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7 部分閱讀(2 / 2)

李弘急忙回書,同意田儀到河東來,並命令祭鋒帶著百黑豹義從沿途保護,以免出現意外。現在北疆將士對北軍和董卓的人非常仇視,路上要是那個不聽話的軍官帶人把他殺了,事情可就麻煩了。

李弘特意讓朱穆回避了。李弘徐榮玉石三人先後看完董卓的信後,心里暗暗松了口氣。朱俊還活著,顏良和吳雄等人也還活著。雖然七千北疆將士肯定有所折損,但虎牢孟津和小平津暫時還在手上控制著,洛陽的局勢還沒有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不過,董卓的話能不能信朱俊和顏良他們是不是還活著

董卓說什么放棄洛陽之類的話根本就是胡扯,他擔心李弘要打他,自己無暇分兵南下擄掠錢糧,所以才匆匆派田儀到河東來議和,說白了就是緩兵之計。這點雙方心里都清楚,彼此心照不宣,對董卓破壞制衡,攻打河東和駐守洛陽北疆軍的事絕口不提,直接切入主題。

李弘說,我要立即派人到洛陽去。北疆和朝廷握手言和的事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告訴顏良,免得他再度出兵攻擊相國大人,讓雙方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田儀同意。他說相國大人說了,我到了河東後,大將軍就可以派人去洛陽了。但相國大人考慮到洛陽的安危,希望大將軍下令北疆軍退出虎牢孟津和小平津三關。顏良的大軍必須退到中牟帶。中牟城位於京畿河南尹和兗州陳留郡的交界處,距離洛陽大約四百多里。

李弘不同意。北疆軍退到中牟後,沒有糧草接濟,短時間還能支撐,時間長了就不行了。李弘說,說服袁紹袁術需要時間,畢竟相國大人殺了袁隗袁基和袁家五十多口人命,雙方有血海深仇,要他們和相國大人同殿為臣,很難很難,所以他要求顏良帶著北疆軍回河東。

田儀苦著臉說道:「大將軍,現在你和相國大人互相都不信任,相國大人怎么可能會讓顏大人帶著北疆軍回河東洛陽是大漢根基之所在,如果毀於戰火,社稷危矣。相國大人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才決心退出洛陽。下官懇請大將軍以社稷為重,還是早日督請顏大人率軍離開虎牢。」

李弘冷笑道:「相國大人既然決心退出洛陽,顏良為什么還要離開虎牢」

田儀勸道:「相國大人遲早都要把拱衛洛陽的重任交給大將軍,將軍又何必急在這時」

「拱衛洛陽」李弘嗤之以鼻,「我為什么要到洛陽去先帝和陛下都讓我戍守北疆,我怎能到洛陽去你回去告訴相國大人,說我要上奏天子,懇請天子讓長公主到洛陽主掌六州軍政,統指揮各州郡兵馬平定黃巾暴亂。」

田儀從容說道:「大將軍此議甚為妥當。只是,現在」

「現在我要立即和袁紹袁術聯系。」李弘打斷了他的話,「為了爭取時間,我府內掾屬要任意進出京畿,不得有任何阻礙。」

田儀笑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大將軍如果不放心,我可以直留在河東,直到相國大人西返長安。」

李弘毫不客氣的,當即把田儀留在了河東。田儀躬身告辭,回軍帳給董卓寫信去了。

徐榮反復看著董卓的書信,疑惑地說道:「任由我們進出洛陽聯系袁紹袁術難道董卓真的要放棄洛陽李儒死了後,劉艾和田儀對董卓非常重要,他怎會舍得把田儀留在我們這里這里面難道還有我們沒有想到的東西」

李弘低著頭在大帳內來回踱步。玉石皺眉沉思。

「董卓不可能放棄洛陽。」李弘說道,「如果袁紹和各地州郡的兵馬能在近期內擊敗黃巾軍,袁術和孫堅能頂住董卓的攻擊,那么最遲到明年初,我們就可以同時攻擊洛陽。董卓無力應對三個戰場,他必定要回撤長安,然後」

徐榮和玉石神情嚴肅地望著李弘,等待他繼續說下去。

李弘沉吟良久,嘆了口氣,「然後我們就要看黃巾軍的臉色了。黑山的白繞於毒也罷,青州的司馬俱徐和也罷,他們不會放棄這么好的機會,他們會再次下山。這樣來,我們能不能確保冀州不失如果袁紹和各地州郡的兵力不得不回頭平叛,那攻擊洛陽之戰就極有可能半途而廢。洛陽還是董卓的。」

「董卓憑什么認定袁紹和各地州郡的兵馬今年無法平定黃巾軍的暴亂」玉石十分懷疑地說道。

「我們又憑什么認定黃巾軍今年定會被擊敗」李弘說道,「當年皇甫嵩和朱俊等人之所以能在六到八個月內擊敗黃巾軍,最重要的是得到了朝廷充足的糧餉軍械支持。後來朝廷又及時開倉放糧賑濟了大量的流民,在最短的時間內穩住了部分州郡,但現在呢現在袁紹和各地州郡的長官們樣都沒有,就連平叛的軍隊都不能和當年的北軍相比,他們在冬天來臨之前能把黃巾軍趕回山上就非常不錯了。」

「董卓當年參加過平定黃巾軍的戰斗,這些事他應該很清楚,他能預料到明年的形勢並不奇怪。我打過黃巾軍,這里面的事我也知道的很清楚。看樣子,黃巾軍要幫董卓的忙了。」

徐榮看看愁眉不展的李弘,小聲安慰道:「正清高覽到兗州已經兩個多月,應該有書信到了。看看他怎么說。不管明年有沒有黃巾軍暴亂,我們都要打洛陽,否則北疆怎么辦」

朱穆極力要求到洛陽去,李弘沒有答應。

李弘把尉曹掾許混請到了大帳,請他到洛陽去趟。

李弘給董卓寫了份回書,廢話連篇,關於北疆軍是否退出虎牢等三關的事提都沒有提。李弘對許混說,你見了董卓後,凡事都含混其詞,實在不行就問三不知,但你務必要盡快見到顏良,讓顏良把洛陽發生的事詳細告訴我。

然後李弘把北疆打算聯合袁紹袁術攻打洛陽的事說了遍。李弘說,你從虎牢關出發,繞道陳留郡到河內去見袁紹,和他仔細商量此事。讓田疇到南陽見袁術,有消息就親自回河東向我稟報。關於是否堅守虎牢關的事,李弘叫許混帶話給顏良,能守則守,不能守就退到中牟或者豫州帶,以保存實力,為明年初攻擊洛陽蓄積力量。如果兵力已經折損太大,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就地募兵補充。

十月中,晉陽,龍山。

長公主府在張溫丁宮蔡邕等人的主事下,否決了李弘的提議,要求李弘立即從塞外調兵南下,趁著董卓攻打穎川和南陽的機會,西進長安勤王。

長公主聽了張溫等人的稟奏之後,非常吃驚,「打仗是大將軍的事,我們怎能干涉」

張溫解釋道,打仗的確是大將軍的事,但打不打仗,在哪里打,卻不是大將軍的事,而是殿下的事。

驃騎大將軍主掌北疆十六郡軍政,意思就是說北疆十六郡不管是兵事還是民事,都是驃騎大將軍說了算。這時驃騎大將軍相當於州的州牧。驃騎大將軍督領六州兵事大權,這個意思是說,當這六個州有叛亂時,驃騎大將軍無需天子聖旨,就可以率軍平叛。但驃騎大將軍只有戰場指揮權,沒有軍事戰略的決策權和軍事行政權。

長公主身份尊崇,是先帝的女兒,當今天子的姐姐。值此國家危難之際,自然是家國合,要力承擔拯救社稷的重任了。憑借著先帝的遺詔,當今天子頒賜的節傳斧鉞,長公主權力之大,影響力之大,已經是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就憑這點,做為人臣的驃騎大將軍就要事事征詢,不能有絲毫的譖越,以免違背禮法。

另外,當今天子詔令長公主督掌六州軍政。長公主的這個督領六州軍政雖然權力很大,但它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是統領六個州的大州牧。如果個人有這么大的權力,不就相當於大漢國的半個「天子」了,那皇帝還能坐穩江山沒兩天就被殺了。這個督領幾州軍政的事般也就在國家非常時期出現,而且肯定是皇室成員主掌此權,這個權力受到天子,朝廷和督領諸州的共同制約。簡單的說,它沒有人事權和財賦權,不能更換州郡長官,不能征調州郡財賦,它最大的權力其實是依托皇權而產生的協調權。

比如現在兗青徐三州有蟻賊暴亂,長公主就可以協調六州長官,統籌調配平叛的兵力和錢糧。這時候驃騎大將軍就相當於州州牧,而袁紹就差多了,不過是個渤海郡的太守,冀州牧韓馥的下屬而已。

再比如這次打董卓。董卓權力很大,掌國家權柄,代理國事,如果天子不說他是侫,天下誰敢說他是侫誰說誰就是叛逆,象袁紹韓馥現在就是我大漢的叛逆。但董卓的確是侫,今天子年幼,他哪能分辨出董卓的和忠而且天子受董卓挾持,他就是想說董卓是侫,他也不敢說出口。這時就需要長公主出面了。長公主出面號召天下州郡討伐董卓,勤王興國,匡正大漢,天下莫不從之。換句話說,在天子沒有解困之前,長公主主掌國家權柄,代理國事。驃騎大將軍權力再大,他也要受長公主節制,軍事戰略的決策權和軍事行政權都在長公主手上。

驃騎大將軍為什么要把攻打洛陽的事稟奏長公主原因就在於此。目前看來,李弘還是我大漢的忠臣。先帝當年的選擇的確沒錯,先帝讓殿下到北疆也沒錯,我大漢能不能再度中興,希望就在驃騎大將軍身上了。

長公主似懂非懂。她擔心自己出面干涉打仗會惹惱驃騎大將軍,所以她不願意在文書上加蓋自己的印信。

「難道殿下不想救出天子不想拯救社稷」

長公主搖搖頭。

「那就請殿下蓋上印信。」

李瑋勃然大怒。

征兵南下,路配合袁紹袁術佯攻洛陽,路以主力大軍攻打長安。兩路作戰,這怎么可能錢在哪糧食又在哪

我們要攻打董卓,也就等於不承認當今朝廷,那么軍事戰略的決策權應該暫歸於驃騎大將軍府,而不是長公主府。

張溫反駁道,是誰舉起勤王討董的大旗是長公主還是驃騎大將軍

李瑋也反駁道,是誰統領北疆十二萬邊軍是長公主還是驃騎大將軍

張溫冷笑道:「四封之內,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這天下草木都是天子的,更不要說驃騎大將軍和北疆十二萬邊軍了。莫非李大人認為這十二萬邊軍是驃騎大將軍的私人財產」

李瑋駭然變色。

第二卷亂世豪雄篇第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八節

十月中,河東,河北城,驃騎大將軍行轅。

八百里快騎天之內就把李瑋的書信送到了李弘手上。

李瑋督請李弘在河東戰事暫停之際,立即回晉陽主持大局。龍驤將軍徐榮和折沖將軍玉石都在河東,大將軍擔心什么現在北疆最危急的問題不是討董勤王,也不是糧食財賦,而是權力分配問題。如果我們任由長公主的權勢在北疆迅速膨脹,長公主和大將軍勢必要陷入權力爭斗,北疆將再無寧日,大將軍想做的事都將成為泡影。

李瑋詳細解說了長公主府對當前形勢的分析和提出的應對之策。由於長公主府和驃騎大將軍府對當前形勢的看法不同,應對之策也大相徑庭,兩府之間的分歧非常大,根本沒有協調的可能。正因為兩府之間的分歧不可協調,兩府之間的權力分配問題不可避免的擺到了案幾上,而爭論最激烈的就是軍權分配問題。

北疆大軍現在是討董勤王,穩定社稷的中堅力量,這支大軍目前到底聽誰的指揮軍事戰略的決策權和軍事行政權到底隸屬於長公主還是驃騎大將軍

李瑋說,這件事張溫大人只和我個人私下做了商討,兩府尚沒有正式合議,顯然他想知道大將軍的態度,以便迅速做出反應。

我的威望和資歷不能和張溫相提並論,我也不知道大將軍對這件事到底是什么態度,所以我沒有底氣,也不敢理直氣壯地和張溫為這件事爭論。我氣憤之下說了幾句不知輕重的話,結果張溫質問我,說北疆軍難道是大將軍的私有財產我很驚懼。張溫說句話,說明長公主和他們已經下定決心要把北疆大軍的軍事決策權和行政權了拿到手了。

大將軍你要知道。如今董卓已經和我們鬧翻,他要想盡切辦法打擊和壓制大將軍,如果這個時候張溫以長公主的名義秘密上書天子,懇求天子把北疆大軍置於長公主的掌控之下,你說天子和董卓會不會答應北疆大亂,對董卓而言,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從這點我們也可以看出董卓當初奏請天子賜封長公主以六州軍政大權,派朝中七位大臣到北疆輔佐長公主的用心了。當初朝中大臣們出這個主意的目的當然是想逼迫我們攻打董卓,而董卓不可能不知道,但他更了解驃騎大將軍。他知道為了爭奪軍隊的控制權,北疆定會亂。

董卓看到北疆大亂的機會已經來臨,必定會奏請天子答應長公主的要求。聖旨到了北疆,大將軍是接旨還是抗旨如果你接下聖旨,長公主和張溫他們必定要把你架空,要知道北疆有九個將軍十二個中郎將,誰都可以領兵作戰。但這些人領兵打長安,董卓就未必畏懼了。如果你不接聖旨,公然違抗天子的命令,無視長公主的威儀,那大將軍直標榜自己尊奉天子,要振興社稷又做何解釋在北疆諸吏的眼里,你和董卓和袁紹又有什么區別大將軍的威望和忠信遭到嚴重打擊後,將來如何鎮制北疆

自從長公主到了北疆後,由於她身份地位的尊崇和顯赫,北疆諸府諸吏,門閥富豪,諸生儒士,布衣百姓無不對她敬若神明。先帝有二子女,如今弘農王已死,天子蒙難,唯有這長公主帶著先帝遺詔到了北疆,承擔起了拯救社稷的重任,由此可見她在天下人心目中的份量。過去北疆以大將軍的身份地位最為尊崇,大將軍說了算,不過現在不樣了。雖然大將軍依舊手握重權,但在長公主面前,大將軍不過就是個大臣而已。所以現在在北疆,長公主代表著大漢,代表著天子,北疆人心中只有長公主,而大將軍在大家的心目中,已經退居其次了。這個時候大將軍如果公然抗旨,和長公主決裂,勢必要受到各方的指責,北疆諸吏也會和大將軍離心離德,北疆即使不亂,也會因此留下深重的隱憂。

如果大將軍在大家的心目中和董卓是樣的人,那么無論在北疆軍中,還是在北疆諸府中,都會有人秘密聯系長公主,陰謀誅殺你。這不是我危言聳聽,你看看董卓,有多少人要殺他北疆旦發生暴亂,大將軍還有回天之力嗎

李瑋最後說道,長公主督領六州軍政,這個六州包括北疆,也就是說,長公主實際上掌握了北疆大軍的部分軍事決策權和行政權。雖然還有部分軍事決策權和行政權在天子和朝廷手上,但因為現在天子蒙難,朝廷被董卓控制,實際上這部分權力也已經歸於長公主。目前關東戰事緊張,董卓無暇他顧,他不可能想到奏請天子再追加長公主份聖旨。而張溫等人考慮到當前形勢和北疆現狀,也肯定不願意和大將軍決裂,所以他也不可能懇請長公主上奏天子求旨。但為了預防萬,還是請大將軍加強戒備,嚴防長公主派人西上長安。有這份聖旨和沒有這份聖旨,對北疆來說,可是生死存亡的大事,請大將軍務必不要疏忽。

上個月我再督請大將軍拒絕朝廷使節入晉,但大將軍執意不聽。大將軍說制衡之勢剛成,需要天子和朝廷的理解與支持,不能公然抗旨。但現在形勢風雲突變,董卓和我們徹底決裂,制衡之勢已經破壞殆盡,我們受制於長公主,如何應對請大將軍速速回晉。

李弘沒想到會出這樣的事。我離開龍山之前,許多事不是已經定下來了嗎雖然董卓暫時和我們言和,但北疆危機沒有緩解,攻打洛陽的計策當然也就不能改變了。怎么突然就扯到了權力分配上北疆危機怎么越來越大了

徐榮玉石和朱穆先後看完李瑋的急書,三人相視無語。長公主入晉後,對北疆的威脅終於開始顯現了。

「這都是我和仲淵的錯。」朱穆十分歉疚地說道,「過去我不太了解大將軍,對大將軍的為人有些誤解,但經過這么長時間的接觸,大將軍是個什么人,我心里清楚。大將軍為了大漢社稷,為了北疆,可以說嘔心瀝血,殫精竭慮,辦法都想盡了。但因為我們這些人的無能,把大將軍步步拖到了絕境。」

李弘看著朱穆,非常感動地伸手拍拍他的後背,「公定,不要這么說,我們都盡力了,何況現在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我們還有辦法。」

「大將軍,徐大人,玉大人,幾年來,你們直征戰四方,從沒有接觸過朝政。你們想不到今天的事,可以理解,但我和仲淵應該早就想到的。」朱穆長嘆道,「可惜,我和仲淵太年輕,我們除了在太學高談闊論外,不過就是做了陣子的郡府小吏,沒有任何處理國事的經驗。對政事也是知半解,尤其對朝堂上的權勢爭斗更是無所知,現在想想,真是為自己的無知而汗顏。」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從先帝時候開始,朝廷就已經在想方設法削弱和掣肘大將軍的權勢了,由於各種機緣巧合,如今他們終於成功了。」

先帝在歸天之前,做了兩件最重要的事,是給大將軍兩份遺詔,是把長公主送到了河間國。雖然先帝的目的看上去都是為了皇統,但其實先帝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削弱和掣肘大將軍。給大將軍的兩份遺詔份立即送到了北疆,份交給了袁隗。袁隗非常理解先帝的意圖,即使皇統的事已經解決了,但大將軍的事沒有解決,尤其後來又冒出個董卓,於是袁隗就有了石二鳥之計。那石頭就是討董聯盟,而二鳥就是大將軍和董卓。

個石頭要砸死兩只鳥,需要各種條件,不是想砸就能砸死的。能砸死兩只鳥的最好辦法就是用繩子捆住兩只鳥的脖子,然後再把這兩只鳥砸死。捆住董卓的繩子就是天子,董卓挾持天子,天子蒙難,不打也要打。捆住大將軍的繩子就是長公主,長公主要勤王除,不打也要打。現在這兩只鳥都被捆住了,就等著石頭來砸了。

長公主如果沒有先帝的遺詔,最多也就有身份無比尊崇,但有了先帝的這份遺詔,就完全不樣了。我們看詔書不是只看內容,而是要深刻領悟詔書的主旨,天子的心意。先帝遺詔的主旨是什么是穩定社稷。天下人都知道,先帝解決皇統的終極目的是為了穩定社稷,但現在先帝的終極目的並沒有達到,也就是說先帝這份遺詔的效力依然存在。

先帝給大將軍的另外份遺詔是什么漢,個大大的漢字,其主旨是什么,不言而喻,是忠誠,是對大漢社稷,對先帝,對天子遺詔的忠誠。

面對個長公主,兩份遺詔,大將軍該作出何種選擇這根繩子,大將軍願不願意套到自己的脖子上顯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