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公事為重(1 / 2)

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1180 字 2021-02-23

貴州的事,著實給朱允炆提了一個醒。

天高皇帝遠,皇帝,貴為天地主宰,到底只是一個名頭而已,地方上,尤其是越加偏僻的地方,哪個官員真的會日日夜夜惦記著皇帝交代下來的差事?

通訊達、交通便利、中樞軍權。

只有這三樣都占上,才能讓地方跟中央做到步調一致,而在此時的大明,除了第三點之外,前兩點根本就是遙遙無期的事。

貴州都司,一文一武兩個最高長官沒有一個拿朱允炆當回事,或許他們想過好好做事,結果現難度很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又看到中樞沒人過問,索性也就不再兢兢業業了。

四年啊,朱允炆一想起來就覺得心都在滴血,他有幾個四年?大明又有多少個四年?

整整四年一事無成,靡費的,何止是四年來朝廷撥付下去的兩百萬兩銀子?虧損的,何止是貴州四年的稅賦。

就貴州這個省,就算足額上稅,也只是很微小的一個數字,朱允炆根本不在乎。

他在乎的是改變!

改土歸流、遷民與外,漢貴合處這才是最重要的。

區區陳亨、湯成之流都敢將他朱允炆的諭令置之不理,四年來辦事不利甚至不知道向中樞交一份如實匯報的奏本。

那四川、雲南、關西七衛這些地方呢?兩廣呢?

這些離南京幾千里的邊疆行省,對朱允炆、對內閣下達的政策,有多少落實了?

朱允炆突然想起了後世的巡查組制度。

不查不行啊!

朱允炆突然明白為什么太祖皇帝生前如此勤政了,也明白為什么太祖會在死前著重叮囑自己要勤政。

想要國家強大,在這個通信落後的年代,皇帝真的要殫精竭慮,真的要萬事追蹤到底。

這幾年,朱允炆為了強化中樞對地方的領導管制,復啟了各地錦衣衛千戶所,效果上還是非常好的,起碼監督的作用非常明顯,雖然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冤假錯案,這一點,朱允炆也開始著手補充和強化都察院的官吏人數。

但是在偏遠的,沒有錦衣衛千戶所的地方,監督機能下降,那中樞完全是兩眼一抹黑,啥也不知道了。

「日後要適度放開民間的監管監察。」

朱允炆苦思一夜,沒能睡得著,就在翌日一早行軍的時候,跟雙喜交代了這事。

「各省、府的千戶所,監察民間行為的胥吏,裁撤一半或一多半,下到縣里,主抓官吏的監察。

你的西廠,要加擴充和培養一批有文化的底子,下到各千戶所領副職實習,一個是商稅的監察,另一個就是官吏的監察,地方一旦松懈腐敗,恐怕各種稅收會貪墨大半,這都是朝廷的損失,等有了錢,朕會再擴充西廠和錦衣衛。」

朱允炆不能再讓貴州這么膽大包天的事情出現了,一寸光陰一寸金,一想到被浪費的四年,他都恨不得把陳亨、湯成兩人的皮給剝下來!

西廠和錦衣衛必須加快擴充和壯大,並且要下沉地方,下鄉不切實際但起碼要下沉到縣一級。

放開民間的監管不算什么大事,老百姓有什么好監管的?防止他們造反嗎?還是防止他們嘴上沒有把門,亂說中央和朱允炆這個皇帝的壞話。

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太祖定下的田賦如此之低,朱允炆登基之後,更是停了無償的徭役行為,無論是通渠修路還是築堤,朝廷都有撥糧秣銀錢支付。

只要地方不貪腐或少貪腐,按照中央的政策執行,老百姓為什么要造反?

要把人力騰出來,留在更有必要的方面。

「陛下,需要清查的更徹底些嗎?」

雙喜策馬跟隨在朱允炆身側,聞言便問了一句。

「比如,各縣的田畝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