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一體納糧、火耗歸公(2 / 2)

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2518 字 2021-02-23

「真是觸目驚心啊。」

負責江西地域的都察院官員拿著名單找到了御前司的監察太監,沉聲道:「公公,這江西可謂是爛到骨子里了。」

天下士子半江西,當朝內閣之中,輔楊士奇和大學士解縉都是江西籍,這不僅大大鼓舞了江西士子的心氣,某種程度上也鼓勵江西士子大搞鄉黨山頭。

大家伙互相支持,一家貪十家貪!

像陳一新這般主動退田的,基本都是外鄉人,而江西本地的坐地虎,早都背地里商量好了對策和串通在一起。要么都退,要么都不退!

這下倒好,拔出蘿卜帶出泥,一個也沒跑掉。

「按照聖諭,這要是全砍了,那可是上千顆人頭啊。」

捏著收集在一起的名單,都察院的官員咽了口唾沫:「怎么辦?」

事情到了這般嚴重的程度,真要引刀成一快,那地方要癱瘓成什么樣子啊。

「怕什么,又沒有什么主官。」

太監瞥了一眼:「最大的也不過是個按察使,地方的知府只有三人,同知七人、五品六品銜的佐官幾十人而已,大多數還是無官無職的各家士子和一些不上台面的胥吏罷了,過兩個月江西開省考,還怕補不齊?」

江西這地的文風在這里,你要說多了沒有,十萬八萬個識字的不難找,一千多顆人頭,幾百個崗位而已,根本不夠那些落第不仕的貧寒士子搶的。

大明六七千萬的百姓,哪怕識字率只有百分之一,按照比例,江西這地界的讀書人那都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了。

「奉上諭,殺!」

太監眼皮都不眨,便森然吐口道:「凡此名單之上者,皆斬!」

江西的天,便隨著這一句話音的落下,被染的猩紅猙獰。

而江西最慘的無疑就是杜家了,從杜老頭這個家主自下,四個兒子、十七個孫子中的六個全被砍了腦袋!

其他十一個因為年幼還沒有功名在身,不存在擁有免稅田的基礎,自然也不可能有貪占的行為這才逃過一劫,但他們的余生會跟著杜家的女眷一道被流放遼東或者台灣。

杜家的境遇也是江西小半數官吏門閥的縮影,那便是滿門抄斬!

而自江西之後,南直隸、浙江這兩個士子階級能量名列前茅的大省也沒有跑掉,兩個地方加一起也是上千顆人頭落地,而諸如河南、山東、湖廣、福建這般的便要次上不少,加在一起也不過幾百人而已,更遑論山西這種士學不昌的了,山西和北平兩省忙著挖煤的。

包了歸堆,此番大明涉及免稅和職俸田一案的官員胥吏總數也達到了三千七百人!

三千七百人,就是三千七百顆人頭!

這般震怖的數字,讓大明所有的官員都有一種回到當年空印案的感覺,一時間天下人心惶惶,心神驚悚。

但也因此,退田的進程被無限加快,整整一百四十萬頃的田產回到了老百姓和地主的手中,蒼穹之中,全是幾千萬老百姓對朱允炆這個建文皇帝的贊譽之聲。

而在這個時候,求是報連續兩期刊文,又點了一把大火。

「自建文五年始,地方上南直隸、浙江的稅賦由十五稅一放寬至二十稅一,全國其余各省由二十稅一放寬至三十稅一,省府兩級糧長的補缺損耗額定一半,另一半缺額歸朝廷。」

以往是缺多少地方補多少,國庫和各省官倉的入庫是死數,現在缺數省府兩級糧長只出一半,另一半由朝廷買單,可以說一下便讓地方那些豪紳地主松了口氣,加上減免的稅賦,總量上也自然要比過往的年份少掉不少,他們要花的冤枉錢可就肉眼可見的少了一大截。

而減免省府兩級糧長的補缺,這也算是另一種的火耗歸公了。

剛砍了幾千顆腦袋,不能再逼那群地主去死了,各省府的兩級糧長要是跑了路,大明的地方稅收國策就會很難進行下去,賑災的力度也會變差。

讓出一點甜頭,是應該的。

減低糧稅,火耗歸公,不僅僅可以讓民力得的快的恢復,也可以側面的鼓勵人口生育。

而三十稅一的寬政,除了洪武早年執行過一段時間,歷朝歷代只有文景之治時推行過,這個納糧的數目等同於當初百姓選擇掛靠給士子名下的投田,是一個幾乎可以被忽略不計的數字。

廢了免稅田和職俸田,如果還按照當初的稅賦來看,大明建文五年的年稅有望達到八千萬石!國家消耗不了那么多的糧食,存著霉不如讓老百姓多吃幾口飯,吃飽了才有力氣生娃。

大明現在才四五百萬頃地,受制於沒有機械化和人口的稀少,這個開墾的數字已經達到了峰值,民間的農民是真的靠著體力揮汗如雨的勞作來耕地,得讓他們多吃點。

而第二條國策就純粹是朱允炆為了刺激人口爆炸推行的鼓勵生育了。

「自建文五年始,除各地軍衛所軍籍以及商籍暫不做改動之余,停止農籍和匠籍的登記,所有工匠、農民統一戶籍證明,各地大戶的仆役下人一並登記放戶籍證明,各省匯總人口數及田產數遞呈中樞。」

朱允炆要開始著手進行大明版人口普查來刺激生育了。

很多地方的地主大戶家里往往有上百個下人仆從婢女之類的,這些是什么?

冷兵器時代,這些就是國力!

等人口普查結束之後,朱允炆就會著手推行丁口稅!

養多少下人就繳多少稅,只要你願意掏錢,隨便你養。

那么大的國土,六七千萬的丁口夠干什么的?

後世養活半個中國的東北現在還是一片處女地,廣袤無垠的大草原還在等著大明征服,南亞、東南亞那一片一年兩熟、三熟的寶地也可以成為大明的糧倉,也可以成為大明海域的屏障,都需要人口去實。

按照進程,大明會用一百五十年的功夫才將人口充實到一億五千萬,這個增長度只有百分之零點六!

而參考朱明宗室的人口從太祖的二十多個兒子到萬歷年近三十萬後世子孫!增長率達到了百分之六!

足足是普通百姓的十倍啊。

限制大明人口增長的主要症結無非兩大點,士子不納糧和宗親的快繁衍,這兩者大量擠占了普通百姓的繁衍環境,現在這兩條都被朱允炆砍掉了,然後又放寬稅收的比例,大明的人口將會迎來一次高爆期。

參考明亡之後的滿清,康熙三十年,清朝在冊人口是兩千萬出頭,而等到咸豐年間,全國的丁口大約有四億。增大概在百分之二,當然這里面也有因為紅薯、地瓜的引入而導致糧食足夠果腹的功勞。

至於其余限制人口增的次要點:醫療科技不達、對自然災害的抵抗力度偏低、工業化水平不夠這些客觀因素,朱允炆也在努力。

但是起碼一百年之內,哪怕整個大明玩了命的生,也填不滿大明和大明周遭的土地,客觀因素還無法影響到眼下人口的新生率大於死亡率的。

朱允炆覺得,只要自己別玩酒池肉林這種傷身子的游戲,那在自己死之前,應該是能看到大明的丁口破億的。

盛世不遠!</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