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章 專家是干出來的!(1 / 2)

餐後經過足夠的休息,一幫子潛水員提前做好准備,部分已經先下水。張楠穿上了件連體的三毫米厚潛水衣,這才准備下潛。

這次下潛水深最大18米,游艇陽光甲板那往海底垂了根連有鉛墜的潛水繩子,每五米就有個醒目的標記,但就算這樣,張楠還是要戴上潛水表做好萬全准備。

自個不是專業工程潛水員,老老實實下潛一段,在潛水標記5米深度位置傻等了三分鍾之後,再下潛至1o米深度位置:之前潛水八九米時省略了「五米等待」這個步驟,但這會不行,得慢慢來。

在1o米深度位置再次等待兩分鍾,之後15米處又是兩分鍾,這才下潛至近在眼前的海床位置。

耳膜一開始有點疼,還好在可以忍受范圍之內,這一路加壓下來到了十七八米深度反而不疼了:人體內外壓力已經平衡。

這下就算有重要情況,張楠最好也不要快上浮,不然得到便攜式的減壓艙里去待上半天才能出來——18米,別看不是特別深,其實對潛水而言任何深度都是有危險的。

抵達海底後,這里遍布珊瑚礁,漂亮的海魚就在身邊穿梭,這樣的潛水才有意思。

但很快現:這個潛水是有意思,但沉船意思不大!

船不大,幾乎被珊瑚包圍了,鑿開珊瑚生長薄弱地方的朽爛木板後,現這艘船沉沒的時間不大可能早於1oo年前。

因為潛水員現了個氣死風燈,玻璃外罩的,再結合現的一些銹蝕的鐵質器具,判斷這是艘漁船。

留下幾名潛水員再看看有沒有遺漏,張楠花了七八分鍾時間分段上浮,一出水之後就對等待的菲利普道:「下邊是漁船,讓「大鯊魚號「一小時後換錨地去最後一個點。」

語氣沒有失望,正常。

這經過多條船的水下打撈,這才是第一次真正的跑空,已經算老天爺照顧了,沒什么好不滿意的。

菲利普注意到老板只說了讓貨船換地方,自個這游艇顯然不在其內,也不多問,或許老板不想再次跟著跑空。

也就十來分鍾後這掃尾的潛水員就上來了,看到老板居然正在整理幾根魚竿,擺明了要釣魚——下邊的珊瑚礁、沙底位置全是各式各樣的魚,絕對是海釣的好地方。

一會功夫之後,這「大鯊魚」號都還沒駛離,張楠這邊就開始上魚:鯛魚、石斑、長度近一米的針魚...手腕粗細的海鰻都弄上來一條。

下邊水淺,沙底不多,不然這海鰻會釣上來更多。

美國伙計似乎沒吃海鰻的習慣,張楠和關老大卻特別喜歡!

像在關老大長大的地方,漁民規矩:有客人帶魚檔次不夠不能上桌,海鰻卻是好東西,用鹽先腌制一下,蒸熟了妥妥的上等美味!

這邊既然張楠懶得動,關興權和幾個伙計干脆開著那艘交通艇出去更深的海域拖釣,那樣會有大魚也不一定。

不過沒想著不到一個小時就回來了,船上多了條3米來長的旗魚,據說要不是閃得快,釣上來的時候都差點把大塊頭的馬克扎個透心涼!

旗魚,那也是長著尖上顎的!

南中國海的魚類資源實在太豐富了,才釣了三個來小時就是級大豐收,兩個幫忙處理漁貨的伙計基本沒歇過。

原本還想著再釣會,但「大鯊魚」那邊第一次下水試探性清理就有消息傳來——海底現不少破損的陶罐,一名潛水員還在一個破陶罐內現了幾十枚生銹,都板結在一起的銅錢。

「銅錢?」

張楠剛釣起條兩斤來重的鯛魚,一聽關興權的話後連忙問了句。

「圓形方孔,你說呢?」

「大鯊魚」號上的華夏伙計不少,對華夏人而言,這銅錢的叫法僅僅限於華夏和周邊國家古代的圓形方孔錢;至於世界上那些中間沒孔的銅質貨幣,古代的貨色就會被叫做銅幣,近代的叫做銅板。

關老大一句反問,這就讓張楠搞明白情況,得過去看看。

5海里之外,不用張楠急著趕,「大鯊魚」號那邊的一艘高交通艇已經出將樣品送過來。

沒一會,東西就到了張楠手里。

銅錢大部分已經板結在一起,字跡模糊,不過這難不倒張楠。

仔細分辨,「五銖錢。」

不會看錯,就是五銖錢。

話說一句,抬頭看著邊上跟著的一幫「好奇寶寶」,加了句:「別問我這是什么時候的,這玩意漢武帝那會開始造,到了唐朝李淵武德四年才停鑄,鑄造時間都過7oo年,民間流通時間更是至少過15oo年,有個兩千年都不一定,品種多到神仙都不可能全搞明白。」

這是實話,張楠懂華夏古錢幣,就算不到專家級別,也絕對能算個懂行的。

圈子里有句話叫「玩錢不玩五銖」,因為玩這玩意沒啥朋友呀,就算手頭真有了稀罕的稀少五銖錢品種,那也沒啥人會陪你玩!

大家都不玩,你還玩個啥?

為啥不玩?

五銖錢品種浩如繁星,看著又半斤對八兩的差不多,除了極個別版別特征明顯,絕大多數看著就一個樣。

「好壞不分、稀多難辨」,可謂自古收藏不收五銖錢!

什么西漢五銖、東漢五銖、兩晉南北朝五銖、隋五銖、剪邊五銖、董卓五銖、蜀五銖…這是最簡單粗暴的區分,鑄造了7oo多年的五銖錢版別實在實在太多了,只能這樣分!

如果有個人說能認得全這全部品種的五銖錢,那他百分百是在扯淡!

五銖錢明代都還在用,至少張楠從杭城西溪濕挖出來的那批洪武窖藏里就有五銖錢。

至於更晚的時候嘛……

張楠小時候在外婆家舊抽屜的角落里就現過五銖錢,流通傳世品,這意味著到清代那會這五銖錢老百姓還是認的。

辮子朝可能會禁止明代貨幣的民間流通,但不會去管老百姓是不是偶爾在混用更早之前的前朝貨幣,就像清朝那會絕對不會有官府去查老百姓手里頭有沒有「開元通寶」一個道理。

至於明清時候這五銖錢的來路,完全傳世留下來的可能不多,但想象一下五銖錢那恐怖的窖藏量…

一次挖出幾十噸的都有,那在古代可都是錢!量大了可能當銅賣了換當時的制錢,什么幾十百來斤的,慢慢也就花出去了。

這破罐子里只有幾十枚五銖錢,張楠掰開些看了看,都被海水腐蝕得猶如爛渣,其中也沒有參雜其它制錢。

單憑這些五銖錢還不能判斷沉船的年代,也不好判斷:從西漢至唐皆有可能,比個元明清三朝加起來時間都長。

「陶罐呢?」

問了句開交通艇來的伙計,這位道:「還在海里,基本上都破了,要拍完照片才打撈。」

張楠「嗯」了聲,對邊上的船員道:「起錨,我們過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