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六章 來到春秋時代的第一頓飯(2 / 2)

羅長風見青母為難,心下也能理解,嘆道:「對不住,我也知曉此求有些為難夫人,如此,長風便告辭了。」

羅長風說完再度對青母躬身一禮,隨即轉向阿青,臉上神情柔和了幾分,「阿青,我先走了,明日一早,我到城門外等你,陪你去牧羊,再給你講武王伐紂的故事。」

說完便轉身准備離去,以他的本領,卻也不至於連頓飯都吃不上,至於住的地方,隨便找個地方打坐,便能對付一夜。

「可是……可是你要到哪里去吃食」阿青有些焦急的叫住羅長風,又對母親乞道:「媽,長風是好人,不會害我們的,你讓他去我家嘛!」

其實在看到羅長風看向阿青那柔和的目光時,青母就已經心軟,那絲戒備也淡了不少。

一個人什么都能作假,唯獨這眼神是作不得假的,羅長風性格內向,神情也有些清冷,說話時情緒幾無多少起伏變化。

也正因羅長風如此性情,一開始讓青母心下戒備,可多說了幾句話後,又反而讓她放下了心中戒備。

一個心懷惡意的人,自是盡量使自己看上去無害,將自己的惡意深深掩藏起來,絕不會表現得如此生人勿近。

另外就是,他本性既如此清冷淡漠,卻偏偏在看向阿青時,變得柔和溫潤,這哪里是有惡意分明是喜愛的表現。

故而青母終於松口,道:「壯士留步,既如此,你便隨我們來吧!」

「謝謝媽。」阿青歡喜的蹦了蹦,過來拉住羅長風的手臂,道:「走吧長風,媽許你去我們家了。」

羅長風感激的對青母一禮,道:「多謝夫人。」

青母看著阿青那雀躍的模樣,露出一個無奈中又帶著慈和的微笑,微微搖了搖頭,轉身進了巷子,在前引路。

到了這里,羊群自是早就熟門熟路,自行回了家中,等羅長風他們到時,羊群已然歸圈。

阿青的家在會稽城東南面,由三間土坯房與一個稍大的草棚組成,在屋後還有一個草棚羊圈,羊圈旁是一間小小的茅草房。

草棚里堆著柴薪,放著兩個「陶鬲」,陶鬲上架著一大一小兩只「釜甑」,旁邊還有一架小小的石磨,看來這草棚,便是平日燒飯煮菜的廚房了,那小茅草房則是廁所,也就是所謂的茅房。

這里房屋並不密集,阿青家的鄰居至少隔著五六丈,雖說房屋看上去稍嫌簡陋,但每家每戶的面積卻也不小。

飯食早已做好,就等阿青回來吃,不過多了一個羅長風,飯食顯然是不夠的,青母便讓阿青與羅長風先吃,自己則是再去做飯。

飯食十分簡單,兩碗粟菽飯,一碗煮得軟趴趴的韭菜,沒辦法,這個時代也就這些東西了。

粟是小米,在春秋時這是主食,而菽就是大豆,在糧食中的地位也比過去提高,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石磨的發明,改變了大豆的食用方式。

商周時是直接將大豆煮成豆飯吃,而大豆又很難煮爛,食用極不方便,有了石磨,就可將大豆磨成粉,更加容易入口。

同時,大豆又是一種耐瘠保收的作物,青黃不接之時可以救急充飢,此外,大豆的根部有豐富的根瘤菌,可以肥田,有利於下茬作物的生長,所以大豆的種植就日益廣泛。

這個時代的老百姓過得挺苦,大多數平頭百姓,葷菜吃不起,素菜翻來覆去就那么幾樣。

要想在蔬菜上嘗點鮮,就必須仰仗大自然的恩賜,也就是各種各樣的野菜,青母做的韭菜自然也是野生的。

羅長風在這個時代吃下了第一頓晚飯,雖然不好吃也沒吃飽,但跟阿青並肩一起席地而坐,端著陶碗扒飯,羅長風心里,卻莫名的愉悅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