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0(1 / 2)

後便有些明白林靖的冷淡,同時也稍稍放下心來,起碼,林家在這件事上,不大可能太過藏私。

是的,金陵王之孫這個人選,尤其還有林家血統。人人都認為,林家必是支持金陵王之孫的,不過,林翊在朝從未就嗣君之事說過一句話,便是孔太後有問,林翊也是一句,「一切憑娘娘做主。」完全沒有半點表現出對金陵王之孫偏頗的意思。

這有些大臣心下暗道,怪道林尚書年紀輕輕便能位在內閣,就這份淡定功夫,一般人也沒有啊。實在是太會裝了有沒有,做舅舅的,還有不盼著外甥登基做皇帝的!

幾乎半城人都這樣想吧。

但,林家當真是沒有對金陵王之孫表現出半點兒傾向來。

不過,金陵王神通廣大,非但謝家,便是孔家,也很看好金陵王之孫,孔國公私下與閨女道,「金陵王與帝室血緣最為親近,立他家的孫輩,朝臣再沒什么可說的。」

孔太後淡淡道,「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孫,都是姓陳的,又有誰遠誰近呢。」

孔國公還是希望閨女能多考慮一下金陵王之孫。

為此,連同與林家多時不走動的謝家,都通過謝太後,重新走動起來。

林家依舊對此沒有表示出半分傾向,林翊連個關於嗣君的折子都未上過。山東的災情雖緩解了,但,先時受災的地方太多,許多流離失所的百姓,無處可去便入了強盜一途。如今山東,別個不多,強盜最多。好幾次報了匪患,想著請朝廷出兵繅匪,林翊正管兵部,正為此事操心安排。

幾位嗣君侯選人來得很快。

在家里都教過了,禮儀規矩一絲不差,且,都是生得極干凈的孩子。對答上,也皆恭謹。比較小的金陵王之孫、晉王之孫對著孔太後還頗是流露出了一絲孺慕之意。

孔太後一時也沒表現出對哪個更偏愛來,都各賞了東西,叫在帝都住下了。只是,事情來得極快,先是晉王之孫落水,大冬天的,雖及時救上來了,但一場重風寒幾乎要了孩子的命。孔太後自從做了太後,眼見德皇帝數子夭折,實在是見不得小孩子出事了。

憑誰再勸,孔太後都給了豐厚的賞賜,命金陵王之孫、晉王之孫回封地去了。當然,晉王之孫可養好病再走。

至於留下的,兩個半大少年,孔太後還要再思量一二。

孔太後給出的理由也很靠得住,孔太後道,「國賴長君,先時皇帝年歲太小,不得已我這婦道人家與諸輔政大臣操心。先後兩位少帝崩逝,哀家這心,實在受不得這般搓磨。」想著立個年長些的,那么,侯選人就剩了琅琊王之子與楚王之孫。

半大少年,能看出誰好誰不好呢。

大臣們也是各抒己見,孔太後亦是一時難決。因為,不論立哪個,都牽涉到了嗣君背後巨大的政治利益群體。

孔太後正為此事頭疼,內務府送來每月的月例清單,是的,宮里開銷甚大,孔太後身為後宮之主,每月內務府花用了多少供俸,都要有賬目的。

孔太後看過,道,「宗人府有例怎么減了?」

內務府總管回道,「宗人府里的陳公子閑著沒事,在閑地方種了不少菜蔬,他說每晶的例盡夠的,現在也吃用不清,就叫減了一半。」

「哪個陳公子?」

「就是德皇帝在位時,襄陽王府老太妃險被前襄陽王所害,親自來帝都告御狀,德皇帝大怒,當下壓了前襄陽王的爵位,還要押襄陽王來帝都問罪。後來判了襄陽王關押宗人府,這位陳公子,是前襄陽王的第七個兒子,他來帝都,替父做牢。因他是個有孝心之人,德皇帝便允了。先襄陽王放了出去,一溜煙的回了襄陽,這位陳公子就一個關在宗人府了。」

孔太後點頭,「我記得了,之前山東大災,就是他主動減了例,說省下銀子賑災使。是不是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