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土夫子的手段!(1 / 2)

其實剛才張楠有點吹牛了,說是要用古埃及人能用辦法將石板移走:他的辦法古埃及人是能用,但古王國斯尼夫魯法老那會有沒有還不好說。

當然,疑問只是出現在技術有沒有出現的問題上,單從材料和實際的可操作性操上來說,別說46oo年前的古埃及,換成山頂洞人時代的華夏人來也一樣能搞定。

其中,這攻城錘是關鍵!

攻城錘第一次出現在歷史記載中出現就是在古埃及,不過那是在古埃及人在擺脫了喜克索斯人統治後的第二中間期結束後、新王朝時代剛建立的時候,距離這會也就35oo年多點。

至於古埃及或者世界其它古文明在更早的時候有沒有攻城錘這玩意還真不知道,張楠認為應該會有,因為這東西結構簡單嘛,只不過沒記載罷了。

是簡單,攻城錘剛出現的時候不過是一根樹干就搞定,包不包金屬頭不得可知,估計可能性不大,因為埃及並不是個出產山羊的地方。

攻城錘和山羊有什么關系?

因為不少古代的西方語言中攻城錘和公山羊、山羊座一直就是一個詞,從語言學角度上說攻城錘被命名的地方一定是在某個盛產山羊的地方。

那么會是哪呢?

可能是是亞述,一個曾經讓兩河和波斯膽戰心驚的名字。

亞述人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戰爭的藝術,它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帶有濃厚的軍事色彩。亞述時期留下的浮雕作品幾乎全是與軍事有關,從西方世界而言,這全民動員、軍國主義、分工編組、機動作戰、工程輜重、各個擊破等等都是亞述人的創造。

對了,華夏以西皆可稱為西方。

在一幅描繪了亞述軍隊攻打一座城池情形的浮雕上,就有一輛裝有攻城錘的戰車撞擊敵方土坯城牆的畫面,這個攻城錘頭上就有西方式攻城槌的典型特征金屬公羊頭。

大概就是因為公羊老喜歡喜歡用角去撞東撞西,這形象用在攻城錘上正好。

亞述人能用金屬,古埃及金屬不足,估計只能單用樹干將就了。

張楠要做個攻城錘,還是古埃及人用的那種,這得有木材這里可是沙漠地區,木頭不多!

還好,張楠對木頭的要求不是特別高,做的攻城錘明顯屬於袖珍型,用不了幢城門那個級別的巨木。

但把工地轉了一圈,還是少兩根最重要的木頭。

安全承包商里有懂阿拉伯語的伙計,叫來。

「去趟代赫舒爾,那里應該有建材市場。我需要兩根原木,一根長度2米5以上,至少能承受15噸以上的垂直壓力那種。不要太粗,要兩個人就抬得動,越結實約好。

另外一根長度不要過2米,但重量要在8o至1oo公斤。

如果那邊有車木間,讓他們馬上加工2o根直徑5公分、長度2o公分的原木棍子,普通硬木就行。

如果沒有,弄幾根我們能裁的、直徑差不多的結實原木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