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芸芸眾生(完)(2 / 2)

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1844 字 2021-10-22

衛老板不是商人,是一名掮客,自稱與布政使司的官員頗有交情,甚至是南京都能搭上話,可以幫助山西一眾煤老板們辦很多的大事。

這種說辭在未經驗證之前,自然是沒人願意信的,但總會有第一個嘗試接觸胡三的商人。

一個小商人希望能夠將一處臨近的煤井買下,但是縣里的手續卡著不給批,就找到了胡三打點,並送上了三千兩。

胡三哪有這個本事來幫商人走手續,但胡三腦子活,沒找縣里而是直接去了府里。

那年月剛開始二五計劃,各省各府對招商引資都很迫切,胡三雖然身上只有五萬兩,但他擺出來的譜就跟身上有百八十萬一樣,當下就成了知府衙門的貴客。

剩下的事也就簡單多了。

一個煤井罷了,又不是直接送,那就成了侵吞國有資產,履行正常手續,部分關節點開開方便之門也就通過了審批。

就這樣,為了三千兩的打點,胡三以衛老板的身份掏出了五萬兩,還許下了一個五十萬投資的空頭支票,幫助那位煤老板拿下了這處煤井。

對胡三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他的名頭打響了。

經過不停的轉介紹,胡三最終認識了山西煤業的領頭人物郭萬三。

在轟轟烈烈的煤業改制的大浪潮中,胡三從郭萬三手里很輕松的一句話就騙走了一百萬打點費。

這一百萬對郭萬三來說不值一提,所以被騙了之後也懶得報官。

拿著一百萬的胡三,先是跑到遼東避風頭,而後南下到了杭州,再出現在世人面前的時候,就成了皇商管事朱一石。

越騙越上癮的胡三,在杭州炮制了這么一出驚天大案。

「按理說,你從郭萬三手里騙的錢,也夠你一輩子錦衣玉食,做一個地主老財安享晚年了,怎么這般無智,還在行騙呢?」

了解始末之後,朱允炆更是好奇了:「一百萬兩,你就是在南京,也能包一片產業,媳婦孩子接過來,在納上幾個妾,這日子不知道多瀟灑,還敢騙幾千萬,你要那么多錢也沒地花啊。」

在大明,除了朝廷有地能花完幾千萬這筆數字,換誰有這個本事?

花不出去的錢,它就是一串看起來嚇人的數字。

而想要變現,幾千萬兩是什么概念?

整個浙江的官庫里加一起都沒有那么多現銀,都熔錠之後在南京太倉里躺著呢。

「草民這是成癮了。」

對朱允炆的好奇,胡三苦笑一聲,照實說道:「草民就是一農戶出身,以前就覺得村長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了,後來漸漸在行騙的過程中,草民認識了商人、官員,並且隨著越騙越大,草民發現,就連一省布政,也對草民客氣有加,草民就想繼續騙下去。」

騙錢用於享受早已不是胡三的目的,胡三更享受的是自己虛構的身份給他帶來的心里滿足。

避難泉州也只是為了躲風頭,桃姐的出現,算是他這位英雄沒有度過的美人關罷了。

不過事態的發展還真如胡三所想的那般,一路行騙,真就讓他騙到了皇宮,見到了朱允炆這個皇帝。

大明之大,頂了天的人物也算是讓他見到了。

「若是你就這么死了,媳婦孩子的都撒手不管,你倒是實現了你的人生價值,她們娘倆怎么辦?」

面對這個問題,胡三罕見的哽咽語頓起來,良久才抽抽鼻子。

「草民之愧欠,只能下輩子再還了。」

「朕會派人把你的故事寫下來,傳閱到全國各地。」

朱允炆宣判了胡三的結局:「你對大明是有功勞的,因為你,朕會命銀行成立反詐騙衙門,也會讓各省更加的驚醒將來再出現類似的事情。

對於你一生行騙所用到的手段,朕以你的姓氏為冠,叫做胡氏騙局,雖然你成了反面典型,但也算是另一種方式將自己的名字刻進青史了。

國法無情,你雖然是個人才,朕也沒有寬赦你的道理,不然對那些被你騙過的,血本無歸的無辜百姓、傾家盪產的商人不公平,朕許你全屍,去吧。」

「草民,謝吾皇隆恩!」

胡三一頭砸在金磚之上,雖血流如注卻是感激不已。

解脫了。

錦衣衛將胡三拿了出去,迎接他的,或許是三尺白綾又或許是一杯鴆酒。

總是一個體面的死法。

胡三只是一個普通人,是大明這個時代、社會背景下形形色色萬人中的一道掠影,他沒有什么文化,也沒有什么高貴的出身。

就這么一個人,通過學習、看書和自己後天的努力,一步步也走進了風雲激盪的舞台中心。

或許將來幾十年、幾百年後,後世的騙子都會將他奉為祖師爺。

而他留下的胡氏騙局,也一定會一直存在下去。

「芸芸眾生,不管好與壞、對與錯走哪一條路,都在蛻變。」

朱允炆笑著看向雙喜,由衷的欣慰道:「朕編修《建文大典》的目的實現了,將來隨著大典的內容不停豐富,可能朝廷還會不停的遇到比胡三更棘手的罪犯,會給咱們這個國家帶來更大的麻煩,但獵物越來越聰明,朝廷這個獵人也會跟著而進步。」

說完朱允炆又想起了一件事,特別交代道:「浙江這次事跟內閣說一聲,浙江布政使司和杭州知府衙們官員全部吏察評劣。」

評劣雖惡,但總比罷官殺頭要強得多。

官與民斗的這一局,到底是胡三這個芸芸眾生的一員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