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大明火器(1 / 2)

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1377 字 2021-02-23

臨近年關,加上過完年就要更元,南京城里頓時喜慶了許多,全國各地很多戲班子都趕在這個時候涌了進來,敲鑼打鼓的好不熱鬧,朱允炆對這個不感興趣,他以前對曲藝只喜歡聽個相聲。

徐輝祖臘月初就離了京,朱允炆帶著文武百官親自送的,邸報加印上千份到了全國各個地方,也算是造勢,省得天下人風言,鐵鉉為此還特地找到朱允炆,新軍練了三個多月,精氣神方方面面著實改觀不小,鐵同志就盼著能拉到前線試一試。

「這個不急。」

朱允炆是在虞衡司接見的鐵鉉,說起虞衡司大家可能不熟,虞衡司隸屬工部,下轄主要單位就是軍器局,虞衡司軍器局同御前司下的兵仗局便是大明火器的兵工廠。

朱允炆登基以來,取消了兵仗局的編制,把軍器局和兵仗局中負責冷兵器制造的部分拆出來合並,仍歸虞衡司軍器局管轄,兩局火器制造的部分合並,成立了新的衙門,叫火器局,歸到了總參謀府。

明初的火銃很長,有將近四尺,也就是一米二左右,長度上類似於後世的毛瑟步槍,不過讓朱允炆沒有想到的,這個時代的明朝火銃,竟然可以連!

軍器局在洪武二十六年就研出了可以支持三連的火銃,但是因為保護技術還不成熟,容易炸膛,才沒有裝備部隊使用,直到今年才完善這項技術,朱允炆還試過一次,手感很差勁,威力也不咋地,五十步之內可以打穿棉甲,過了這個距離,殺傷寥寥。

雖然如此,朱允炆還是很開心,便給這支火銃取了名字:「明年要大規模生產,武裝新軍神機營,明年是建文元年,就叫建文式火槍吧。」

之所以在虞衡司,主要是朱允炆差虞衡司給建文式火槍造了個伴侶。

刺刀!

因鑒於這時代煉鋼技術還遠達不到後世水准,虞衡司的官員在朱允炆設計的原圖紙上做了修改,將刺刀改工成厹,即三棱矛,加強了結構的穩定性。

火槍手在大明軍隊里的地位比較特殊,論遠程輸出能力,他們比不上弓弩手,論近戰輸出能力,又比不上傳統的步騎軍,所以一直屬於雞肋的角色。

但是在新軍的操訓中,因為朱允炆的指示在,火槍手占了極大一部分,將近二十六萬的軍隊,火槍兵占了足足十萬。

當初因為這個,鐵鉉差點沒跟朱允炆辭職,傳統的長矛兵全部被改編成火槍手,近戰能力起碼砍掉一半,朱允炆今兒拉著他到虞衡司,目的就是給他補上這一塊缺口。

「新軍自然有上戰場的機會,但現在還不是時候,朕前些日子去看了一下,軍容面貌上,精氣神還過得去,有了那么幾分朕想看到的樣子,但還是有些差距,再等等,等開了春,朕讓你們去北地拉練轉一圈,見見血再回來就差不多了。」

朱允炆抄起一把刺刀,打量幾下後一伸手,「去取把火槍來。」

一旁的雙喜應了一聲,小跑著自牆上取下一把新式火槍,新式火槍跟以前火銃的最大區別,就是加了類似於槍托的後肢,這倒不是為了緩解後坐力,而是給槍身加了曲線感,原先的火銃就像一根長棍子,前粗後窄,拿在手里不適合捅刺,改良後的火槍,除槍管下方加了上刺刀用的箍槽外,便是尾部的延伸,長度上將近了一米五,上了刺刀之後,長度便延伸到近一米七。

朱允炆把刺刀加上,拿在手里模仿後世軍人的拼刺刀姿勢,虛空刺了兩下,很滿意,便遞給了鐵鉉,「你來試試。」

鐵鉉看得時候就已經明白過來,此時正是心癢難耐,但還是沒敢接手,「臣不敢。」

御前舞戈是死罪,萬一有個不慎,傷了驚了的,那還得了。

雙喜機靈,虞衡司里有木制的刺刀模子,便取過來換下鋼刺,又檢查了一下火槍里並無彈丸,這下鐵鉉心里才踏實,拿在手里,想著舞個槍花,卻怎么都耍不太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