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2(2 / 2)

看了一兩天,陶清風摸到一些門路。他意識到這些書籍都遵循著某種內在邏輯和約定俗成的方向。在陶清風學的那套簡單的通識教育理論,和嚴澹那天開導的「社會新的形態」指引下,陶清風勉強順著「意識形態」的進步理論去理解那些事件。

農民階級失敗了……封建地主派和封建改良派失敗了……民族資產階級失敗了……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並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就是近代史那些書中,必定會蘊含的內在邏輯。

陶清風一時間不太適應,他解地想著,試圖去尋找一個「讀書人團體」這個甚至沒能成為的「階級」,所留下的痕跡。

他又在圖書館挑燈夜讀了一|夜,神情肅穆。待他漸漸開始讀懂,為何貫穿近代史內在邏輯的這條社會形態進步鏈中,他找不到「讀書人」單獨作為某個階級的原因後。陶清風罕見地怔然呆坐良久,仿佛化作一尊石雕。一腔血氣隱要嘔出,卻又在深沉的自問中,一點點凝固成冰。

原來……科舉取仕,大賢經史……最終是那樣的結局。

推翻帝制,推翻皇權,推翻八股……科舉,這種曾經在他那個時代榮膺無比的上升通道,實質是固化社會活力的吃人枷鎖……

陶清風剛穿越過來時,還為附在一個戲子身上而感到委屈和不滿。

他干笑了幾聲,從那個被否定的固化仕途的終點走來,帶著一腔泥古不化的四書五經,處在這所謂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時代,讓他成為一個戲子,真是諷刺又適宜的巧合啊。

陶清風又犯了「妄自菲薄」的毛病。其實如果他去找嚴澹請教,這種偏頗的「自我否定」認知能很快被消解。可是陶清風一點都不想去找嚴澹,渾身氣壓愈發低了。

陶清風在二十四小時開放的圖書館中,坐了一宿,天白時看窗外蕭索的冬景,茫茫書卷在他眼里寫滿「儒生無用、科舉誤國」。好一派殘山剩水,潑墨到天明。

在這樣愴然的心情中,陶清風接到了公司送來的《東歸西渡》最後定稿的四卷劇本,開始在沉默中閱讀。

這是陶清風拿到的,制作得最像「一本書」的劇本,不是之前幾沓a4紙用個夾子固定住。這個劇本有過塑封皮,封面簡單加工了一下。雖然里面依然是a4紙打印的,但按照圖書排版,有設計感的目錄、分章、前言、後記都齊備。陶清風不久後就會知道,這劇本已經簽了出版公司,會同步電視劇推出,這是經過出版審定過的排版稿了。

全劇本分為四卷。名稱分別叫做《東歸》、《易幟》、《雪樺》和《西渡》。故事發生在日軍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國共二次合作的大背景之下。

男主角的父親,是北方某位在大革命中和平被國民黨編的軍閥頭子。軍閥被編後成為國黨高官,男主角托父親的光,掛個警察局漂亮閑職。表面上被恭維「少帥」,實則是背地里遭人看不起的「花瓶」。在抗戰前夕,父親被鬼子和漢奸聯手暗算,男主角境況也一落千丈,不再有庇佑,始知人生艱辛和國難懸頭。劇本一開始,就是男主角被警署以「裁冗」為由,「辭退」的落魄局面。和旁人譏諷冷笑「今非昔比」的「落草鳳凰不如雞」。

在男主角不斷重新認識人生、認識社會、認識國家的過程中,他先是意外搭救了□□地下黨,又參與了罷工□□。而後因自身努力,加入國民黨正面戰場某師團,展露出軍事才華。而在這看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