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2章 鄭和船隊的禮物(2 / 2)

「嗯,應該是明代早期風格。銹不重,銅色黃亮,原料銅就應該經過幾次精煉,有很大可能是官造佛像。」

將這件貌似不大可能出現在喀拉拉邦印度教神廟地庫里的佛陀像放回托盤,張楠拿起了送來的第二件銅器:一座造型優雅的小型香爐。

小型銅香爐,只要是玩古玩的華夏人上手,第一件事就是看底部。

不出所料,「大明宣德年制」六字赫然在目,底款還被兩條游龍圍繞。

甭管是明還是清,就是個民國的,制作者都喜歡打上「大明宣德年制」的標記,華夏特色。

香爐非常重,拿在手上有明顯的壓手感,而且表面手感極為細膩,光澤有異於普通的黃銅。

張楠將其遞給姐夫,項偉榮一上手,再打量了香爐的體積與厚度後道:「可能加了黃金。」

「應該是。

如果是真的宣德爐,八次精煉的精銅里加三成黃金,出來的顏色大概就是這樣。

對了,我們在菲律賓發現的那幾座金銅佛是三至七成金都有,銅的質量比不上這個,顏色倒是挺像。」

前半段還在用英語,後半段直接換成了方言。

項偉榮將香爐遞還給張楠,道:「銅加金,工藝還這么高超,這有可能是真的宣德爐」

「很有可能,這幾樣東西都可能是當初鄭和的船隊帶來送給當地國王的禮物。

古印度只能說是古印度地區,國家多如牛毛,這國王也多。

根據史料記載,鄭和船隊至少在其中6個國家的港口停靠過,有小葛蘭、柯枝、古里,還有甘巴里,就是現在科摩林角。

應該還有阿勒皮,就是現在單位阿撥巴丹,最後一個港口是加異勒,現在叫什么來著

對,土提科林。

南印度地區愛吃炒飯,這鐵鍋都是鄭和的船員帶過來等到。

這些物品很可能就是鄭和船隊帶的賜品,這幾個小國都在這附近,柯枝國就在北邊不遠的柯欽,根據記載,宋、梁、隋、唐都入華夏朝貢。

小葛蘭在柯枝西北,科摩林角在東南不遠的泰米爾納德邦的岩石海角,其它幾個干脆就在喀拉拉邦。」

說著指了下香爐,「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是宣德八年,宣德爐應該是三年和四年鑄造,據說一共有三千來個。

造型不同,材質也不一樣,大部分在皇宮,但也有不少賜給了大臣和一些番邦使節,或者干脆成了賜給番邦國王的禮物,這時間也對得上。

再說鄭和船隊到印度西海岸那會,佛教早已從印度沒市場兩百多年,在沒什么佛教徒的印度,佛陀像、香爐佛器就沒什么民間市場。

這兩件東西不可能是從華夏販運到印度的商品,那時候南印度盛行的是印度教和教。

教用不上這式樣的香爐,印度教徒在神廟里主要是用花朵、水和牛奶禮拜大神,他們在家里焚香供神的時候,也不大會用這種形狀的香爐。

鄭和是對佛教禮敬有加,根據記載,他對佛教國家佛寺布施的香禮中,很大一部分是香爐。

比如鄭和在永樂七年布施錫蘭山,就是今天斯里蘭卡的佛寺的時候,就有古銅香爐五個,戧金座金紅香爐五個。

這宣德爐出現在這邊不奇怪,奇怪的是和佛像一同近了神廟的地庫」

張楠知道,在新德里、孟買、海得拉巴的博物館里都收藏有大量的華夏文物,而南印度的一些博物館里干脆開辟了華夏文物展廳,其中一些明代文物極有可能就是鄭和下西洋時攜帶的禮物。

瓦爾瑪家送了自個幾件,不管是不是鄭和船隊帶過來的,還都是挺高興的。</br></br>