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5(1 / 2)

有個適應的時間。

卻沒想到來的這么快而且聽麗莎的語氣,如果是借電影東風能達到的,陶清風這個咖位能接觸到的最好的那批資源演起來的難度肯定不小。在「正常的難度」之外,對於陶清風個人來說,還有那部分「演現代人」的難度。

麗莎的完全沒意識到陶清風的抗拒,她說:「路線?那是彈性的。這么好的資源,不知多少人搶著要……送上門來,怎么可能不要。」

麗莎又疑惑道:「而且這不是現代劇啊,你是不是對『現代劇』有點誤解?」

事實上,這是一部民國抗戰劇。在陶清風心里,就算是這個時代倒推近百年前的事,由於生活習慣已經遠遠甩開了古人,對於陶清風來說當然是「現代劇」。

意識到對於現代人來說,民國時期是「近代」而非「現代」。陶清風連忙打補丁道:「我的意思是……我以為我一直演那種戴假發的古裝形象呢。這個資源,真的那么好?」

麗莎給陶清風簡單介紹了一下,她不知道為什么陶清風的語氣里充斥著猶疑的不確定,干脆說:「我把基本資料微信發給你,你自己看吧。你如果實在不想接,公司也不能強迫押著你去演。但我希望你在看了資料之後,給我肯定的答復。最好今天就確定。還是那句話:天上掉的餡餅,我怕它飛了。」

陶清風接了微信上的資料,快速瀏覽著。哪怕他對現代娛樂圈認知程度不夠,也能感覺到,為什么麗莎那么匆忙想讓他確定這個資源。

這部作品最大的亮點是制片人和編劇。是一個早些年策劃過多部大制作電視劇、並且好評口碑間流傳許多年的制片人。陶清風從網上去搜查制片人的資料時,被那一排履歷閃瞎了眼。

編劇是業界最頂尖的那一批編劇。上一個本子還是在五年前了。這次的劇本據說是花了五年時間來打磨的,在浮躁的娛樂圈非常難得。

導演的履歷雖然相對薄弱一點,但出道五年有過兩部獨立電影,和一部中成本好口碑的電視劇,而且還年輕,處在力好的上升期,搭配穩重的制片人,和經驗豐富的編劇,聽上去強強聯合的靠譜邏輯。

給陶清風邀約的是男三號。這部抗戰民國劇主要是男人戲份,男三號的戲份都快跟女一號差不多時長了。

更別提還有正常市場價的片酬,比起靠著a省人身份和零片酬出演擠進《歸寧皇後》這種獻禮大制作的運氣,這個制作無論是面子和里子,都給得很好看了。

電視劇和電影類別不同,硬要比較的話,這個電視劇班底所在的梯隊,和《歸寧皇後》電影所在的梯隊,是同一檔次的。不同之處可能在於,鍾玉皎和張風豪咖位很大,他們是只演電影的那種明星。但並不意味著,電視劇制作就遜色於電影制作,只不過很多明星咖位變大之後,不再去接周期太長的電視劇制作,更注重自我提升或保養,賺的錢也夠多了,獎杯也拿夠了,有的人就熄了爭曝光率的那種心態,一年接一兩部電影來演。

規模越大、班底資歷老的電視劇制作方,是越來越少了。因為大部分人,只把電視劇作為晉升台階,在這片圈子打出名氣之後就升到了電影制作平台去。畢竟無論是導、編還是演,電視劇的長度遠遠超過電影,付出的心血汗水不可同日而語。投資回報率又比不上電影大爆之後的效果。

所以麗莎才急迫地希望陶清風能接這個戲。因為長期好電視劇的缺乏,無論是業界、市場還是觀眾,都在期待著有誠意的作品出現,帶動萎靡的電視劇市場。這個劇從策劃開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自帶流量。

而且金牌制片人、老牌編劇和新銳導演的組合,成為了業內競相爭取的香餑餑。一部好的電視劇給演員帶來的紅利,是難以估量的。用麗莎的話來說「不知多少人擠破了頭」。

但陶清風比較關注的,倒也不是這些外圍的「看法」或「名氣」,他比較關心本質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