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4(1 / 2)

…那是一種語言無法描述的感覺,就好像有時候你看一幅抽象畫,雖然看不懂,卻能感覺到畫家想表達的某種情緒。

後來,曲溪從陳老師那里學到了一個詞兒,叫藝術的共鳴。

大概就是說,好的藝術作品,不會受語言和文化層次的限制,而是會通過情緒傳達內容。

直到張洋的表演接近尾聲,經過現場導演的提醒,曲溪才回過神來。

他望著空白的宣紙,而後重新沾了墨……

舞台另一側的燈光漸漸攏,張洋彎腰朝台下示意,而後又朝鏡頭稍稍躬了躬身。

原本安靜的棚內,頓時響起了掌聲,而且持續了很久,張洋不得不再次朝觀眾鞠了個躬。

幾分鍾之後,曲溪筆,搖臂移到案台上方,曲溪的畫被投到了大屏幕上。

他畫的是一副風雪歸人圖,草木寥落的荒原被大雪覆蓋,一個裹著風衣的男人在冒雪前進。

張洋看著那副畫愣了好一會兒,良久才回過神來。

他演的舞台劇,名字叫《冬夜里的吶喊》,還有一個中文名的翻譯,叫《迷失的歸途》,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年少時被迫外逃的男人,中年時想要回家,卻發現故鄉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而他在故人們的口中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危險分子……

曲溪這幅畫雖然是地道的中國畫,可畫中的意境卻與張洋表演的故事意外的十分貼合。張洋轉念一想,或許是陸尋一早就和曲溪說過這部劇,提前安排了曲溪畫這幅畫吧,不然哪有那么神奇的巧合?

很快,他就證實了自己的猜測是錯的。

因為李然看了曲溪的畫後,也十分驚訝,直言原本設計的是讓曲溪畫一幅李然的人像,好呼應他訪談時拼的那幅拼圖,雖然水墨畫很難畫出具象的人物,但基本畫出來個意境應該還是可以的。

沒想到曲溪臨時畫了別的東西。

也就是說,曲溪事先並不知道張洋會表演什么內容。

張洋並沒有在節目中刻意說這個巧合,因為在觀眾看來他和曲溪是一起來參加的節目的,事先不溝通的可能性極小,若是極力渲染反倒讓人覺得很假。

錄制完成後,張洋和陸尋單獨聊了一會兒。

曲溪則在後台百無聊賴的等著。

今天方圓和董佳妮都來了現場,這會兒倆人沒事兒,正窩在後台分享彼此的手機相冊。曲溪好奇的湊過去看了一眼,只見董佳妮手機里是一張抓拍的李然和陸尋的合照。

照片中李然一手拿著麥克風一手拿著台本正在看,陸尋則立在旁邊十分自然的幫他整理衣領。攝影棚里的光打的恰到好處,將兩人的側臉都勾勒的十分柔和,像是加了濾鏡一般。

「真是配一臉……」董佳妮小聲嘀咕道,好像生怕別人聽見自己的yy。

一旁的方圓湊過來看了一眼,隨口道:「你別說,他們還真挺像兩兄弟的,高鼻梁,雙眼皮……」

方圓翻了翻自己的手機相冊,一堆機器設備和舞台布景的照片,甚至還有曲溪那幅畫的全景圖,可以說是拍的非常全面了,就是全程沒拍人。

董佳妮笑了笑沒說話,然後手指一劃,換了一張照片。這次照片中是曲溪和李然,曲溪正坐在場邊的椅子上發呆,李然站在他身後張著大嘴,作勢要咬他腦袋。

片刻後,董佳妮再次換了一張照片,照片中的曲溪一臉委屈,身邊的張洋正掀著他的衛衣下擺,而且因為抓拍的時機比較寸,董佳妮甚至拍到了曲溪露出的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