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攸縣外太史退兵,廬陵城陶璜詰難(1 / 2)

第368章攸縣外太史退兵,廬陵城陶璜詰難

上文書中講到太史亨帶兵攻打攸縣。

早有士兵跑來稟明了攸縣的守將陳應:「將軍,城外發現了敵軍,大約一萬余人」

聽到這個消息,陳應笑了。

都督果然預料的不錯

江北一戰打響,江南勢必會響應

太史慈必然會派兵殺往攸縣

不過,想從我攸縣進入長沙,怕是你太史慈這一萬兵馬不夠用吧

帶著幾名士兵,陳應來到了內城的高台上,望著城外密密麻麻的士兵,高聲喊道:「何人驅兵犯我疆土」

「某乃太史亨是也汝是何人」太史亨問道。

「某乃是大漢江右都督、橫野將軍劉賢麾下的偏將軍陳應是也」陳應答道。

太史亨一抱拳,說道:「原來是陳應將軍,久仰久仰」

「汝無故犯我邊境,所示為何」陳應問道。

太史亨一笑,言道:「攸縣本當屬我江東,汝不歸還,卻反問我,又是何故」

「胡說光天化日之下,汝竟然信口雌黃,顛倒是非也罷,汝主狼子野心,陛下早知,特使某等駐守於此既然,汝等敢擁兵前來,若是想要攻城,只管攻來」陳應冷笑一聲不懈的說道。

攸縣新城牆相比前面舊城牆的高出了一丈余,相距不足百碼

雖然舊城牆不過一到多半人高的矮牆,卻也成為了阻攔敵人進攻緩沖的最好防護

敵人騎兵翻過矮牆,勢必會出現一個緩沖

而這個緩沖,堪堪成為了陳應手下gngnu手們射箭的最好時機

諸葛連弩,劉備麾下士兵制式裝備

這是諸葛亮設計出來的一種大弩。

二人合作,一次十箭,殺傷力甚大

據陳壽三國志杜夔傳注引傅玄序曰: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先生見諸葛亮連弩,曰:巧則巧矣,未盡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今若馬氏所欲作者,國之精器,軍之要用也。費十尋之木,勞二人之力,不經時而是非定。難試易驗之事而輕以言抑人異能,此猶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難盡之物,此所以多廢也。

馬氏所作,因變而得是,則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無由出也。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試為衡石。廢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見誣為石,荊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於是安鄉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試也。此既易試之事,又馬氏巧名已定,猶忽而不察,況幽深之才,無名之璞乎後之君子其鑒之哉。

馬先生之巧,雖古公輸般、墨翟、王爾,近漢世張平子,不能過也。公輸般、墨翟皆見用於時,乃有益於世。平子雖為侍中,馬先生雖給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無益於世。用人不當其才,聞賢不試以事,良可恨也。

文中所講的是諸葛亮發明諸葛連弩,用兩人操作,一射十箭,威力非比尋常可是後來被馬均看到,建議給予改良,使之一射五十支弩箭,威力更甚。只是可惜的是,沒有研究出來一射五十支弩箭的弩來。

劉備遂將一射十箭的弩用於軍中,設nugng營。

陳應所部gngnu營不過一部,擁有諸葛連弩五百余。

一次可射出弩箭五千多支,威力甚是猛烈

城外觀看了一陣,太史亨心中頗為猶豫。

攻城

人家都躲在了內城

「將軍,要不要攻城」一旁的副將問道。

太史亨不悅的問道:「攻城如何攻城你可有辦法」

副將答道:「屬下曾聽說諸葛亮堆土填城,關公匹馬奪城將軍勇武非常,何不用此辦法,以此揚名天下」

匹馬奪城何等威風

遙想當初,聽說關公匹馬躍上馮翊城震懾數萬曹軍士兵

他是如何向往、如何的崇拜

今日,他聽到副將如此一說,心中頗為心動

可是,心動歸心動

這個小城,被人家布置的如此巧妙,又豈是輕易可破的呢

望著城上垛口處站著的士兵舉著的那個弩箭,他的心便又動不起來了

太史亨自幼跟隨太史慈南征北戰,為江東孫家開疆擴土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久經沙場的他自然知道身為將領卻不能夠因為一時的大意,丟掉千萬士兵的性命

雖然不知道內城垛口處士兵們拿著的nugng有多么厲害的殺傷力,但是他知道陳應便是憑借著這些nugng在這個小城設下了這么一個城內城的防御體系

退

這是太史亨思前想後,做出的一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