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大明版政治學校(二)(2 / 2)

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1284 字 2021-02-23

等到趙某的後代兒孫,繁衍生息,以致不得不分家後,便從一個龐然大物的趙家變成了無數個小趙家,每一支都有個一二十畝地,但領頭的,一定要是有功名在身的,為什么?因為可以不用交稅!

如此,幾十個小趙家開始蓬勃展,走老祖宗趙某的路線,一到天災之時,就吞沒鄉鄰的土地,如此一來,每一個小趙家隨著時間的流逝,都變得強大起來,然後再拆分。

這,就屬於土地兼並的最後階段。

無地之人會越來越多,而土地卻全部集中在世家豪紳的手里,最終,占據了整個國家十之八九土地的世家豪紳因為不納糧、不交稅,導致了國家財政崩潰,又趕上天災,無力賑災,嗷嗷待哺的無地之人就會起義造反,殺世家豪紳來換取活命。

國家往往在這個時候,也已經無力平定起義,世家豪紳趁機聚斂實力,等叛亂平息,世家已成氣候,大家伙就不可能在滿足只當世家了。

漢朝無力平定黃巾,推行州牧制,任由天下諸侯並起,最後曹操統一北方,他的兒子曹丕與其他世家商量,你看大家都是世家,我實力最大,這個皇帝我先做好不好?

其他世家說那你要做,我們能得到什么?

於是九品中正制誕生了,曹丕向世家集團進行了政治妥協。

隋朝,隋煬帝開科舉,打擊世家舉薦官員的權利,結果就是世家皆反,世家之一的李淵趁亂做了皇帝,滅了很多的世家,有了大唐。

但治理國家要靠讀書人,李唐只好有扶持了一批新的世家,隨著時間的進展,最終這批新生的世家又占據了天下的土地,老百姓又得造反。

趙匡胤為了做皇帝,欺負孤兒寡母,要獲得政治上的輿論支持,所以與士大夫共天下。

但是老趙家很聰明,大力展的資本貿易,國家一度富裕到gdp占全世界的6o%以上,京城的守門官都比歐洲一個國家的國王還富裕,極大緩解了土地兼並的度,不過可笑的是,被異族給亡了國,也是足夠貽笑大方的。

等明清兩朝,明朝的宗親家法,導致明中後期,土地兼並的度瘋狂加劇,最終亡國。

韃清一朝,靠著地瓜土豆等農作物,養活了天下人,倒是國祚綿延,不過西學的思潮浩浩盪盪,民智覺醒,最終廢除帝制,亡了國。

近現代社會,以另一種形式仍在快的展著。

社會資源的占比率。

不足1%的人擁有著社會9o%以上的財富和社會資源的支配權。

咱們可以看到,父輩(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生人)那一代,他們都是在同一起跑線,吃過大鍋飯,然後趕上改革開放的浪潮下海經商,靠著自己的能力脫穎而出,二十一世紀的富人,基本都是白手起家出來的,像不像一舉中進的趙某?

他們的孩子接受到的教育得益於此,便是要過普通家庭的孩子了,自然而然的,當社會進程到了大浪淘沙階段,精英留存的比例中,這批孩子的占有率將會逐漸過普通家庭的孩子。

土地兼並的進程本身是不可逆的,朱允炆也不認為他有本事避免土地兼並,這無疑痴人說夢,但他必須要想一個辦法,當土地兼並到達某一個節點的時候,來進行人為干涉,將土地兼並的進度條拉回原點,讓他重新走一遭。

毫無疑問,朱允炆拋出的這第一個問題,就讓整個文化殿的一眾大才張口結語,無從解答。</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