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章 第一個辭官的人(2 / 2)

獨斷大明 官笙 1119 字 2021-02-23

家里兒孫自然也會蒙羞,羞於見人,稍有一點的氣節的婦人都會拿出一張休書,言道:君有前途,賤內難同,今日請君賜予休書一封,以告家中父老。

如果不肯給休書,婦人一般會帶著孩子直接回娘家。

這樣人,別說朝廷,即便是大街上,還有何臉面?

傅昌宗自己一身麻煩,看著楊錦初,輕輕搖了搖頭,道:「家國社稷終有兩難全之時,這封信我先留著,你隨時可以拿回去。」

楊錦初抬起手,深深而拜,道:「謝大人。下官半路而逃,無顏面對同僚,請大人不必挽留。」

傅昌宗神色復雜的點點頭,道:「無需灰心,等雲開月明之後,皇上定會召見你回來。」

楊錦初面上露出微笑,道:「下官也相信這樣的日子不會遠。」

即便楊錦初在笑,但眼神,臉上的落寞還是清晰可見。

他們都知道大明的問題在哪里,也知道了解決的辦法,但這件事太難,難的即便到了現在也不知道能否達成,時間還要多久,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他們能選擇的並不多。

傅昌宗看著楊錦初離開的落寞背影,目光復雜。

楊錦初是今年第一個主動辭官的侍郎,也是孫傳庭南下後的第一個,在朝野造成的震動還不知道會有多大。

傅昌宗想了想,還是拿著他的辭官書前往孫傳庭的班房。

楊錦初的辭官,孫傳庭沒有允准,但是給他放了大假。

這也也算讓他對家族有個交代,留住清名,將來復起也不會被人詬病,算是無奈中的保全之策。

但一個侍郎的『辭官』,還是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激起了朝野反對聲的浪潮,更多的壓力撲向以孫傳庭為代表的朝廷。

重修《熹宗實錄》是翰林院一些編修提出的,原本這種聲音很正常,是基於對萬歷以來的各大案進行一個『歷史定位』,這件事也一直在做。

但隨著孫傳庭要對祖法進行改革,激怒了不少翰林院的大家。

現在的翰林院聚集了眾多的大儒,是朱栩多年准備,囊括進來的。他們德高望重,陡然一聲,士林都要抖三抖。

原本打算對一些大案進行梳理,對一些疑案進行定論的人,立時被利用,裹挾,成為反對孫傳庭的輿論先鋒。

翰林院有編修的能力,卻沒有權力,因為翰林院現在算是大明的『文學院』,可以承接來自禮部的任務,卻沒有決定權。

因此,最終的壓力都集中在禮部。

禮部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壓力極大的部門,沈珣頭都白了不少,尤其是最近一些日子。

天天有一些長輩級的大家來跟你講道理擺事實,只能聽著,還不能反駁,只能笑臉附和,誰受得了?

現在這些人要修《熹宗實錄》,原本也沒什么問題,哪怕再忌諱的事情,他們這些讀了一輩子書的人,春秋筆法那是嫻熟的很。

但別有用心的人要借此攻擊內閣,那就得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