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光復大漢舊土(下)(2 / 2)

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2340 字 2021-10-22

原州很快失陷,烏格楞兵敗被殺。

而就在起義軍攻原州之時,朝鮮的中樞軍也在加快鎮壓的步伐,端了起義軍在尚州的老巢,在地緣上,形成了對起義軍的包圍圈。

失去了老巢的起義軍很快陷入到無糧的處境,眼瞅著就要崩散,大明在朝鮮的商人卻『及時』出現,向陸映揚兜賣了大量的糧食和其他一些並不違禁的物資。

「大明這是在支持我國國內的亂黨。」

金玟哉又一次找到了胡嫈,但卻是在漢城城外的明軍大營。

「胡扯!」

胡嫈喝道:「賣糧是我大明商人的合法權力,並不關心買方的身份,這怎么能叫支持叛黨呢。」

「糧食是怎么輸送到原州的。」

金玟哉抓狂:「我軍已經將叛黨全數包圍,唯一能出糧食的路徑,只有從漢城,從你明軍大營出這一條路。」

「啊,本官忘了。」

胡嫈一拍額頭:「平將軍,咱們軍營里的糧食是商號的吧」

「對。」

一旁帥位上飲茶的平安頭也沒抬,應了一聲:「朝鮮戰亂,商號擔心糧食被亂黨劫走,暫時托放我軍大營。」

有了這個回答,胡嫈就攤手:「金堂官聽到了吧,保護我國商人的財產在貴國境內不受到損害,是我大明軍人的職責使命,但並不代表這些物質進入軍營就屬於軍糧,怎么買賣還是人家說了算的。」

見金玟哉還要鬧,胡嫈諭左右厲喝一聲。

「送客!」

兩名平安的親兵連想都沒想,走上前抓起瘦弱矮小的金玟哉,直接架出了軍營。

「是精明黨出馬的時候了。」

等到金玟哉離開,胡嫈念叨起來。

就在衛國黨一伙加緊平叛進程的時候,大量精明黨官員趁虛而入,在京畿道開始大肆宣揚戰爭的可怕和恐怖,並把其他幾個道府的現狀添油加醋宣傳了一遍。

其實都不用他們宣傳,自各個道府逃亡京畿道的難民已經用自己的慘狀原原本本的呈現在了京畿道百姓面前。

這些百姓是包經戰亂和殺戮之苦的。

恰在京畿道,平安帶的軍隊在,遼東送來的糧食在。

開倉賑糧,平抑民生,維護治安。

天壤懸殊般的生存環境差距,讓京畿道的百姓和難民切身的感受著,到底誰是他們的救星,誰又是他們的仇人。

「大明是來救我們的,而那些所謂的起義軍、平叛軍,都是害我們性命的。」

無數被打土分地的地主們哭訴著他們遭受的種種不幸。

「我不過是家里有幾分薄田,有什么錯,他們就抓走我的孩子,生生烹食,我可憐的孩子才幾歲啊。」

恐慌的情緒,在京畿道瘋狂蔓延傳播。

在民意的裹挾下,在精明黨的號召下,這群京畿道的百姓斷了漢城往平叛軍輸糧的糧道!

「百姓只想活下去,百姓有什么錯!」

精明黨義正言辭的宣言,換來了李芳果的一紙王命。

平叛軍停止進攻,與起義軍進行二次調停。

仗起來的快,平定的也快。

前後不到半個月,金玟哉和陸映揚又一次坐到了談判桌上。

這不過這一次,少了烏格楞。

這個被胡嫈一手扶持起來的勢力頭子完成了他的任務。

那就是促使這些年讓朝鮮打成一片,人為制造輸出了大量的戰爭恐慌,使得朝鮮民眾從心里迫切的需要一個救世主來拯救他們脫離戰亂之苦。

「現在能好好談了吧。」

胡嫈的臉上掛著痛惜的神情:「你們才打了半個月,就有數萬無辜之百姓慘死、餓死。兵戈一起,生靈塗炭,你們太狠毒了,太野蠻了。

我大明禮儀之邦,文明上國,看到你們如此,屬實恨其不爭啊。」

金玟哉已經懶得在道德上跟胡嫈打口水仗了,垂頭喪氣的說道:「我們願意停戰,但拱手將朝堂之上的權力讓給叛黨是我們無法接受的。」

「不接受就接著打。」

陸映揚絲毫沒有各退一步的打算,得寸進尺的提要求:「我們願意被招安,但我們是義軍不是叛黨,我也是這個國家的百姓,我要做領議政。」

領議政就是領相,相當於內閣首輔。

這顯然是金玟哉等衛國黨堅決無法接受的條件,但李芳果卻接受了。

衛國黨算是看了出來,他們的國王已經倦了、乏了。

拱手將決定朝鮮命運的資格全部讓給了大明。

金玟哉等人還想在負隅頑抗下去,但他們失去了機會。

第二次調停未果的消息被精明黨宣揚了出去。

「新的戰爭即將展開,屆時整個漢城將化為焦土。」

好容易過上幾天安定日子的各地難民暴動起來,並且將矛頭直接對向了破壞何談的金玟哉等人。

所謂的衛國黨,被憤怒的民意撕碎了。

而就在不遠處的王宮侍衛、漢城兵馬司的官兵卻熟視無睹。

他們中的衛國黨統領早就被明軍緝拿,並秘密處決了。

等到衛國黨全軍覆沒,精明黨成了第三次何談代表。

結果毫無懸念。

戰爭結束,陸映揚出任朝鮮領相。

而後者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精明黨一道,大肆宣傳大明之優,朝鮮之劣。

內附大明才是救朝鮮的唯一出路。

隨後,陸映揚帶著朝鮮滿堂精明黨集體上書陳請,京畿道數十萬軍民雖不敢說奔走相告,興高采烈的同意,但最大的反對,也不過是沉默以對而已。

至於他們的國王,李芳果更是毫不猶豫就加了印。

降書經海路直抵南京!

光復漢土行動,圓滿完成。

「加封李芳果漢城郡王,爵嗣三代,年給綢絹千匹,糧三千石,銀一千兩。」

朱允炆在回復詔書上很是大方:「擬制旨:

朝鮮改置玄菟府,治所開城;置樂浪府,治所漢城。同歸遼東承宣布政使司置轄。

擬敕旨:

胡嫈收復漢土有功,升授遼東右布政使。

平安收復漢土有功,即刻入京接受封賞。

陸映揚收復漢土有功,升授明聯北部戰區,遼東集團軍指揮使。」

於是,這一塊在堪輿圖上,離開中土近千年之久的游子,終於在皇明三十四年冬月十八,正式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

唯一仍飄流在外的,只剩下東察合台了。

大明很大,但一點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