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9(2 / 2)

說這話時的邱純陽真不像是個道士,那一臉的戾氣看的邱澄明都有點側目,難道說這在災區還遇上了什么不好的事兒?還是和這些小鬼子有關的?算了,不問了,既然三叔沒說,他就當什么都不知道的好。

不管怎么說,這一場滑坡,他們村那是占了大便宜了,大家都挺樂呵這就行。

第84章蝴蝶和定親

都說這清末民國初年日子不好過,好吧,外頭確實不怎么好過,可這邱澄明自打有了系統,整個人就和財神搭上了關系一樣,不單是自己身價不斷的增長,就是和他走的近的也開始變得日子松快起來。

不僅僅如此啊,這家伙不知不覺中其實已經開始煽動他那小蝴蝶了,嘿,他自己還不知道呢。都想不到?改善土質還記得不?草木興盛記得不?對啦,這就是蝴蝶的起點啊。

在山窩子,原本的鹽鹼地因為系統,變得可以種植,而那些被種植下去的糧食,從一開始就是邱澄明換過的好種子,在加上草木興盛的加成,你說,這每一茬獲該有多少?和外頭的其他村子的糧食比起來,差距有多大?即使達不到現代那種動不動幾千斤的地步,只要比正常的多上一倍就足夠震驚轟動了。更不用說如今的現實是,經過邱澄明同學幾次調整之後,光是那種玉米,就幾乎有外頭三四倍的產量,哪怕是清舊制十六兩一斤來計算,也有近千斤。這樣的出息能不激起點時代的水花?怎么可能。

誰都不是傻子,山窩子這么一個明晃晃的高產種子就這么敞開放著,也沒有封口,這樣的情況下那些往來的村落,那些剛結了親的姻親,怎么可能放過?自打聽說了產量之後,簡直都快瘋了好不。

只要搭得上關系,哪怕日子不對,哪怕自家地里已經種滿,哪怕提著禮物上門的花銷是尋常種子的五六倍,那也是一定要討上一把,回去種菜地里的。周邊那稀少的人口頭一次因為一樣東西,聚集的這么整齊,完全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告訴了所有人,什么叫做走過路過不能錯過。

所以嘍,邱澄明他們過來也不過是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和這周邊的人關系才會變得那么的融洽,才會往來的那么頻繁,才會……反正從山窩子散出去的玉米種子,在經過了秋之後,已經使得周邊糧食出產明顯提高,從縣城的數據來看,比以往最好的年份都要多三成,就這還是只有邱澄明他們和周邊兩三個離著近的村子零星在種的緣故,若是這整個縣城邊上的種植農戶都種上這玉米,整體產量翻上兩翻,基本沒問題啊!

有了這么一個前景,大家其實已經能想到這玉米在全國被推廣的前景了吧。即使這個時候的政府已經到了倒台的頃刻之間,即使這里實在是偏遠,無論是從消息的流通上也好,還是物流的傳遞上也罷,都十分的艱難原始,磨蹭的讓人發指。可作為民以食為天,農耕文明的人們來說,沒有什么比高產的種子更有吸引力的東西了,那些地主老財們哪怕摳唆的日日吃窩窩頭,啃咸菜,要讓他知道這產量,估計也能壕一把,親自過來采買的。所以我們不用擔心,即使再困難,這高產什么的,也有人跋山涉水的流傳出去的。

到了外頭,想想那些中等以上的田地,想想那些常年耕細作的老農,那產量會不會比這荒涼的鹽鹼地出產的更多?那可真是很有可能啊!到了那時候,更多的人知道了這玉米,糧商會不會高價賣種子?有了這高價,會不會一窩蜂的全種這個?若是一片片的土地都種植上了這高產玉米,那到了明年,後年,全國糧食產量又會是多少?

等著三年,五年之後,全國糧食產量上去了,到時候糧食的價格會不會下降?糧食便宜了,窮人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