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十九章 窯工不識字(1 / 2)

這尊媽祖像胎質潔白,釉色乳白滋潤,大約有2o公分高,神像頭戴方形平頂冠、身穿冕服、肩披幃,雙手藏袖於胸前,正襟端坐,感覺庄重且祥和。

神像左右兩側分立千里眼和順風耳兩小神,都是光頭,著短衣短褲、扎對襟方巾。

千里眼左手上舉至額,注目遠視;順風耳右手掩耳,作傾訴狀,體型雖小卻形象生動。

張楠就是從神像冠冕上認出這是尊媽祖像,沒錯認為是觀音,至於猜測其燒制時代較早,那是種說不清楚感覺,神像上可沒有年號標記。

剡縣附近的各種造像是能說出點時代特點,但非本地、地方性的造像,就是靠那種感覺:江南省的玩家,沒幾個會去了解閩省媽祖造像,就像閩省玩白瓷的藏家,也不會把注意力去關注江南省的青瓷一樣。

本地有特色,那就玩本地;放著本地的不去玩,反而去研究外地貨色,能事倍而功半就算不錯了。

至於造像年代,對有一個因素也在影響張楠的判斷:「泰興號」是在道光二年觸礁,極有可能在嘉慶年間就已經投入使用,不然哪有才造兩年的新船就「玩走私」的。

新船,官府盯得緊,更不用說載重量還在1ooo噸以上的巨型船:泰興號甚至在乾隆掛掉之前就下水了也不一定,這樣的巨型帆船,保養的好,二十多年壽命還是有的。

至於神像,很多人都感覺年代越久的就該「法力越強」,再說到了清代中後期,德化窯白瓷工藝似乎都已經失傳,當地代之而起的是青花瓷和彩瓷制造,特別是青花瓷器是德化當地的主流。

道光年的船上供奉一尊明代神像…

正常,沒毛病。

這會張楠接過戴維斯遞上的毛巾,擦了擦神像表面沾著的海水。

「船上淡水有限,這些瓷器上6之後再用淡水沖洗就行了,沒那么脆弱,別太陽底下暴曬就行。

如果這尊神像是明代的,全華夏這個時期的德化白瓷媽祖像最多一只手,是件好東西。」

沒說價格啥的,到這,就用那塊毛巾一包,瓷像往桌子上一放,「這件到時也要送華夏,進博物館。」

傳說中靈魂附體,那也不會往神像上附,但就算這樣張楠也不要,還是那個自己一貫奉行的理由:家里神佛都快開大會了,能不往家里請就別往家里請。

咱家不是廟。

另一個水桶里盤碗皆有,張楠看了看,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嘉道民窯」,就是估計道光年燒制的應該沒有——都是些日用器,船沉的時候才道光二年,而這些日用器上都能看出明顯的使用痕跡。

不是從貨艙出水的,而是從上層加班附近的位置。

大部分沒年號款,底部大白板的有,簡單繪制有作坊、窯口記號的有。

都是完整器,殘片篩選出來後都丟回海里了:沒破壞,上來怎么樣,這回到海里還是怎么樣。

嘉道年間的民窯殘瓷片,華夏農村泥牆房的牆體內都能隨便找到,既然有完整器,再帶回去連「具有一定研究價值」這話都湊不上,傻叉!

這會關老大從水桶里撈出個直徑大約十七八公分的青花花卉盤,看著正面的繪畫技藝還行,在民窯里都能算不錯的。

倒過來拿著看盤底,上頭用一道道怪異的橫豎線條,鬼畫符一般寫有青花款式!

但認了老半天,關興權只是感覺那應該是6個字,可一個字都沒認出來!

漢字是線條構成,但這只盤子款識上的線條,在視覺上絕對是西方抽象派繪畫加上華夏狂草的趕腳,再混合了部分玄學之後的產物。

丫的,到底寫的是啥?

猜都猜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