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道殊途,但亦同歸(2 / 2)

羅摩克里希那伸手示意,兩人往回去的路上走去,開口道:「我年輕的時候,對外面很是向往,也曾去過你們的國度,可是我去的不是時候,那個時候你們的國家的人有些瘋狂,本想找到你們的武者,交流一番,可是後來出了一些事,只見過幾個高手,我便返回印度了。」

兩人一邊走,一邊聊著,羅摩克里希那繼續說道:「再後來,我便在這里定居下來,避世潛修,大約十年前,一個男人找到了我,也是和你一樣的目的,不過那人有些很不友好,那場比試,我受了很重的傷,樣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恢復過來。」

戴道晉聽了,目露思索,問道:「那人是何人」

羅摩克里希那搖了搖頭,「不知道。」

沒多久,兩人走到了小木屋。

羅摩克里希那長久避世不出,並不怎么好客,但卻誠摯的邀請戴道晉多留幾天,希望和戴道晉多多交流一下。

木桌搬到了木屋的外面,兩人席地而坐,桌子上仍然擺的是那不知名的飲品。

戴道晉抿了一口,笑著道:「相傳古印度時期,八千米高的聖山上,有人修成聖人。」

羅摩克里希那搖了搖頭,笑著對戴道晉說:「從古至今,成聖者已成傳說,大部分人都成了修者,今天修者也寥寥無幾。」

戴道晉點了點頭,明白對方說的乃是古瑜伽術的修者,秉承自然,探索宇宙之理。

羅摩克里希那道:「我第一次見你的時候,便發現你的神異常強大,比我所見的任何人都強,所以我很好奇,以你的年級,是如何修成,如此強大的心神的。」

戴道晉想了想,「我的國家的武學思想中,有個說法叫天人合一,和你們瑜伽術中的思想有些相似,至於我的心神強大,乃是特殊原因。」

羅摩克里希那點了點頭,沒有多問,接下來幾天,兩人坐而論道,交流起各自的心得。

戴道晉通過交流,了解到,古瑜伽術的修者在深沉的靜坐中,進入最深層次的時候,就會覺醒人生自性與生命的至善境界,山中苦修,貼近自然,貼近宇宙,從而獲得個體意識和宇宙意識的結合,打破身體內在的枷鎖,喚醒身體內在沉睡的能量,得到最多的開悟和最大的愉悅。

古瑜伽大體上分為行瑜伽和智瑜伽,前者主要是對身體的自律,如善惡、愛憎等,對坐法,控制呼吸等的修煉,是為外修法,而後者是對精神上的思想、道德的綜合修煉,尤其重視禪定,是為內修法。

用淺顯的話說就是瑜伽是生理上的動態運動及心靈上的練習,也是應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學。

瑜伽的最終目標就是能控制自己,能駕御肉身感官,以及能馴服似乎永無休止的內心。感官的集中點就是心意,能夠駕御心意,即代表能夠駕御感官,通過把感官、身體與有意識的呼吸相配合來實現對身體的控制。這些技巧不但對肌肉和骨骼的鍛煉有益,也能強化神經系統、內分泌腺體和主要器官的功能,通過激發人體潛在能量來促進身體健康。

過了幾天後,戴道晉便動身離開了。

在路途上,戴道晉依然在體悟自己的所得。

他發現,中國的武學傳承里,佛門武學的思想和瑜伽術尤為相近。

他又不由得想到,印度瑜伽術隨著佛教禪法東傳,唐時傳有天竺按摩法,宋時傳有婆羅門導引法,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在少林寺修禪,傳有洗髓經和易筋經。

佛門的武學講究「禪武合一」,瑜伽術也提出動靜一如;佛門武學有內外功法,瑜伽也有內外修支;佛門武學強調模仿動物的五式,瑜伽術也有龍、蛇、黽、鸛等座法;佛門武學有數息法,瑜伽也有調息觀。

戴道晉琢磨了一下,佛門武學東傳之後,雖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更多地被中國同化,發展也帶有強烈的地方特色,但其中依然有著古瑜伽術的影子。

甚至後來,道門,魔門,儒家這些流派,在大環境中,也都彼此碰撞,相互影響。

一邊趕路,一邊體悟。

戴道晉前世修的便是內家真氣,自然不會單單眼中只有國術,再說,體悟這些不同的武學思想,對自己也大有裨益,畢竟大道雖殊途,但亦同歸。<!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