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勾勒二五計劃的藍圖(完)(2 / 2)

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1551 字 2021-10-22

花上億國內征募民夫的行為是現在內閣所無法接受的,因為本來就可以花更少的錢掠奪數以百萬計不用花錢的勞奴,而且死了還不心疼。

掠奪的狼性,已經深入內閣的骨子里了。

魏均倒是無所謂:「只要干重活的人手夠,那最多募集幾萬名工匠建皇宮和一些裝飾上的花銷,能省下一大半。」

「那就這么定了。」

夏元吉大手一揮:「馬上我就擬本,報呈陛下御批後,戶部即刻把錢給總參送過去,武庫和工部兵器局全力生產軍備,江西、浙江開倉輸糧,如缺火炮等物,缺多少就造多少,多少錢,戶部這邊都可以直接批。」

生產裝備才能花幾個錢,這筆賬,夏元吉心里算的明白。

這仨人聊得火熱,大有一副就此敲定的態度,但其他與會的大臣們可早就聽得目瞪口呆了。

十幾年,總計上億甚至數億的開銷就這么定了?

大家都是正三品的布政使,一年的俸銀滿打滿算也就千兩,做一萬年的官好像也就一千萬吧。

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皇帝那么舍得花錢,你倒是再給我們加加俸,大家伙一開心,天天給你歌功頌德,什么千古一帝、只要你願意,萬古一帝,甚至德蓋三皇五帝也行啊。

把錢花在我們這些刀刃上,換個流芳百世的美名,不香嗎?

「遷什么都啊。」

果然,有大感心頭滴血的開了嗓,「楊閣老,不若咱們大家伙一道找陛下再勸勸吧,遷都花銷太大了,國朝如今才剛剛有所富余,這般靡費,是不是太奢費了。」

「是啊是啊,遷都百弊而無一利啊。」

很多人也跟著紛紛開腔附和,除了心疼錢之余,就是這奉天殿內近百名朝臣中,近八成都是江南籍。

江西占半、浙江、南直隸亦是不少。

這些人的家田置業基本都在南直隸周邊置下的,北遷,都要變賣。

不能想,一想心都疼。

說是不能直說,那就找理由。

「北地貧瘠,久戰之地,遷都北上之後,一應吃穿用度,都要由江南北送,沿途糜耗,又是巨大。」

一京官大臣剛開口,就被身邊的同僚拉了一下。

前者還有些不忿,然後就看到大家伙仿佛看笑話般的眼神。

而後,這位京官的臉便紅了起來。

差點忘了,現在的北方不是洪武年時期的北方了。

隨著闖關東和遼東平原大開發,北方的糧食前兩年就實現了自給自足,甚至,連同漠庭畜牧業、遼東、平津環渤海漁獵業的發達,北方在肉類、奶制品類的吃用上,比江南可是一點都不遑多讓的,河北農村還有大片自營的民間養殖。

吃穿用度、生活瓷鐵用具,北方都在快速的恢復元氣,對於南方的依賴壓根就不是幾十年前那般景象了。

這是建文朝,不是原時空的永樂朝。

「其實,下官覺得遷都是必要的。」

這個時候,孫瑜嘆了口氣:「自兒皇帝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之後,河北之地,淪陷異族之手長達近五百年,這里契丹走了換女真,女真走了換蒙古,說句不好聽的話,河北之民,胡風甚至勝過漢風。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自我建文朝來,大量江南漢民北遷河北、遼東,漢多而夷少,正應在這個時候遷都北上,加深北方之民對國朝之依存。

不然輕北重南,難不成,我大明只有江南半壁天下嗎?」

好在這個時候楊士奇又敲了敲大案,打斷了爭論。

「不是喊你們來議遷都事宜之好壞的,遷都是聖諭,是必行,也不用操心遷都後該怎么供養,工部和北平的事就這么定下來了,你們各省的問題,需要內閣給予多少支持的地方,抓緊提,咱們爭取國慶前定下來,立項具本,內閣沒問題,就呈遞御前朱批。」

楊士奇算是看得明白,眼前這堂大臣真個來說,哪有誰真的是一心為國反對遷都的。

還不都是私心作祟。

遷都有利有弊,好壞都能找出由頭來,沒必要非爭出個高下對錯。

以孫瑜等支持遷都北上的,籍貫多是北方人,反對遷都的,又都是南方人。

讓這兩方講客觀分析,誰都能說出一大堆道理來。

生生就是一出官場現形記。

所幸都別吵,皇帝都定下要遷了,遷就完了。

怎么著,不還得十來年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