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天子惜才留李典,丞相腹黑唬荀彧(1 / 2)

第313章天子惜才留李典,丞相腹黑唬荀彧

上文書中講到劉備放過了曹仁,卻被李典一番話熱的不悅,竟然下旨要將他午門處斬,以示三軍。請大家看最全

面對死亡,李典面無懼色,亦無多言,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使得劉備殿前的文武無不欽佩。

右將軍張遼曾與李典有過一面之緣,看到李典如此,心中生出惺惺相惜之意

眼看李典便要被到外面,他終於有些忍不住了,上前一步言道:「陛下,此人雖然有些愚昧,但是也算是忠貞不二,也是條漢子還望陛下開恩,以全陛下惜才愛賢之名」

沒想到張遼會給李典求情,劉備問答:「愛卿此言何意」

張遼掃了一眼旁邊的龐統,回答道:「陛下愛才之名,天下士子皆知。今日李曼成雖然傲慢無禮,卻也說明此人乃是忠義之士,只不過跟錯了主公而已孝獻皇帝暗弱無能,致使曹阿瞞仗勢欺凌,也是後期之事當初曹孟德舉義兵討伐董卓,亦是賢良之舉還請陛下暫留他的性命吧」

看著劉備臉上有些遲疑,龐統知道劉備動了惻隱之心,也出班進諫:「陛下,還請暫留他一條性命,或許日後大有用途」

劉備靜靜地思考了一番,便說道:「兩位愛卿所言極是。或許李曼成會明白過來,為朕盡忠,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呀文遠呀,汝當常與此人溝通朕素聞此人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若為朕所用,自然是好」

這樣,劉備便留下了李典的一條性命。

李典,三國演義、三國志中的記載相對一致,其他書中記載出入之處不是很大,都是早卒。

辭海:李典174209,三國山陽鉅野今屬山東,字曼成,初招集宗族賓客數千家,從曹操鎮壓黃巾起義軍約191193年,李典生年正確,當不足二十歲,任中朗將,遷破虜將軍。後與張遼,樂進屯合肥,擊破孫權的進攻。

資治通鑒:215年八月,孫權率眾十萬圍合肥。時張遼、李典、樂進將七千餘人屯合肥。

三國志:215年太祖既征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

辭海資治通鑒三國志至少有其一錯誤。逍遙津之戰在215年,應無疑,李典應該也參加此戰.初平中190193年,李典隨曹操,192年正式出場.若李典歿於215年,他當生於180年三國志.李典傳:年36薨,192年李典13歲,而在此之前,典從父干,有雄氣,合賓客數千家在乘氏,似不合理。209年,孫權第一次進攻合肥,不利,撤退.當時張遼,李典,樂進應該也在。

他的生平可以概括如下:

李典,字曼成,曹操麾下將領。山陽郡鉅野縣今山東巨野人。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尚學習與高貴儒雅,尊重博學之士,在軍中被稱為長者。李典有長者之風,官至破虜將軍,三十六歲去世。魏文帝曹丕繼位後追謚號為愍侯。

在我國歷史上,各名家對李典多是褒獎之詞:

陳壽:李典貴尚儒雅,義忘私隙,美矣。典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

曹丕: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

蘇籀:錯捐金帶子輿台,李典張遼安在哉。濟溺我應知大略,摧鋒人自得高才。

黃道周:魏擊譚、尚,兵至黎陽。命典與晃,船運軍糧。高藩絕水,船不得行。藩軍少甲,恃水而強。典窺懈怠,殺傷。既通水道,功不可量。劉皇伐鄴,惇、典守疆。忽燒屯去,惇欲追亡。典曰不可,設伏需防。惇不肯聽,被劫始忙。賴典救援,方兩相當。宗都甚重,散往招張。徒詣魏郡,彼此安康。遼欲擊賊,悉典仇方。典為國家,私憤久忘。盡力破賊,忠勇名揚。

趙翼:其以少擊眾,戰功最著者,如合肥之戰,張遼李典以步卒八百,破孫權兵十萬。

當然,咖啡對他的印象還好吧,只是對他英年早逝有些不甘,故此沒有讓他死去,方才有了這么一段,還望大家不要噴我。

再說曹仁。

一路上都在糾結著一個問題。

什么問題呢

小天子到底是不是真的如同劉備所言,是孟德的骨肉呢

如此重要的事情怎么能夠讓劉備知道呢

這可是是件大事呀

想到這里,他忽然感覺到自己竟然接受了這件事。

雖然在劉備那里,他感覺到這件事十分荒唐,十分讓人難以理解。但是,他現在卻想明白了,明白了曹操的用意。

這樣神不知鬼不覺的便將劉漢王朝變成了曹家的天下了

可是,這件事已經被劉備得知

我必須馬上稟明孟德,好早一些想個對策

看來,我就不去弘農了,直接去長安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