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兄弟二人(1 / 2)

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2134 字 2021-10-2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日月永在 !

這是一座完全被白色裝裹的殿宇,這里是太後呂氏停靈的地方。

在停靈七日後,呂氏的靈柩就會被移到孝陵下葬。

因為興宗皇帝朱標的靈柩就停在孝陵中的一座偏室,自然如呂氏等朱標生前的正妃要合葬。

等什么時候朱允炆也葬進去,祖孫三代就算團圓了。

當然,以孝陵之大,足夠老朱家歷代皇帝葬到二十一世紀。

殿內沒有太多的人,也沒有誦往生經的和尚道士,只有朱允炆這么一個兒子,帶著文奎、文圻兩個孫子在守靈。

爺仨都很安靜的跪在靈柩前的蒲團之上,這種姿態已經從辰時持續到了申時,中午只進了一些吃食和水。

過了這停靈的最後一天,明日一早,靈柩就會轉向孝陵而去。

「父皇您已經連著幾天沒說話了。」

朱文圻守在他爹跟前,看著後者連著幾天默不作聲,終於按捺不住心頭的疑惑,開口問道:「是為了奶奶而傷懷吧,您多次說過,生老病死乃世間常事,無需因此而動心懷,還望父皇保重龍體。」

朱允炆側首,輕輕搖了搖頭:「你爹我不是在傷心,只是在想爺爺當年跟朕說的話,這七天難得的靜下心來,便一直在想。」

「是曾祖父高皇帝嗎?」

文圻來了興致,他出生的時候朱洪武已經賓了天,小家伙還真沒有機會見到這位傳奇一生的曾祖父,即使是文奎,也沒有了什么印象。

畢竟那個時候的他才只有兩三歲。

他們卻不知道,朱允炆口中的爺爺,是腦海中那些破碎的記憶碎片中,那個老紅軍。

那段記憶破碎的實在是太嚴重了,朱允炆能夠記住的,只有自己當年在仕途青雲直上,正直意氣風發少年得志的時候,爺爺臨終前感慨萬千的那句話。

「我對你沒有太多的要求,也不需要你光耀門楣,只望你將來做官能對老百姓好一點。」

對老百姓好一點。

而後,這一塊碎片消失,爺爺的臉變成了朱洪武。

一樣的老態龍鍾,一樣的倒卧病榻。

兩者的身份天差地別,後者的威勢也遠比前者要盛隆太多,但說的話卻是一模一樣。

「你做了皇帝,要對老百姓好一些。」

這兩句囑咐出自不同身份,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囑托,卻意外的產生了競合。

也因此被銘刻進了朱允炆的骨子和腦海中。

前世的記憶,朱允炆已經模糊了太多,但這句話卻恰恰因為這次意外,而一直留存著,從不曾因為時光的洗滌而淡化。

相反,隨著時間的沉淀,朱允炆自身歲數的增加,而變的越加深沉。

「對,是你們的曾祖父。」

朱允炆說了一個模糊的身份代詞,而後嘆了口氣。

「朕很小的時候,他就教朕孝信仁義,說百善孝為先,講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這些故事,陪了朕二十多年,等到朕也有孩子之後,就更加明白什么叫做養兒方知父母恩。」

跪在呂氏的靈前說孝這個字,身旁已經長大的朱文奎便覺得渾身都很別扭。

他不是小文圻,他已經大了,這皇宮里發生的事,對他來說基本沒有秘密可言。

「你們沒有見過你們的曾祖父,朕也沒有見過朕的曾祖父和曾祖母。

記得很多年前,朕問爺爺,曾祖的故事。

爺爺便流了淚,後來朕才知道,爺爺當年在前線打仗的時候,曾祖母已經患了病,但那個時候沒有軍餉。爺爺到處去借,才湊夠了一筆稀薄的錢寄回去,而一個月後,這個包裹又被寄了回來,里面的錢變得更多了,而且,還多了一口糧食。

原來那個時候山河破碎,曾祖母就把自己買葯治病的錢,連著最後一口糧食打成了包,都交給了爺爺。

自己選擇了在病痛和飢餓中離開這個世界,好讓爺爺可以安心的在前線打仗。」

兩個孩子聽的糊塗,這不太像是朱元璋的故事,但朱允炆那情深意切的口吻也絕無有杜撰的樣子。

這是一件真實發生在朱允炆身上的故事。

「如你們曾祖父這樣的故事,那個時代無可計數,一個偉大的母親,選擇將自己四個孩子全部送上戰場,後來四個孩子都陣亡了,這個母親便把四份撫恤錢送到軍營,援助國家,還搭上了一只陪著自己很多年的貓。

說她家里已經沒有什么能夠支持國家的了,只有這么一只貓,殺掉吃可以填肚子。」

兩個孩子聽得面上發麻,鼻翼發酸。

「所以當聽聞這兩個故事的時候,朕就明白為什么爺爺要求朕要孝順了,因為他覺得他不孝,他沒有能夠照料自己患病的母親,甚至沒有時間去安葬處理自己母親的後事,他的良心煎熬了他的一生。

他希望朕將來能做一個孝順的兒子,將朕當成了他生命的延續,寄以此彌補他心中的虧欠。」

朱允炆靜靜的訴說著,追尋著自己腦海中零星的記憶碎片。

「當年,他們毅然決然踏上戰場的時候,何曾想過要留在高堂身邊,依膝奉孝,他們的選擇,整個國家的選擇,都是舍小家而保大家,沒有他們,就根本不會再有後人大談百善孝為先的資格了。這不是不孝而是大孝,是將整個國家每一個人的父母都當成了自己的父母,而去舍命保護。

這就是這群沒有文化的百姓在做的事,他們不會說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種有水平的話,也不懂什么高深層次的學問。

他們簡單的相信國家的宣傳,國家說國亡則家滅,他們就放下鋤頭去打仗,去奉獻自己的一切。

等到仗打完了,國家又說,要挖渠築堤,修路建設,他們又一次義無反顧的投入進去,直到血灑堤頭,魂斷異鄉。

老百姓一年下來就打下那么點糧食,還要交給國家,剩下的勉強糊口,連賣掉換身衣服的余錢都沒有,更別說聽個曲喝個閑酒了。

但就是這么一群人,頂起了這個國家,保護了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民族!這是一群真正偉大的人,真正應該被歌頌萬歲的人,但享福的時候永遠輪不到他們,他們只配繼續回到泥土田間,去揮汗如雨的地里刨食。

去繼續忍受達官顯貴們的欺壓,忍受富豪商賈的盤剝壓榨。」

兩個孩子聽得眼眶發紅,小文圻更是咬牙切齒:「那群達官顯貴、欺壓良善的混蛋都該大卸八塊,兒臣恨不得將他們剝皮實草,千刀萬剮。」

「我們即使知道這樣不公平,但也無能為力,因為這就是現實,是必然,是一個社會形成體系下必然的選擇,一個國家,一定會劃分出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

如果均天下,那就是無序的天下,只會造成更大的毀滅和破壞。

而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盡自己的所能,對這群百姓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