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南華建國(上)(2 / 2)

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1561 字 2021-10-22

後者這會還正納悶皇帝急召的緣由是什么呢,這話可把他說的大吃一驚。

見朱棣不太明白,朱允炆便把剛才多哈提供的情報原原本本復述了一遍,然後加上了自己的分析:「買奴隸買戰馬,這是在補充軍隊的力量,但之前朕問過多哈,帖木兒買奴隸一般買的都是十來歲的少年,買回去自己培養和洗禮。

這一次,沙哈魯卻選擇直接買已經相對成熟的,可以直接披掛上陣做即戰力的奴隸軍,說明他爹給他留下的國家根基已然不穩。

沙哈魯需要軍隊來鎮壓地方各城邦的叛亂,以及對那些不願意承擔高額稅收的反對勢力進行清算。

內憂已經出現,再面對外患的話,沙哈魯能夠拿出手應付的軍事力量就會大打折扣。」

趁他病要他命。

戰機已經來了,需要大明做的,就是牢牢的把握住這次戰機,並且將戰機順利的變成戰果。

「這幅地圖是我大明的疆域圖。」

兩人在武英殿環殿移動著,朱允炆在大明疆域圖的面前停下腳步,一根玉石做成的指揮棒點在東察合台汗國那一塊。

「少了這,朕這心里總覺得空落落的,收復漢唐舊土,西域該回來了。」

烏斯藏早多少年就設了都司,雖說大明從未向烏斯藏派過一支軍隊、一個官員,那里一直是完完全全的自治,但到底每一任法王都是跪在朱允炆腳下受的敕封。

名義上,烏斯藏永遠都是大明的烏斯藏。

「解決東察合台不難。」

朱棣對此早有腹稿:「當年要不是沙哈魯強插一手的援助,老六早把他給滅了。一旦西北集團軍出河西走廊,沿途必望風披靡。

眼下,西南明聯幾個國家的軍隊改制即將完成,馬大軍手里有四五十萬的各國青壯軍,先打下喀布爾,斷了帖木兒汗國東南經濟重鎮支援,兩相夾擊,加上他們西部城邦叛亂,這場仗有的打,也能力爭全勝。」

「指揮作戰的事,四叔自己拿主意吧。」

朱允炆並不打算跟朱棣一起商量指揮打仗的事情,他壓根沒這個水平,很干脆的做起甩手掌櫃來,而是問了朱棣這么一個問題。

「四叔你說,朕打算讓帖木兒汗國改信印度教,你覺得有希望嗎。」

想把帖木兒汗國囊括進明聯體系,第一步就是變更帖木兒汗國的宗教信仰。

這個問題倒是讓朱棣有些始料未及,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該作何答復。

「陛下,臣對此也不甚了解,一時半會不太好說。」

朱棣又不信宗教,哪里知道改變一個宗教的信仰對於一個信眾來說,到底難不難。

「那四叔給馬大軍發軍令的時候加一句,攻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試試看,有多少人願意改信印度教的。」

朱允炆這句話朱棣第一時間就明悟過來。

發給馬大軍?

馬大軍是何許人,那就是一徹頭徹尾的屠夫,印度四十家突厥貴族家族,除了投降的,哪還有一個活下來的活人。

這封軍令發到這位的手上,不願意改變信仰的人還有什么好下場?

朱允炆多次在內閣中提出的所謂金鐵主義,遵循的就是一個基本准則。

先談談,不能談再打,打不服的就殺。

但具體怎么談,談什么自然是大明說了算。

「割讓撒馬爾罕和喀布爾給大明,帖木兒汗國將宗教改為印度教是和談基礎,這兩項沙哈魯不同意的話,那就一定要打,直至打到他同意為止。」

朱允炆負著手繼續走動,朱棣跟在身旁亦步亦趨,附和著。

「阿拉伯的港口已經准備好了,鄭和馬上就會再次下西洋,在他回來之前,朕就要解決掉這個橫亘東西之間的絆腳石,為重開甚至建設一條更通暢的新絲綢之路而夯實好基礎。」

朱允炆不關心戰爭,也從沒在乎過戰爭,只不過他要實現的政治目的需要戰爭的輔助。

「臣這即刻便下去擬定作戰計劃。」

朱棣也不多做停留,當下就抱拳告退,朱允炆送了兩步到殿門處,又交代了幾句便目送著朱棣的離開。

轉身,蹙著眉頭走到殿中巨大的沙盤旁,雙喜跟著也沒看明白朱允炆在看什么。

看了沒多久,殿外走進來一個小宦官報信。

「陛下,永城侯薛恪求見。」

原閩浙水師指揮使,眼下明聯的海軍總指揮。

朱允炆抬頭怔了一下,隨後勾了勾手:「讓他過來吧。」

小宦官離開沒多時,一身武官袍服裹帶的薛恪就匆匆走了進來,朱允炆眼尖,一眼先看到了薛恪手里捏著的一封書信。

兩道紅翎插著,是為四百里加急。

大明海事什么時候還能出直得加急的情況了。

「陛下,巨港的梁道義來的信,他要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