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文物的不同之處(1 / 2)

文物嘛,有些是經濟價值大大滴,就像普通的清代官窯瓷,琉璃廠的人都研究幾十上百年了,再有那個家伙說這些批量制造的瓷器有啥重要研究價值,那不是外行就是宣傳上的套話,或者干脆就是個二五零。

有些古董是學術研究界的寶貝,比如張楠無償送給甬城展覽館的春秋戰國竹簡,那玩意在私人手里不是雞肋就是瞎糟踐。

要是在商人手里更慘,十有就是個賣不出去的苦

眼里向金錢看齊的主們,誰玩那玩意,太專業、太高大上了,一般人玩不了。

還有些古董藝術品就是些別有用心者炒作的道具,比如圓明園里的那12個水龍頭。

將來一個青花罐子幾億塊,一只皇家水龍頭賣幾千萬,十年前就值了兩個月工資的蝦米圖也是隨隨便便幾百上千萬的身價

不少文物藝術品的經濟價值就是給特意炒出來的,這圈子里根本就是金錢至上,沒錢玩不轉,東西方一個樣

像農博升那樣的學究型專家終究是稀有動物,將來倒是研究為輔、二道販子為主業的專家不少:專家,那也是要吃飯的,還要吃好飯

不過張楠個人認為,上輩子這種炒作賺大錢的勾當,最極端卻不是在華夏,而在西方

倒騰的物品是畫。

幾千萬、上億美元一幅正常人類就看不出好壞、看不懂的什么派別油畫啥的,在專業人士嘴里就大大滴不得了:藝術價值飛上天,甚至是沖出地球進入太陽系

藝術,看不懂

那是你鑒賞水平不夠,功夫修煉不到家好不,不是畫不好。

那些人也不去想想,當初創作這些天價作品的畫家們活著的時候生活如何,有幾個是小康水平,又有幾人是窮困潦倒

對此自然有人會說:身前沒出名,那是當時社會太狹隘、沒眼光

呵呵

沒眼光

每個時代總有出名的畫,活著的那種

人死了,不管活著的時候那些畫看不看得懂、水平到底如何、是否有名氣,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人已經死了,再不會有新畫出來。

找幾個有操作空間、話題性強的,炒吧

不是一個人炒,而是一群人炒。互相不認識、沒聯系無所謂也沒關系,只要共同的目標是金錢就行了,各顯神通、殊途同歸嘛。

一年不夠就十年,十年炒不完再加一代人,反正代代炒這玩意的人都有得賺,誰說它不好,那就是同整個藝術收藏品圈子為敵

利益在呢,誰出反對意見噴死你

這些是經濟、研究價值皆有,能炒,卻也有很難炒,甚至最好別想著用金錢去衡量,不然別人分分鍾噴死你不說,還會是自找麻煩

比如在美國,就沒人會去惦記那張存放在惰性氣體展櫃內的獨立宣言,誰惦記誰傻蛋

不是說它不值錢、不會賣,而是因為它背後的含義。

那東西甚至就不是該私人擁有的。

這會王家兄弟把這面能歸於「物」的青銅鏡送給張楠,其實也是抱著類似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