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1章 大手筆絕招(1 / 2)

身為男人,張楠一貫對冷冰冰的殺人利器感興趣,天『性』穿開襠褲那會就有了木頭削出來的小手槍,6歲有了人生第一支用自行車鏈條做的火柴火『葯』槍,十二歲做了支鋼管的火『葯』短槍,但被姐夫沒收!

那槍管不是無縫鋼管的,火『葯』一多就會炸膛,危險!

但項偉榮送了他一支工字牌,那時候張楠的個頭和力氣已經能夠勉強使用重磅氣槍,掰得動了。

那年月的男孩子從小到大誰沒個幾支打得響的槍的,別說張楠這代人,就算8o年出生、踩上了8o後開頭的外甥相佳楠,那也是從小到大與刀刀槍槍為伴。

張楠喜歡槍,也喜歡刀劍,戰國王劍他有,唐刀也有,法老王砸人腦袋的權杖同隕鐵匕還有,古埃及的極品裝備還不止一件。

至於公元一千年以後的刀劍,連頂級的大馬士革鋼刀、中世紀最好的騎士劍、小鬼子鐮倉時期拍賣價最高的倭刀在自己的藏品中都不怎么排不上號。

不知不覺之間張楠已經收藏了大量頂級的古代冷兵器,不少都是國寶級、世界級的貨『色』,但現在得到一柄保存完好的華夏漢代玉具劍,還是讓他幾乎到了愛不釋手的程度。

曾經一柄唐刀讓他虛了很多天,這些年見了太多的寶貝,再要他激動過頭那是不可能的,但也高興呀!

雖然出土於匈奴單於墓,但這是不折不扣的漢家兵器,就算只是件禮器,也還是意義大大的重要:匈奴單於為什么會有玉具劍?

漢朝皇帝賜的!

這就是牛!

至於與其同時期的實戰用漢劍就更牛了,砍人就砍你個半死,重刺擊更是輕易就能捅你個透心涼!

作為步兵的戰場使用劍,漢劍一般都是配合盾使用,組成劍盾兵。

那個遭人狠的倒霉蛋晁錯在上有這樣一段記載:「曲道相伏,險厄相薄,此劍盾之地也,弓弩三不當一。」

劍盾兵,西漢中期漢軍步兵中的主力!

東漢時期大量出現的畫像磚上都還屢屢可見一手持劍一手持盾的劍盾士,還有像尹灣漢墓出土的上記載:盾九萬九千九百一,劍九萬九千九百一。

盾與劍數量相等,漢劍是當時漢軍重要的基礎主用兵器。

以重刺擊為主,配合盾牌使用,適應戰場需要的短柄長刃兵器。

而張楠上輩子那會,那些個仿漢劍由於受影視劇和日漫影響,基本上做成了仿倭刀比例的雙手劍,刃柄比有些甚至接近2.5比1!

而且在21世紀,這個劍莖與劍身的錯誤比例隨著漢劍知名度的提高,越來越嚴重的造成了極惡劣的影響!

最直接的負面影響就是導致對很多對漢劍一無所知的新接觸者產生形制上的錯誤印象,造成一錯再錯,有人說這還體現了不少現代華夏人對傳統文化既缺乏認識也缺乏自信的現狀。

漢軍打過無數次大規模戰爭,漢劍是為這樣的大規模實戰而生,一切都是為了殺敵、為了實用!

因為漢劍必須配合盾、鉤鑲使用,柄不宜過長,否則劍會磕手!

加入漢朝軍隊使用「仿制的漢劍」,這仗還沒打呢,自個的手腕就得傷。

實用,一切為了戰爭!漢劍的刃柄比通常過4比1,最多的是5比1,達到6比1的也有。

像張楠手中正在把玩的這柄玉具劍,刃柄比就介乎於5比1至6比1之間,符合當時的實用主流。

不僅有出土實物做參考,當初記述官營手工業各工種規范和制造工藝的文獻中就明確記載:佩劍,身長五其莖長。

由於現代仿漢劍參照倭刀2.5比1的刃柄比,造成在調整重心時過度依賴柄長,而正確的調整方法則主要依賴對劍身厚薄的控制,減輕劍身前部重量,使重心自然後移。

然而現代仿漢劍往往做的過寬過厚,並且對厚薄的控制能力也很不到家,這其實是傳統制劍工藝的一種退步!

與如今基於明劍、清劍、太極劍的現代劍的重心通常在劍格前1o厘米的認識不同,漢劍重心並不靠近劍柄,這是為了以刺為主同時兼顧劈砍,提高殺傷力。

漢劍輕薄,即使重心前移,揮舞起來也並不費力。

而現代的仿漢劍在鼓吹砍鐵的傾向下,老將劍當斧頭用,普遍往厚重上做,前頭太重,導致不得不加長手柄來應付重心問題。

前頭加厚、後頭加長,一加兩加的後果是仿制漢劍重量大增,現代人只能用雙手使喚。

仿制漢劍一味鼓吹能砍鐵如泥、追求厚重,看似為了提高『性』能,實則是那些個制造仿制漢劍大大商家對漢劍的根本『性』認知錯誤,圖方便省事。

刺死砍傷,真正的漢劍劍鋒狹長,這是為了提高了穿刺力,不少漢劍的劍身寬度才3.1公分,比張楠手中這柄還要窄一截!

漢劍尖銳的劍鋒也很好的減輕了劍身前部重量,便於進一步調整重心。

至於張楠這柄漢劍的劍身寬度都能算比較寬的,大概鍛造時考慮是給臂力較大的人使用。

也可能一開始就是按照玉具禮劍的要求鍛造,盡量在保持實用『性』的前提下做得外觀威嚴:它是八面體劍身,不僅比四面體劍身牢固,看上去還更加厚重、沉穩,壓迫感!

與充滿殺氣的真實漢劍劍條相比,大量的仿漢劍劍身呆板、笨拙,猶如鐵尺。

做得輕薄,那是要高的鍛造技術做保障的,而現代仿漢劍除了極少量的精品外,大部分都在技術上偷工減料,張楠上輩子那會,甚至有不少仿漢劍用的是機械成形的2.5比1的量產劍條,致使成品劍條過於沉重。

同等規格下,現代仿漢劍的劍條至少比漢劍重了三分之一!

大部分的現代人身體不注重鍛煉、素質下降,造成長度不滿一米的劍卻要雙手才能揮動,單手壓根玩不轉。

其實經過一段時間的身體鍛煉,這樣長度的真正漢劍是完全可以單手流暢『操』作的。

而且作為一款戰斗使用劍,漢劍無圓柄,都是扁柄。但現代仿漢劍幾乎都是圓柄,這可能是參考了圓莖青銅劍的款式,卻未曾研究過漢劍實物,純粹迎合省美觀,卻忘了實用同歷史真相。

張楠手中的這柄漢劍就是扁柄,平纏緱,緱內情況雖然看不見,但應該是上下兩片合成的夾木。

對手中劍愛不釋手,這邊說完案子的劉成軍看這情形,笑著對其道:「張先生,現在你手中這柄漢劍應該是全世界保存最好的一柄漢劍,滬上博物館當寶貝一樣藏著的那柄玉具劍都得往後靠。」

張楠一聽,道:「那柄玉具劍能保存下來也是奇跡,我記得那柄劍的劍身只有輕微銹蝕,沒松脂密封保護都能有那樣的程度,奇跡!」

劉成軍看到過滬上博物館珍藏的那柄玉具劍,道:「兩柄劍其實很像,尺寸、形制也類似,就是那柄劍的時間比這柄可能要早上個百來年。

載:『單於正月朝天子甘泉宮,賜玉具劍。』,這樣看這劍有可能是呼韓邪單於那些個弟弟們帶進大墓的,也可能我們挖的就是呼韓邪。」

聽到這話,張楠談了口氣,道:「這就是筆爛賬,覲見過漢朝皇帝的匈奴單於應該還有些,但如果順著從這柄劍的出土研究推測,又能讓人去猜測m1號大墓里葬的是王昭君的第二任丈夫復株累若鞮。

玉具劍,m1里邊沒有,但呼韓邪自身卻應該有,可有能推測這漢朝皇帝賜給他的玉具劍能留給他的兒子們。

誰知道呢,這筆爛賬想猜明白的難度不小。」

對此,劉成軍笑著道:「匈奴不用印章隨葬,查不清楚也正常,沒辦法的。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萬事不可求圓滿,反正我們這幫老家伙是沒什么遺憾了。

對了張先生,老農說你這兩天就要走?」

張楠微微點了下頭,「差不多了,都出來一個多月,家里一攤子事多。

不過你們放心,今年剩下的這些活你們盡管放心大膽的干,我還有人會留在這邊,那些俄軍也都會在,一直會配合到你們挖不動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