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大風暴前夕(四)(2 / 2)

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1158 字 2021-10-22

不來找你談政事,難不成真能跑過來專程看望你身體健康?

「本宮此來尋閣老,絕不是來談朝堂政事的。」朱文奎臉上擠出笑來:「奉了內閣的命,要調研江南幾個省的工業情況,來到江西之後呢,想起之前曾觀讀《建文大典》有些不懂的地方,所以忙跑來尋閣老您,為的是解惑。」

末了,朱文奎生怕楊士奇不願意,還添了一句:「得知閣老開辦私塾育才,文奎自知乃朽木之姿,也盼著能在閣老這學些知識,好多在日後施政之中少犯錯誤。」

一番謙遜,朱文奎算是把姿態降到了極低,饒是楊士奇再想婉拒,都張不開口,怎得說也要給大皇子一個面子吧。

老臉一笑,擠出皺紋堆壑。

「大皇子有哪里疑惑的地方但問無妨,不過《建文大典》乃是收錄陛下思想批注所著之書,老夫非溜須拍馬之人,但老夫才學比起陛下,只如螢火微光不敢覷皓月。所以若是大皇子不懂之處,老夫也不敢說一定全曉。」

說了也是白說。

打起太極來,朱文奎也被楊士奇說的一點脾氣都沒有,還偏生挑不出理來。

這天下,便是許不忌,也不敢拍著胸脯的說一定能把《建文大典》讀透。

除了朱允炆自己,誰知道他說的每一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朱文奎還是不願意放棄,知道自己打太極磨不過楊士奇,索性就干脆打懷里把《建文大典》的政治冊拿了出來,攤開了將前幾日看到的那幾段內容指給了楊士奇看。

「還請閣老指點迷津。」

楊士奇接過書籍,看著劃線這幾段話,眉頭下意識就蹙了起來。

他似乎已經猜到了朱文奎想問什么,心底便更不願意開口了。

「文圻眼下在南京遙控結黨之事,閣老可知?」

瞅著楊士奇不願意說話,朱文奎咬咬牙一狠心添了一把火:「各省、府已經出現了有組織的民間團體,便是沒有大量從眾的地方也搭起了骨架,性質與南京的學生會頗為神合。

閣老,江山社稷容不得天生雙日,廟堂之高君父臨朝,田野之下蠅營狗苟,今日放縱將來可是會鬧大亂子的。

可偏生,本宮又聽說,文圻之所以這么做是從《建文大典》中學的,這不開玩笑呢嗎?」

「你聽誰說的?」

楊士奇揪住最後一句話,直接反問朱文奎,憋的後者支吾半天。

可他不說出真相,楊士奇便說什么都不再開口。

這楊士奇多聰明的人吶,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你不先給他撂出實底,那是說什么都不願意把腳伸進重重迷霧中的。

不得已,朱文奎權衡再三,覺著還是爭儲的事才是當務之急,便咬牙:「這事是燕王說與本宮的,瞻基也是學生會的一員,四叔祖恐瞻基牽涉太深,為保安全計密告本宮。」

楊士奇的眼睛眯了起來。

這事要是朱棣說的,那確實可信。

「當初,文圻在南京大學的學生會駐地組織那些成員一同研討《建文大典》,之後便開始著手於龍江船廠、各省地方密謀結黨,山東大案之後,數千名工人圍堵布政使司衙門,事鬧得極大,最後驚動中央,對山東上下進行了政治審查,搞得人心惶惶。

閣老,見微知著啊,這才只是幾千人,若是將來結黨結出上萬人、數十萬人呢?

老百姓喜猜政治灰暗,樂衷於編排陰謀論,倘使地方公衙出一點問題,那就三人成虎,風言不斷,中央的處理很可能會受到影響。」

說到這里,朱文奎緩口氣,復道:「閣老,若是令公子他日主政遇到此事,最後成了背黑鍋平民憤的,可如何是好?」

一句話,將了楊士奇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