎮北將軍府還有軍資,還有軍糧,還有大量的作戰物資比如帳篷,這些東西你們暫時都用不上,還是先撥給我們吧。」

徐榮搖搖頭,神態堅決。

趙岐說道,陛下早在本月初就有聖旨,命令北疆各部大軍退回駐地不再與敵交戰。現在雁門關大戰已經結束,北疆各地已經沒有戰事了。既然北疆沒有戰事,鎮北將軍府還囤積軍資軍糧干什么徐大人,目前妥善安置災民才是重中之重,把災民的問題解決了,並州才能安定,這比你打十個雁門關大戰都要重要啊。

張燕張白騎丁原等人也知道鎮北將軍府還有很大批軍資軍糧,應急絕對不成問題。但此事關系到北疆的戰局,北疆的十幾萬大軍,甚至關系到大漢國的安危,所以誰都不敢亂開口。鎮北將軍府的職權是主掌三州兩郡的兵事大權,並不是只管個並州,鎮北將軍府如果沒有應急的軍資軍糧那是不可想象的事。

現在趙岐首先把這個事挑開了,其他人自然也就跟在後面勸說。不管怎么樣,如果這六十萬災民的事解決不好,鎮北將軍府的責任和壓力是最大的。

徐榮不為所動,言不發,就像沒聽到似的。

趙岐見自己的連番勸說毫無效果,不禁生氣地說道:「徐大人,如果現在坐在這里的是李將軍,他不會不答應的。這事關系到並州百八十多萬百姓和六十萬災民的安危,你有什么理由不答應到底是兩百四十萬的生命重要還是個鎮北將軍府重要兩者相比,孰輕孰重,難道你不知道

徐榮坐在案幾後面,笑而不語,就是不說話。

左彥看到趙岐氣得怒目圓睜,白眉高聳,擔心他身體受不了,急忙小聲勸道:「老大人息怒,老大人息怒,我們還是想想其他辦法吧。錢其實可以解決。鹽鐵都尉謝大人手上就有,但那是陛下的錢,我們不能用。如果我們扣住不給先用了,然後再向陛下奏請賒借,老大人你看」

謝明嚇了跳,驚駭地說道:「左大人,這可是死罪。」

張燕聞言大喜,「怕什么我上書陛下,就說我要借。現在這種情況下,還怕什么殺頭不殺頭,死罪不死罪。」他轉頭看著張白騎,大聲說道,「你到了安邑後,立即組織八萬黃巾主力大練兵,南下北上,四處招搖,來顯顯軍威,二來威懾京畿,我就不信,陛下敢不借給我。」

張燕面色沉,掃視大帳眾人,揮手說道:「現在鎮北將軍府的主力都在幽州和長城要塞,並州和河東就剩下我們黃巾軍,陛下要是把我們逼急了,哼」

徐榮忍不住低頭笑。

趙岐丁原和鎮北將軍府的幫掾史目瞪口呆,心中極度震駭。他們突然想起來,雁門關大戰是黃巾軍打的,是張燕打的,不是鎮北將軍和他的鐵騎打的。並州的情況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危險了。

趙岐瞪了眼張燕,又看看面帶笑意的徐榮,猛地拍案幾,「好,就按張大人說的辦,先把陛下的鹽鐵之利扣下來。我們五府聯名上書,要求陛下立即撥款賑災,否則,就算把我們殺了,並州和北疆也保不住了。威脅誰威脅誰啊我們死了,最多不過誅殺九族,但並州和北疆丟了,大漢社稷朝夕不保,陛下還能守得住他的萬金堂嗎」

「這奏章我來寫。既然決定這么做了,我們就要成功,就要讓陛下掏錢。賒借賒借就要還,我們拿什么還我們不但要威脅陛下,還要威脅朝中的大臣。」趙岐指著張白騎說道,「張大人立即趕到河東去,把練兵的架勢鋪大點,蒲坂津風陵渡都要駐軍。還有,徐大人把驃騎營分為二,部分到河東去剿殺王屋山的白波黃巾軍,部分上太行山,剿殺黑山的黃巾軍,你叫鐵騎把這兩地的黃巾軍盡可能往河內驅趕,讓他們去威脅京畿。」

丁原難以置信地望著白發蒼蒼的趙岐,想說什么又不敢說。

趙岐不屑地看了眼丁原,「我要寫信給大將軍。丁大人也可以寫封信給大將軍,請他幫幫我們的忙,這對他有好處。」

「我活了八十多歲,老了,竟然還被陛下和朝廷逼得忠義不保,行此不忠不義之事,真是無顏面對列祖列宗。」

知道錢的問題解決了,大帳內的氣氛稍稍松弛了點。但左彥跟著就說了句讓大家愁雲慘淡的話,「土地怎么辦我們無論怎么有錢,沒有土地不行靠賑濟只能解困時,不能安定世啊。我們總不能再次奏請陛下把他們遷回原籍吧」

張燕頭低,額頭抵著案幾,痛苦地想哭。他現在總算了解了鎮北將軍李弘當初招撫黃巾軍安撫流民是頂著多大的壓力和痛苦了。

趙岐嘆道:「不遷回原籍怎么辦我們雖然要扣留陛下的錢財,但也不能做得太過份,十億錢已經是極限了。十億錢最多能支撐三個月。等十月谷物成熟了,我們可以再撐個月。到了十月,這六十萬人必須離開並州。否則,就象李大人說的,並州要給活活拖垮了,到時候不要說屯田,就連北疆都守不住。」

「遷回原籍」丁原驚呼道,「這要是讓六十萬災民知道了,還不立即就要大亂。這是六十萬人,不是六十萬頭牲畜,也不是六十萬軍隊,他們是六十萬災民,無所有甚至連生存希望都沒有的災民。這些災民家里的土地有的已經被洪水沖毀,有的根本就沒有土地原本就是靠租種過日子,這些人回到原籍後什么都沒有,你叫他們怎么活你這是逼著他們暴亂啊。此舉切切不可,切切不可,陛下和朝廷不會答應的。」

「按你這么說,那留在當地的其他災民都要暴亂了」唐放不解地問道。在他看來,把災民遷回原籍是解決並州危機的唯途徑。

丁原點點頭,說道:「陛下和朝廷之所以遷移災民到並州,肯定是考慮到了災民暴亂的可能。這次黃河決堤,受災的是沿河七個郡國,而這七個郡國無不是富庶之地,尤其是沿河土地,都很肥沃,早被權貴富豪們購買空了。這次受災,他們的損失非常慘重。今年他們的田地肯定是要顆粒無收,而明年他們能不能恢復耕種那就更難說了。這來要看各人的受損情況,二來要看朝廷的政策。這次賑災的錢糧,有的地方是按受災田地的多少來撥發,有的地方是按受災人口來撥發,但無論怎么發,這錢糧最後都進了田地主人的私庫,種地的農戶能勉強活下來就很不錯了。現在賑災剛剛開始,陛下和朝廷都很重視,災民受到保護,雖然很苦但他們還能活下來。但時間長,陛下和朝廷不管了,那么災民的深重苦難也就開始了。那時,災民會不會聚眾暴亂,難道還要我們去估猜嗎天子不清楚,但朝中的大臣們清楚,地方州郡的官僚們清楚,但誰願意損害自己的財產去賑濟災民何況災民暴亂了,平叛的事又不要他們出錢出力,還不都是陛下和朝廷出錢,大漢國的軍隊去剿殺」

丁原看看帳內眾人,字句,鄭重地說道:「遷回原籍事,切切不可。黃河下游的災民即使暴亂,但那在大漢國內郡,兩年內也就平定了。而並州如果暴亂,則北疆整個就完了,北疆完了,大漢國也就搖搖欲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