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如何處置安南?(下)(2 / 2)

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1494 字 2021-02-23

解縉心里就苦。

他哪有什么原因,他就是單純要反對而已。

他今天才跟暴昭他們撕破臉,所以,在日後的任何事情上,無論暴昭一方說的有沒有道理,他都要反對,為的就是向皇帝表忠心。

他跟楊士奇要是跟暴昭一方達成默契了,皇帝該怎么想?哦,合著你們倆逗朕玩呢?啥事你們都跟他們想的一樣,你們心往一處使,朕還怎么搞朝堂上的政治平衡?

歷朝歷代數得上號的皇帝,一定是搞政治的好手,會把朝堂分為好幾派,方便自己掌權。

而這種同朝為官,但在治國上,甭管同僚施政對錯,只要咱倆不是一派的,我就要反駁你觀點的現象,就叫做黨爭。

大家不關心政策對老百姓的影響,只是單純的為了向皇帝表明立場,哪怕明知道自己的政策會害死很多百姓。

要么怎么說,黨爭誤國害民呢。

好在楊士奇站了出來,替解縉接過了話。

「陛下,安南初勘,民心不穩,非廢國立省之良機,安南有口六百余萬,雖以多年漢化,但終究是一國,非我漢族,貿然廢之,必引起抵觸反抗,除非我等學暴元行徑,殺到亡國滅種,否則,那片土地是不會安定的。」

朱允炆便微微頷,「楊學士所說甚合朕意。」

「滅亡一個國家很容易,打敗他們的軍隊,俘虜他們的國王就可以了,但征服一個民族,很難!」

朱允炆意有所指的說道,

「當年暴元滅南宋,戰場上所向披靡,逢戰必勝,但卻在我漢民的誓死抵抗下,推進維艱,暴元舉起屠刀,興四川之屠、常州之屠、襄陽之屠,殺了幾百萬人,都沒有能夠嚇破我漢人的膽子,反而當他們放下屠刀,靠著一批文人先行攻心的時候,滅南宋的步伐反而加快了,這說明什么?說明滅國靠軍隊,滅種靠文化。」

大殿中,所有人的臉騰的就紅了。

朱允炆雖然沒有明說,但矛頭指的誰,他們心里都跟明鏡一般。

當年,金元宋三朝並立之時,天下有三個衍聖公,分別是金人所立孔元措、元之孔之全、宋之孔洙。

元滅金,孔元措降元,導致元朝一度兩個衍聖公,為了爭這個衍聖公的爵位,孔元措可謂是極盡跪舔之能事,才趕走元朝本身的衍聖公孔之全成為衍聖公,孔之全反而成了曲阜令。

後來孔元措去世,無後嗣,以其弟孔元綋的孫子孔湞繼承,孔之全的兒子孔治就上書舉報孔湞的出身低賤,不合衍聖公世系繼承禮法,孔湞被廢。

但衍聖公的爵位空缺,這就是忽必烈玩的手段。

誰有本事幫我滅南宋,這位子就給誰。

從此,孔家人為了爭這個衍聖公的位子,在文化戰領域那是各顯其能啊,想盡一切辦法動文人,幫助穩定被元占領區漢人的思想。

最後,南宋滅亡後,孔治成了衍聖公。而南宋那一支的衍聖公,成了元朝的國子監祭酒。

呵呵,孔家作為儒家領袖,真是一門雙傑啊,都在暴元文學部門工作,負責消滅抵觸情緒的陣線。

篡改歷史,消融隔閡,隱瞞屠殺。

這是要從根上面,滅漢人的種!如果他們完成了這項工作,有著五千年璀璨文明的華夏民族,就他媽滅種了!

「廢國置省,暫不可行。」

朱允炆擺擺手,「那安南國王陳安才幾歲,讓他當國王也沒什么威脅,先當著吧。至於那個胡季犁的女兒,安南的王太後,押到雲南砍了,祭滇國公之英靈。其余安南國投降的將領一律免罪,置教諭兼攝國政即可,駐軍留一萬人就行了,以免引起大規模的反抗,朕暫時不想大動干戈,等朕想好辦法,在騰出手慢慢搞。」

「吾皇聖明!」

現在誰還有臉反駁朱允炆的話,前邊朱允炆那一句滅種靠文化,已經讓他們羞愧欲死了。朱允炆真要追著那事說,他們都要自裁於金殿之上。

「哦對了。」

朱允炆一拍腦門,「今日西南報捷,朕心情甚好,鄭沂的事,便寬赦一二吧,鄭愈謀逆,著車裂於市,鄭沂為其父,教子無方,同罪,斬棄市三天,三族之親,免死罪,流放安南,眾卿以為如何?」

「陛下仁慈,臣等叩謝隆恩浩盪。」

滿朝皆跪,朱允炆這才笑著起身離殿。

跟朕斗?朕一句話就懟死你們!</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