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0(1 / 2)

不平則鳴 宋曇 1246 字 2021-02-21

聲道:「這馮牙婆,不是個安好心的。你以後,跟她面兒上過得去就成,莫要再過多來往。」

徐榮桂聽了,忙不迭地點頭應下,又罵了那馮氏一番。而唐小郎在旁聽得徐三這幾句話,不由抬起頭來,深深看了那徐三一眼。

這餐飯吃罷,徐榮桂趕著去了知縣府上工,而徐三娘則依照先前所言,帶著貞哥兒及唐小郎,去逛了那觀蓮廟會。紅紛綠鬧,香塵滿路,一行三人,吃喝游逛,當真是好不快活。良辰美景,只在今宵。

這壽春縣城,水陸交通,原本就十分發達,又有青山秀水為傍,因而來往行人,向來不少。自打崔鈿來了這壽春為官,一心要將這壽春縣,造成另一個小開封,從這觀蓮節開始,這壽春縣城,便愈發熱鬧了起來。

河湖交匯之處,自此有了水市,雖說規模不大,但也令那來往商客及船家,在壽春停留的時間長了不少。每日里黃昏月上之時,在帽兒巷不遠處,還有夜市,徐徐擺起。不少婦人郎君,白日作工,入夜之後,又來此擺攤,多少也能貼補家用。此外每逢休沐,則有大集可趕,及至佳節,還有廟會可轉。

以前這壽春縣的衙門,的都是農稅為主。不過月余,這縣府財計,倒換作了以商稅為根本。整個淮南西路,大小郡縣,比較起來,壽春縣來的稅款,從中等偏下的位置,一下子便躍居前列。其余縣府,雖有效仿,只可惜卻沒有天時地利,到底是效甚微。

數月之後,便連那徐阿母,都生出了擺攤生財的心思來。她雖沒甚么能換錢的技藝,但那唐玉藻,在烹粥做菜上頭,卻頗有幾分能耐。那唐小郎出了個主意,說這壽春縣城,乃是豆腐的起源之處,倒不若就擺攤賣豆腐,將那豆腐,做出幾十種花樣來,多半也能吸引來不少外地食客。

做豆腐嘛,也不需甚么本錢,如此盤算,很是可行。只是徐阿母在知縣府的那份活計,在她看來,雖賺不得多少銀錢,卻也是個鐵飯碗,著實讓她舍不得撇下不干。眼見得徐阿母有心擺攤,卻又糾結為難,徐三娘稍稍一想,卻是出了個主意,請了那趙屠婦來,兩邊一起,搭伙兒做買賣。

徐阿母白日要去浣衣,夜里頭才有空。趙屠婦夜里頭要抬棺,也不是每夜都去,白日自然是清閑無事。兩邊合起來,正好互補,倒是相得益彰。而那唐小郎,也算是有了一顯身手的機會。這小食攤的買賣,由此便開了張,在集市上擺了起來。

日征月邁,一轉眼,便已是寒冬臘月。這半年里,徐三娘的小日子,著實過得不錯。有道是「富在知足,貴在求退」,這等道理,徐挽瀾最是明白不過,她心滿意足,已然是別無他求。

殘臘初雪霽,梅白飄香蕊,這日里風聲嗚鳴,雪覆窗欞,冰花兒片片飄墜,至檐下草間沒於無痕。這地處淮南西路的壽春縣城,迎來了崇寧八年的頭一場雪。

後山園子里,茅草小屋內,徐三娘坐於椅上,捧著手爐,烤著炭盆,一邊手捧書卷,細細讀之,一邊等著那晁緗做好飯菜,擺上桌來。

其實唐玉藻當時所想,並非沒有道理。這徐三娘和晁四郎,來自於不同朝代,受的是不同教育,更不必提一個是博覽群書,過目不忘,而另一個,卻是目不識書,紇字不認。若說這兩人有甚么共同語言,還都是徐挽瀾主動找的,下了苦功夫,讀了許多花花草草的書冊,才算是和他,有了不少話兒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