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江山如畫(四)(2 / 2)

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1439 字 2021-02-23

這耿瑄,到底是心大啊。

耿瑄雖是耿炳文幼子,今年倒也有二十多歲了,在這個年代,三十歲的人都可以自稱老夫,但這耿瑄,明顯跟朱高煦是一路的貨色,沒有一點眉眼高低。

「沒什么,只是朕這衣服,倒是要你晚上給朕洗出來了。」

耿瑄這才注意到朱允炆的便服上,不知道什么時候迸染了些許的汁液,顯得甚是邋遢,當下嚇的面色蒼白,屈膝就打算跪下身子,被朱允炆一把攙住。

「干什么?又不是殺頭的罪過。」

看到耿瑄嚇的厲害,朱允炆有心調笑了一句:「可別讓你爹知道,要不然怕是要把你打的抬回南京了。」

耿瑄更是膽裂,面如苦瓜,五官都擠作了一團,惹得朱允炆哈哈大笑起來。

「何事讓陛下龍顏大悅啊。」

正當口,雙喜已是走了回來,看到朱允炆樂他也跟著樂。

「朕的護軍將軍正愁著怎么給朕洗衣服呢。」

朱允炆一指耿瑄,雙喜便看到耿瑄和朱允炆身上濺染的汁液,當下也樂了。

「這洗衣服都是奴婢們要做的事,待晚些時候,自然有人來辦,耿將軍就不要愁了。」

「雙喜說的對,朕哪里還能真的讓咱大明比武的元魁來做這種事,好了,洗衣服的事也不用你了。」

若說這天底下誰最了解朱允炆的心思,雙喜絕對是唯一一個。

輕飄飄一句打岔玩笑,便是淡化了耿瑄御前失儀的責任,順帶著連洗衣服這件差事也替耿瑄接了過去。

主仆兩人一唱一和,倒也就把這事碼了過去,只聽得耿瑄感恩戴德,心頭一片火熱。

「四川這地界,人傑地靈啊。」

看著大案上幾碟瓜果,朱允炆由衷贊嘆一句:「天府之國,名不虛傳,倒是不缺吃的東西。」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

雙喜挑了個芒果,細細剝弄起來,末了遞給朱允炆:「沿邊幾個府,有些不適合耕種的地方就種了果園,老百姓,總有個謀生的活計。」

朱允炆吃的開心,點頭表示認可,他這一個月看了四川的很多風土人情、官文奏本。四川這地界有田有山,有漢民有土民,民族雜居而處但也其樂和睦。

想要民族與民族之間友好相處,其實就是雙方可以互相融入對方的民俗文明之中,並且做到高度的接受度,自然隨著時間的衍變就成了一家人。

漢民族的同化力之所以高,就是因為這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川民土戶有以山中捕獵為生、或以山中采葯為生的,這些漢人也可以做得到。

耕地種糧,四川的布政使司也會給土民土地,讓他們在寒冬時節也不用擔心口糧為生,如此一來,自然是日常生活中彼此幫助,久而久之就親密了許多。

「貴州、兩廣那邊就是應該好好抄一下四川的功課。」

朱允炆砸吧砸吧嘴,沒有吃過癮,那邊雙喜已是又剝好了一個。

「別整天悶頭拉車,也向兄弟省份學習交流一下,你就說貴州的山戶,咱們的山地軍哪里來的,不就是這么招募來的嗎?多宣傳宣傳,守著那貧瘠的山田、靠著攀岩上樹的采葯,哪里能養得活胃口,要多出來見見世面。

還有兩廣那邊臨海,既然人家不願意種田,就不要硬著頭皮逼人家嘛,捕魚哪點差了,起碼頓頓有肉吃,他們捕咱們的漢人也可以去捕,多通力合作,這隔閡不就慢慢消融了嗎?」

後世為什么民族之間的差異只剩下風俗這些旁枝細節,不就是因為大家的生活習性、謀生方式大多都融聚在一起了嗎?

少民也要參加工作、上學、旅游,跟漢民日夜相容,自然時間長了就看不出什么不同來。

朱允炆是個很大度的人,只要是能夠接受漢文化的人,他都願意一視同仁,都是大明的子民,也永遠是大明的子民,大明會保護他們的安全,鬧了災朝廷一樣開官倉賑糧。

只要大方向上只要遵從朝廷的政策,細節上的習俗風土允許保留下來,朝廷也會去尊重。

對於遼東那地界,李芳遠犯下的累累罪行,朱允炆對此也很是心痛。

要讓那群朝鮮勞工好好的贖罪!</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