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 巡政御史(1 / 2)

獨斷大明 官笙 2076 字 2021-02-23

朱栩坐在椅子上,翻閱著奏本,心里還是在不斷的計較。

明年是大明『新政』的第二年,很多改革舉措將向深入推動,去年還是他在京外走了一圈,開了一通殺戒,這才讓很多事情順利起來。明年的『新政』將更加困難,同時他又不能隨意出京,朝廷上下面對的形勢將極其困難。

一陣之後,朱栩合起一道奏本,突然向曹化淳道「對了,巡政御史,准備的怎么樣了?」

曹化淳稍微想了想,道:「回皇上,二十二個省,需有二十二巡政御史,外加配齊各種各類的官員,總人數有近三百人,內閣,六部,大理寺,督政院等都還在商討,還沒有完全定下來。」

朱栩沉思片刻,道「讓內閣加緊督促,必須在元宵之前出京!巡政御史,要將各方面都摸一摸,朕要看看大明的具體狀況!還有,這二十二巡政御史還要交錯巡視,不能出現糊弄的情況,一經現有內鬼,嚴厲懲處!」

「遵旨。」曹化淳應聲。

朱栩擺了擺手,低頭認真的批閱起來。

曹化淳悄步退出去,轉身向畢自嚴的班房走去。

在朱栩批閱奏本的時候,內閣的各種命令也不斷頒出去,相當的密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系列的任命了,除了任命各省的參議,參政,副督正,還有就是大理寺的官員,這個異常引人注目,因為巡撫的品級是從三品,依照『戰區』劃分,設立的四個由京城大理寺直轄的『巡回大理寺審判廷』,品級是正三品!

也就是說,這個巡回審判庭,有權審理轄區內的所有案件,哪怕涉及巡撫,總督都可以!

他們的品級,是從三品!

這對地方來說,簡直太過可怕,猶如繩索套在脖子上,大口呼吸都不得!

京城的一干觀察家,輿論批評家都為之側目,繼而掀起一股股的風潮,各種言論鋪天蓋地,席卷京城,接著就如狂風大浪,滾滾如潮,沖擊向大明的四面八方。

大理寺的動作相當突然,這原本應該是年後的安排,可汪喬年新任大理寺卿,又入了內閣,迫不及待的想做些事情,因此也不願意等到年後,著急忙慌的就對原本大理寺的計劃進行了大幅改動,強力推進。

大理寺。

大理寺現在的基本架構,一個大理寺卿,少卿二人,六個大理寺丞,還配有斷官三十六人,專司審判,另外還有常參官等七十多人,機構上是越來越龐大。

汪喬年現在正在大理寺,聽著二位少卿的討論。

「大人,這東西南北四大巡回判廷,我等建議由寺丞擔任,兩年到三年回京,輪流任職,並且地方也要輪轉,以免被腐蝕,為禍地方……」

「省級官員,自然都是還要押送京城受審,但其他的,在地方上審,是不是有些……就是不放心……」

「沒錯,現在的地方上,什么事情都推來推去,一推二推之後,事情就糊塗了,怎么理都理不清……」

「皇上給我們大理寺這么大權力,就是要朔本清源,打擊那些貪官污吏,還吏治一個清明,不能給他們機會,決不能手軟!」

汪喬年靜靜的聽著,等了一會兒道:「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明日召集大理寺各級官員,建言獻策,本官回來後進行梳理,對於有用,可用,全數采納,並且重獎!」

「是。」二位少卿齊齊應聲,聲音澎湃。大理寺現在真的不同了,那是有內閣輔臣坐鎮的二品衙門!

在汪喬年商議的時候,督政院正忙碌不休。

除了對各項律法加緊完善之外,對各地督政院督正使,督正的任命,也需要督政院復核,隨著一個個任命布出去,預示著督政院的權勢,影響力也將越來越大。

二十二巡政御史,大部分都由從督政院選拔,其他各機構派人參加。

靖王的班房內,看著眼前的魏學濂,有些頭疼。

這個魏學濂之前與吏部的人在皇家政院門前打了一架,鬧的是沸沸揚揚,連後宮都牽扯,介入了,雖然沒有被判刑,可也『拘禁』了半個多月,短時間內,是不能復起的。

偏偏,這位又是皇帝點過名的人,又是皇家政院系的學生領袖,不能一直放著不管。

從本心來說,靖王也覺得這是一個人才,算是他半個心腹,有心啟用。

「你是說,你想做巡政御史?」靖王看著魏學濂,面色淡淡的道。

魏學濂知道自己的情況,一本正經,老老實實的道「是,下官也不想王爺為難,正的不行,副的也可以。」

在巡政御史上,靖王的話語權很大,任命一個副手根本不叫事,想了一陣,靖王道「你想去哪里?」

二十二巡政御史,負責巡視的都是一個省,要長時間觀察,總結匯報給朝廷的。

魏學濂早就想好了,道「下官想去南直隸……江.蘇!」

靖王搖頭,道:「別想好事,江.蘇是繁華,可問題也最多,這次去的不管是誰,肯定會栽在那里,你想清楚。」

魏學濂一聽,目光就微閃,湊近一點道:「王爺,是不是有什么內幕?」

靖王端起茶杯,淡淡道「讓你別去自然是為你好,其他地方挑一個吧。」

魏學濂聞到了一絲味道,作為前任的反貪局主事,他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看著靖王平淡的表情,最終還是道:「那,下官去河.南吧,近一點。」

靖王放下茶杯,道:「嗯,不過本王要提醒你幾件事情,你們是督政御史,只有收集,暗中訪查的權利,沒有任何抓捕,審判,調派的權力,一切行動更不能刺激到地方,以免危及自身,明白嗎?」

大明總體上看似平穩,實則上亂象紛呈,哪怕是在京畿附近,時常也冒出流寇,土匪,強盜等,至於京外,殺人越貨的山頭土匪多了去,各地的總督府雖然不斷的,大規模的清掃,可在這種大環境下,依舊是滅之不絕,掃之不盡,難有凈土。

督政御史一行三十多人,不管是在路上,還是到了地方,要是出點事情,往這些土匪頭上一推,他們這些在京城的人,根本鞭長莫及,也難以查清,多半就是不了了之。

靖王是擔心魏學濂會像在京城中一樣沖動,惹來麻煩,他庇之不及,憑白丟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