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7(1 / 2)

不平則鳴 宋曇 1238 字 2021-02-21

。後來之人,回想起來,都扼腕而嘆,直罵自己沒生在好時候,否則現如今該也是官宦人家了,福蔭子孫,興旺發達,豈不快哉。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一方面,由於缺乏女性人才,在開國之初,朝中仍有許多男子為官,但是這些男人行事之時,往往百般受制,至於擢升提拔,更是全然無望;另一方面,女人們翻身做主之後,表現出了空前的學習熱情,而宋十三娘在改革科舉時,更是大大提升了錄取比例。

由此一來,開國前十年內,女性人才不斷涌現,朝中男兒則被接連替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勉強也說得上是「和平更迭」。只是雖有不少男人,願意接受這種所謂的「和平」,但仍有許多朝中男子,卻是滿心不甘,暗中籌謀布局,及至開國第十五年時,便有了史稱「崇政殿之亂」一案。此番血洗過後,朝中再無一男子為官。

只是現如今,這女尊男卑的大宋國,早就過了最缺人的時候。而國策之中,又有所規定,但凡女子,必須識字。無論是繁華如京都,還是偏遠如壽春,只要哪家生了女兒,便會有差役登上門來,送上《千字文》一冊,並遵囑其母,務必要讓女兒識得這書冊中的每一個字。而到了這女兒十二歲時,則還要參加由地方官府主辦的所謂「會試」,若是這女郎不能將《千字文》默出八成以上,那她所面臨的,就將是重額罰金與連日勞役。

在這樣的制度下,一來,人人皆識字,無論哪個小娘子,都是能寫會讀,每逢州試之時,個個也都想著考上一回,試試運氣;二來,科舉考試的錄取比例,也已經大大縮減。這就是時人為何常常感慨,都說自己晚生了許多年,沒趕上開國之初的好時候。也恰是因此,即便是州試,徐三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也是著實不可小覷。

此外,每個州府的錄取人數,也是根據往年考試,以及各州府的人口數量、經濟狀況、歷年繳納稅額多少來決定的。富庶之地,所錄舉人便多,而貧瘠之州,中的舉人就少。

那秦嬌娥不在壽春讀書,轉而跑到了廬州去,也是因為廬州的錄取定額,要比壽春縣所在的壽州多上幾十人。她那大姐秦嬌蕊,已然埋頭苦讀多年,自負才學,無所畏懼,因而打定了主意,就待在這壽春考試,但秦嬌娥的狀況,卻是有些不同,她准備得很是倉促,為了多些勝率,只能轉戰別處。

二來,便說這考試科目,也是宋十三娘改革的一個重點。本朝應試科目,比之現代高考,還要多上幾門。武舉暫且不說,就說這文舉,一要考詩文,二要考算學,三則是律法,其余還有:史論、策論、兵法、地經、歷法、孝經、常科,總共有十門之多。其中,所謂常科,便是常識知識,考的大多是其余科目所未曾覆蓋到的領域,而這孝經一科,則是當朝官家登基之後,為了彰顯仁政,額外加上去的一門。

雖說最後的名次排行,是按照綜合科目來比較,但宋十三娘設置如此之多的科目,卻並不是為了選出一個全科通才,而是要最大可能地挖掘人才。譬如說,如果某位女郎很是偏科,舉人都考不上,但歷法一門,卻是十分突出,名列前茅,那么地方官府便會將她列至「特奏名」的名單內,再由「司天監」另行考核。從某種角度而言,這樣的一種錄取方式,也算是不拘一格,有的放矢。

三來,在這高考教材及參考書目上,宋十三娘也做了不小的改動。從前那些經史子集,諸如《論語》《史記》等等,早都被列做了禁/書。現如今這宋朝所用的典籍書目,皆是宋十三娘令翰林院重新編著,其實說到底,大多不過是換湯不換葯,刪改幾句不合時宜的,之後再將作書之人換作女人罷了。

燭花紅,焰火明,徐三坐於蒲團之上,微微蹙眉,一邊低頭翻看著手中典籍,一邊聽得羅昀將這科舉之制詳細道來。

她心里清楚的很,僅僅三個月,十門科目,數千名競爭者,要想在其中拔得頭籌,這可絕非容易之事。但是,她的時間已然不多了,萬不能再耽擱下去。

立秋州試,她成就是成,不成也得成!

作者有話要說:還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